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40篇
林业   68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11篇
  128篇
综合类   169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61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传统时代南海九江的鱼苗养殖业与桑基鱼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晴 《古今农业》2012,(4):69-77
南海九江地区的桑基鱼塘是珠三角基塘农业经营历史最悠久、技术最成熟的区域。清代初年这里的鱼苗养殖已经十分兴盛,已经形成连片的桑基鱼塘。九江位于西江下游,这里的居民长期垄断了西江的鱼苗捕捞和养殖技术。鱼苗养殖是九江地基塘农业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鱼苗养殖的特定技术也促使当地基塘形成了多样化的形态与特定的微环境特征。基塘属于小型的水利工程,九江地区桑基鱼塘与堤围的修建,塑造出适应基塘排灌需要的人工河网。九江地区桑基鱼塘是典型的循环农业,经营中的施行立体化的种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42.
潮汐流-水平潜流组合人工湿地的污水处理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室内潮汐流和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装置,构建潮汐流-水平潜流(TF-HF)和水平潜流-潮汐流(HF-TF)2种不同组合的人工湿地系统,探讨不同组合方式的水平潜流和潮汐流人工湿地复合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水条件相同、潮汐流人工湿地淹没排空比均为12h∶12h、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水力停留时间(HRT)均为4d、系统回流比均为1∶1条件下,潮汐流-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和水平潜流-潮汐流人工湿地系统对总有机碳(TOC)的去除率分别为90.2%和91.3%,无明显差异;对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9.5%和39.2%,总氮(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0.3%和30.5%,水平潜流-潮汐流人工湿地系统表现出较好的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43.
湿地与我国内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我国,内陆城市的城市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都相对落后,因此我国内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到整个国家能否高速、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湿地是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中以自然景观为主的公共开放空间。本文通过对城市湿地和城市周边湿地功能作用的分析,指出湿地可以为解决我国内陆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和生态保障。对我国生态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4.
对比分析了大兴安岭不同采伐强度(未采伐—对照、轻度择伐—25%、中度择伐—35%、强度择伐—50%)下落叶松-苔草沼泽土壤密度、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变化,揭示了采伐干扰对森林湿地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①中度择伐与强度择伐显著提高了其土壤密度,轻度择伐则对土壤密度无显著影响;②轻度择伐显著提高了其表层和深层土壤的有机碳含量,中度择伐与强度择伐显著降低了其各土壤层和中上部土壤层的有机碳含量;③轻度择伐显著提高了其深层土壤有机碳储量,中度择伐和强度择伐则分别显著降低了中下部和中部土壤层的有机碳储量;④轻度择伐样地土壤有机碳储量较对照提高了16.2%(P>0.05),中度择伐和强度择伐样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较对照降低了48.5%和30.1%(P<0.05)。  相似文献   
45.
[目的]为研究退耕还湿时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以三江平原腹地七星河湿地为研究对象,并以周边农田为参照,研究退耕还湿的湿地以及天然湿地中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分布特征,并与三江平原其他区域的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进行比较。[结果]七星河湿地土壤层0-15cm的有机碳含量处于32.69-45.33g/kg之间,且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七星河湿地有机碳含量在三江平原地区处于中等水平;开垦改变土壤环境条件和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格局,降低湿地土壤有机碳储量,退耕还湿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结论]湿地植被类型是影响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退耕还湿10年的芦苇湿地土壤表层有机碳含量大于退耕还湿10年的小叶章湿地的土壤表层有机碳含量。  相似文献   
46.
以黄河三角洲潮间带盐地碱蓬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分别采集0~10 cm和10~20 cm土层的土壤样品,分析了盐地碱蓬湿地土壤磷素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盐地碱蓬湿地土壤总磷(TP)、有效磷(AP)和AP/TP比值的变化趋势相似,且具有高度的时间异质性,都呈现秋季低、夏季和次年春季高的"V"形分布特征;湿地土壤TP水平较高,已超过生态毒性的最低阈值(600 mg·kg~(-1)),但该区土壤AP/TP比值低于磷的生物利用度的阈值(2%);湿地土壤TP储量随夏季、秋季、次年春季呈依次减少的变化趋势,AP储量也呈现秋季低、夏春季高的"V"形分布特征;湿地土壤TP、AP含量和储量在两个土层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湿地土壤TP和土壤含水量(P0.05)、Al和Mg(P0.01)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和土壤盐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AP和土壤含水量及容重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磷素与土壤有机质、土壤pH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总体上,黄河三角洲盐地碱蓬湿地土壤磷的垂直变异性不大,但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异性,其含量与土壤铝镁化合物以及土壤盐度和含水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7.
