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湿地与我国内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我国,内陆城市的城市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都相对落后,因此我国内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到整个国家能否高速、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湿地是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中以自然景观为主的公共开放空间。本文通过对城市湿地和城市周边湿地功能作用的分析,指出湿地可以为解决我国内陆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和生态保障。对我国生态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湿地类型与格局对城市发展取向的制约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是地球上独特的地理综合体和水陆复合生态系统,为城市提供了发展空间,并成为城市生态环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湿地蕴涵强大的综合功能,不仅为城市发展提供重要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障,而且城市湿地类型和格局对城市发展的取向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湿地类型制约城市性质的形成,湿地格局制约城市景观生态结构及城市发展的取向;在对城市资源与环境的支持上,不同湿地类型的城市表现出不同特征,河流-海洋湿地融汇格局有利于城市向顶极形态发展。  相似文献   
3.
松嫩平原湿地生态环境退化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随着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干扰的增强 ,生态环境的退化日益加剧。为避免人类活动的盲目性 ,有必要深入分析和研究生态环境的退化机制。本文界定了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概念 ,探讨了松嫩平原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成因和湿地生态环境退化的机制 ,指出湿地退化的前提是湿地生态环境存在脆弱性 ,干扰因素是人类活动。研究结果可为人类活动提供指导 ,减少盲动性 ,以利于合理开发、利用湿地资源和保护湿地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前文"中国东北地区21世纪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基础上,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的再探讨。本次在重点分析了区域农业发展的空间结构优势基础上,分地区诊断了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提出在优化配置农业资源前提下,重组而不仅仅是一般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业知识经济含量,快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新战略。  相似文献   
5.
松嫩平原中、西部地区土壤盐渍化非常严重,盐渍土改良对于土地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大意义。在大安古河道苏打草甸盐化土、碱化盐土和草甸碱土复区选择试验田,通过种植水稻,借助周期性的灌水、排水过程,溶洗土壤中的盐分,达到改良盐渍土的目的。经过连续4年的试验,土壤平均含盐量由试验前的0.45%降至第4个试验年的0.15%。从第1试验年到第4试验年,水稻产量由绝收逐渐增至4250 kg hm-2。试验结果表明,充分利用地表水资源,通过种稻改良强度盐渍土是可行的,同时也可为松嫩平原中、西部更大范围利用强度盐渍土壤资源、恢复生态环境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湿地建设策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湿地系统是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本文分析了北京市湿地的特征和重要的生态环境意义,以及目前存在的湿地质量普遍低下等问题,提出了湿地建设的若干对策:综合治理湿地水体污染;修复受损湖泊(水库)湿地;利用南水北调工程活化永定河水系的湿地;综合改造不合理的人工湿地;围绕绿色奥运和生态城市建设,增建新湿地;强化完善湿地保护和建设的环境监控网络;加强湿地长期发展规划的制定和执行。全面实施上述对策,就可以使北京湿地生态系统处于健康状态,并为优化城市的整体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生态保障。  相似文献   
7.
松嫩平原西部1~5年苏打碱化稻田的渗透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亚甲基蓝着色和溴离子穿透实验两种方法,对连续种稻1年和5年的苏打碱土0~30 cm的透水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碱化稻田耕作层的质地和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并且土壤溶液下渗的深度和速率有明显的增加;1年稻田中染料可以下渗到20 cm;而5年稻田则可以渗透到整个耕作层.溴离子的穿透实验表明:经过16h后,入渗溶液只有82%溴离子渗出1年稻田的土柱;在5年稻田的土柱中,溴离子渗出浓度/入渗溶液浓度只需8h即可达95%,离子穿透过程近似达孙平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