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1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58篇
林业   38篇
农学   55篇
基础科学   16篇
  189篇
综合类   688篇
农作物   60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50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通过对清原国家基本气象站1957-2001年小型蒸发器观测数据的分析,得出清原蒸发量的月、年变化特征,总结蒸发量变化与其他气象因素的关系,指出相关性显著的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102.
利用1981-2010年5km×5km格点气象数据,基于前人研究指标,采用气候倾向率、ArcGIS空间插值等方法,对影响苹果种植的气温、降水、相对湿度等主要气候指标分布特征进行分析。首先利用一票否决式指标剔除不能满足苹果生长基本要求的不可种植区域,然后结合苹果气候区划因子评分标准,对可种植区进行适宜性评价,并分析年际间适宜区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总体来看,苹果可种植区为华北、西北、西南以及华东、华南的部分地区。在可种植区中,适宜区主要位于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和环渤海地区,次适宜区主要位于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少部分地区以及塔里木盆地和云贵高原地区,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青藏高原地区以及新疆北部部分地区。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90年代、21世纪00年代山东半岛、黄土高原南部由适宜种植区转变为次适宜种植区,辽蒙交界地区、云贵川交界地区、黄土高原北部以及陕甘交界处由次适宜种植区转变为适宜种植区,苹果适宜种植区变化呈现明显北移西扩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3.
基于西湖龙井茶主栽品种(龙井43和龙井群体种)开采期及气象资料,应用积温和逐步回归方法,分别构建西湖龙井茶的积温预报模型和逐步回归预报模型,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两个模型的预报结果进行集成,构建集合预报模型。结果表明:积温预报模型、逐步回归预报模型、集成预报模型均通过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龙井43和龙井群体种的积温预报模型回代检验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3.6d和2.8d,2a试预报MAE分别为2.5d和1.0d;逐步回归预报模型的回代检验MAE分别为0.9d和1.4d,2a试预报MAE分别为1.6d和0.8d;集成预报模型的回代检验MAE分别为0.7d和1.1d,2a试预报MAE分别为1.3d和0.8d。3种预报模型对西湖龙井茶开采期预报均具有应用价值,集成预报模型较积温预报模型和逐步回归预报模型的预报效果更理想,具有实际生产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4.
冬小麦农田二氧化碳通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冬小麦农田为研究对象,利用涡度相关通量测量系统,测定了CO2通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冬小麦CO2通量存在明显的日、季变化,各生育时期CO2通量日变化均呈倒"U"型,CO2通量瞬时最高值和累积值在灌浆前期达到最大,抽穗期次之,返青期最低。潜热通量、显热通量、净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均与CO2通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潜热通量与CO2通量的相关系数在0.920~0.955之间,苗期、拔节期和抽穗期相关性较高,灌浆期较低;显热通量与CO2通量的相关系数在0.801~0.953之间,拔节期相关性最高,苗期次之,抽穗期和灌浆期较低;净辐射与CO2通量的相关系数在0.879~0.967之间,苗期、拔节期和抽穗期较高,灌浆期较低;光合有效辐射与CO2通量的相关系数在0.910~0.953之间,冬小麦生育前期和后期光合有效辐射对CO2通量的影响小于生育中期。灌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CO2通量。  相似文献   
105.
结合鄂尔多斯市农业生产实际,重点分析了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提出了气象服务措施,以增强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06.
沈北新区2019年8月11—15日受到“利奇马”超强台风的影响,分析台风的过程和沈北新区的地理条件,从地理与农作物两方面用实例数据与计算比较说明受到影响的严重性,并对超强台风的应对进行了拟定。  相似文献   
107.
估算一定区域内作物生产潜力,对于明确该区域作物生产力及其限制因子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农业生态区域法和生产潜力递减机制法估算山西省冬小麦生产潜力,并解析其与主要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004-2013年山西省冬小麦平均光合、光温、气候和土地生产潜力分别介于63.63~74.81、10.86~12.97、3.68~5.65和2.71~4.73t/hm 2。山西冬小麦生产潜力分布特征为南部普遍低于中部地区,中部盆地地区普遍低于东西部高海拔地区。与2004-2008年相比,2009-2013年晋中西部地区和吕梁冬小麦光合和光温生产潜力有所增加,而晋中东部和长治东部的冬小麦气候和土地生产潜力有所降低。限制冬小麦气候和土地生产潜力的主要气象因子是生育期降水量和日平均温度。  相似文献   
108.
柯桥区茶叶气候风险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茶叶种植区的主要气象灾害,为各种植区提供不同类型的精细化气象服务做准备。利用浙江省区域气象自动站2004—2016年的数据、地理信息数据,对柯桥区茶叶气象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划分气候风险区划。结果发现:柯桥区南北地势不同带来了气候的明显差异,针对茶叶生长发育的需求,对柯桥区南北气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南部虽然易发生气象灾害,但在气候适宜性综合评价上更适合茶叶生长。因此,本研究有助于为当地茶叶风险预报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整体上优化茶叶生产布局。  相似文献   
109.
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目前存在学制"缩水"、学分"泡沫"、培养"速成"、管理"粗放"等不良趋势,致使毕业要求越来越低,培养质量隐患越来越严重,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应采取多元化分类培养与指导,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与网络课程,开展审核评估与专业认证等措施,改进高校现行管理方式和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110.
高山反季节栽培珍稀菇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杏鲍菇、真姬菇、鸡腿菇3个珍稀菇均属中低温型菌类,市场前景看好。通过高山反季节栽培珍稀菇试验得出,利用高海拔地区的自然条件,可选择3种菇的最佳栽培时间及烂菇、病虫害发生等的气象调控管理办法,为山区建立珍稀菇无公害生产基地,提供了科学的气象依据和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