针对农村分散式混合废水中的重金属难以集中处理的问题,提出一种占地面积小、操作灵活、维护简单的新型回流立式组合人工湿地工艺,研究其对重金属混合废水的处理效果以及进水水质与运行条件对重金属去除的影响。结果显示,回流立式组合人工湿地在运行时间为6 h,回流周期T=30 min的条件下对CODCr、TN、TP和T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2.83%、27.67%、64.64%和92.58%,对As、Cd、Pb、Cu和Z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0.01%、62.43%、91.02%、63.37%和51.92%;其去除负荷高达92.4、12.1、160.9、1 214.9、1 989.0 mg·m-2·d-1,约为其他研究平均值的4~27倍。进水pH和CODCr的波动以及回流周期的变化对重金属去除无显著影响(P0.05);将运行时间由6 h延长至24 h时,重金属的去除效率有明显的提高(Zn除外)。回流立式组合人工湿地对重金属的去除快速高效、去除负荷高,在农村分散式含重金属混合废水处理方面具有较好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48.
为了分析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土壤电导率及盐离子组成沿水盐梯度的分布规律,沿自黄河向海的方向选择了假尾拂子茅湿地、香蒲湿地、芦苇湿地、柽柳和盐地碱蓬混生湿地和盐地碱蓬湿地作为研究样地,于2014年在各类型湿地内采集0~50 cm的土壤,并测定土壤电导率和6种盐离子。结果表明,盐地碱蓬湿地0~50 cm土壤的电导率、钠离子、钾离子和氯离子显著高于其他湿地(P0.05),镁离子、钙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最高值则出现在柽柳和盐地碱蓬混生湿地。在剖面方向上,电导率和6种盐离子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线性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电导率和6种盐离子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土壤电导率和盐离子在2014年均表现出强变异特征。研究表明,沿自河向海的水盐梯度,湿地土壤电导率、钠离子、钾离子、镁离子、钙离子、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总体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土壤电导率的变化主要受钠离子和氯离子含量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9.
【目的】为了提高黄鳍鲷、褐篮子鱼在 1 000 m2 斑节对虾南海 2 号养殖池塘内的生态效益。【方 法】试验比较了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南海 2 号 - 黄鳍鲷(Sparuslatus)(混养黄鳍鲷处理)、斑节对虾 南海 2 号 - 褐篮子鱼(Siganus fuscessens)(混养褐篮子鱼处理)混养池塘内营养盐变化、颗粒物质含量、浮游 藻类、浮游动物以及养殖生物生长性能等指标在 105d 的变化。【结果】整个实验期间混养黄鳍鲷处理和混养褐 篮子鱼处理池塘水体中氨氮(NH4 +-N)、总氮(TN)、总磷(TP)、溶解性活性磷(SRP)、颗粒物质(TPM) 等均表现出增加的趋势;在实验中后期,混养黄鳍鲷处理池塘水体中的溶解态氮低于混养褐篮子鱼处理,然而 TN 含量却高于混养褐篮子鱼处理,至试验后期表现出显著差异;同时,混养黄鳍鲷处理池塘水体中的颗粒物质 含量高于混养褐篮子鱼处理,表明混养黄鳍鲷处理池塘水体中较高的 TN 含量是源于悬浮颗粒物质。两口混养池 塘内浮游生物和叶绿素 a 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 6.83~18.65 μg/L 和 5.34~16.24 μg/L,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 论】试验结果表明,黄鳍鲷的扰动作用可以促进池塘底部有机质向上层水体迁移,有利于降低 NH4 +-N、NO3 --N 等物质的积累和促进池塘养殖系统内物质循环;斑节对虾南海 2 号存塘率和鱼类取样结果表明,黄鳍鲷和褐篮 子鱼可以与对虾直接混养,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黄鳍鲷和褐篮子鱼对养殖池塘不同粒径浮游植物的滤食能力 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0.
水盐梯度对滨海湿地土壤养分指标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海水入侵对滨海湿地土壤性质的影响,为分析水盐梯度对土壤养分指标和酶活性的影响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集胶州湾滨海湿地表层土壤并设计室内模拟试验,测定不同水盐梯度上的土壤养分指标和酶活性。[结果]盐分和水分对土壤pH值和容重(BD)的影响显著;土壤有机质(TOM)、氨氮(NH_4~+-N)、速效磷(AP)、速效钾(AK)、蔗糖酶(SA)、脲酶(UA)、碱性磷酸酶(APA)均随水梯度的增加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30%水梯度时达到最高值;土壤TOM,AP,AK,SA,UA,APA均随盐梯度的增加而降低,NH_4~+-N随盐梯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SA与TOM,AP,AK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APA与TOM,AP,AK,BD显著正相关;UA与pH值,BD显著正相关,与NH_4~+-N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在一定范围内,土壤中水分过高或过低、盐分增加均会对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产生抑制作用;土壤养分和酶活性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