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67篇
  免费   1461篇
  国内免费   3867篇
林业   3226篇
农学   1138篇
基础科学   4317篇
  6056篇
综合类   14868篇
农作物   798篇
水产渔业   605篇
畜牧兽医   2351篇
园艺   809篇
植物保护   1227篇
  2024年   544篇
  2023年   1520篇
  2022年   1689篇
  2021年   1715篇
  2020年   1509篇
  2019年   1689篇
  2018年   1017篇
  2017年   1499篇
  2016年   1778篇
  2015年   1691篇
  2014年   1695篇
  2013年   1776篇
  2012年   1872篇
  2011年   1789篇
  2010年   1745篇
  2009年   1559篇
  2008年   1657篇
  2007年   1341篇
  2006年   1019篇
  2005年   923篇
  2004年   714篇
  2003年   593篇
  2002年   457篇
  2001年   397篇
  2000年   372篇
  1999年   321篇
  1998年   358篇
  1997年   319篇
  1996年   297篇
  1995年   296篇
  1994年   249篇
  1993年   215篇
  1992年   172篇
  1991年   208篇
  1990年   175篇
  1989年   121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10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71.
在充分考虑数控车床加工表面特征的基础上,对以往仿真模型的不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螺旋曲面的加工表面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了数控程序中主轴转速和进给速率两个重要参数,并提出了数控车床动态加工过程仿真的时间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972.
林火行为具有时间和空间特征,利用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对林火行为进行3维模拟是一个很有前景的研究方向。本研究利用ArcView实现DEM数据源的提取、模型转换,通过林相图和地形图的配准,将影响林火蔓延的可燃物因子与DEM结合,进行效果图显示,为林火行为的3维模拟进行了有益的实践。  相似文献   
973.
本文通过对Conb-Douglas生产函数的数学分析,并结合杉木、毛竹的密度效应模型和产量模型为例,对其进行弹性分析和边际产量分析。提出该函数在林业上的应用。为我们的营林工作提出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74.
介绍了IAC模型的原理和功能,探讨了该模型在林分综合分类及林分缺失信息补救方面的应用。通过对现实林分的模拟结果,表明IAC模型综合分析能力强,获取信息量大,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975.
主要对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地表细小可燃物与林分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红花尔基地区位于中国北方森林草原交错带,主要为樟子松绝对优势的森林及森林草原群落.在对红花尔基樟子松林的过火林分、未过火林分和森林草原交错群落细小可燃物载量大小比较的基础上,通过自由度调整复相关系数值R2以及AIC准则和Cp准则挑选最佳回归模型,建立了该地区森林可燃物载量与林分因子之间的回归模型,并对所建模型都进行了方差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细小可燃物总载量大小顺序过火林分>未过火林分>森林草原交错群落;(2)死可燃物载量大小顺序过火林分>未过火林分>森林草原交错群落;(3)地表活可燃物(草本)载量大小顺序森林草原交错群落>未过火林分>过火林分;(4)通过引入林分平均林龄、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三个林分因子建立死可燃物载量和细小可燃物总载量的多元线性模型,取得了最好的拟合效果,预测精度都分别为98.7%和98.64%,(5)通过用林分平均林龄和细小可燃物总载量建立的对数曲线模型,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预测精度为99.45%.  相似文献   
976.
TOPOG模型是基于热带森林小流域研究而开发的生态水文过程模型.为了检验该模型在模拟温带小流域森林水文影响方面的适用性,本文应用祁连山排露沟小流域2001年和2002年生长季的生态水文数据,运用TOPOG模型的"水量"模式模拟了流域的林冠截留、蒸散与径流等生态水文过程,并对其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TOPOG模型能准确的模拟雨量为5~25 mm的次降雨截留量;也能较准确的模拟海拔2 730~3 100 m的青海云杉林总蒸散量及其组成,以及海拔2 700~2 800 m的阳坡草地总蒸散量;模拟的生长季小流域径流量与实测值相一致.  相似文献   
977.
在森林经营过程中,及时掌握森林资源的现状,预测其发展趋势对森林资源的宏观经营决策和管理十分重要。本文根据金沟岭林场的实际情况,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混交林可变密度蓄积量BP网络模型,采用回归方程适应性检验法分别对模型的拟合效果进行适应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所有模型是实用的,不存在系统偏差,表明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对森林资源进行预测是可行的,可以满足林业生产经营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978.
基于林分尺度的3-PG模型原理,在考虑单木林分生理生态过程的基础上,改进了生物量积累和分配子模型,建立适应于单木生长的生理生态过程模型,实现基于单木过程模型的林分生长预测。选择胸径和树高生长量2个指标与实测值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改进模型对胸径和树高生长量的模拟平均精度分别为95.57%和91.16%,均明显高于3-PG模型对应的89.4%和85.18%的平均模拟精度,改进模型的模拟精度显著提高,模拟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79.
基于时延神经网络的木材干燥温湿度建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冬妍  孙丽萍  曹军 《林业研究》2006,17(2):141-144
利用神经网络建立了木材干燥的温湿度模型,给出了其时延神经网络辨识结构。分别提出温、湿度控制模型(控制信号与温、湿度之间的关系模型)和木材干燥基准模型(温、湿度与木材含水率之间的关系模型),并利用实验干燥窑得到的实际数据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利用此方法建模是可行的,所建模型是有效的。图10参16。  相似文献   
980.
杨树材性成熟龄模型的建立及树体内幼龄材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小叶杨和北京杨的材性测定值(导管分子长度或木纤维长度或导管腔径)作为因变量,以年轮数作为自变量,建立材性成熟非线性模型,以此为依据讨论成熟龄问题,并对幼龄材在树体内的分布进行分析。导管分子长度、木纤维长度和导管腔径的成熟龄模型为应用分段回归分析方法拟合的二次方程和定数函数结合的非线性方程,方程的决定系数在0 85 7~0 991之间,并在0 1 %水平上达到显著。以导管分子长度作为材性指标,应用这个非线性模型分析的结果表明:材性成熟龄及幼龄材半径因树种、立地的灌溉条件不同存在差异。无灌溉北京杨6~1 0年达到成熟,幼龄材半径为5 2mm左右;无灌溉小叶杨2 4~2 9年达到成熟,幼龄材的半径为90mm左右;灌溉小叶杨1 3~1 5年左右达到成熟,幼龄材的半径为85mm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