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6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2篇
  13篇
综合类   94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69篇
畜牧兽医   3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71.
A 60% azadirachtin-A concentrate has been obtained through repeated precipitation with hexane from a methanolic solution of a 20% concentrate. Azadirachtin-A (90%) has been obtained by medium-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 of the 60% concentrate with an RP-18 column and a methanol + water (1 + 1 by volume) solvent system.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of the 60 and 90% azadirachtin concentrates yielded the corresponding tetrahydroazadirachtin concentrates. Dihydroazadirachtin and tetrahydroazadirachtin formed during the first 5 h of hydrogenation were identified by LC-ESI-MS on the basis of their unique mass fragmentation pattern. The efficacy of tetrahydroazadirachtin concentrates in inhibiting the feeding and growth of 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 larvae has been compared with that of azadirachtin concentrates. They were in general more active and deterred larvae from feeding at all concentrations. Tetrahydroazadirachtin-A (90%) and azadirachtin-A (90%) with respective IC(50) values of 280 and 390 mg L(-1) were effective as insect growth regulators, while tetrahydroazadirachtin-A (90%) displayed higher antifeedant activity (AI(50) 14 mg L(-1)) against the test insect.  相似文献   
72.
73.
74.
我们前期对氰戊菊酯经Tn细胞代谢后结构变化的研究表明,氰戊菊酯的苯氧基被羟基所取代,α-氰基从被氢基取。为了验证氰戊菊酯经Tn经代谢后毒性是否发生了改变,我们利用点滴法测定了氰戊菊酯及其经P450s修饰后的代谢产物对果蝇的毒性作用。结果显示氰戊菊酯对果蝇的半数致死量(LC50)为14.062μg/ml,而最大浓度的代谢产物处理果蝇未见其毒性。我们的研究表明氰戊菊酯在体内经P450s代谢后的产物失去了对昆虫细胞的毒害作用,这一作用也可能是昆虫抗性产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5.
闫实 《安徽农业科学》2014,(9):2728-2730,2749
[目的]建立蔬菜中新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QuEChERS-LC/MS/MS方法.[方法]试验通过改进QuEChERS方法中的提取和净化步骤,以国家农业部新增加的7种敏感农药为研究对象,将供试蔬菜样品以0.1%醋酸的乙腈(V/V)作为溶剂,DiKMA ProElut提取试剂盒对样品进行3 min提取后,用DiKMA ProElut净化试剂盒净化,快速检测蔬菜样品中的农药残留.[结果]研究表明,优化的试验方法缩短了检测时间、减少了溶剂用量,7种农药的平均回收率为72%~123%,相对标准偏差为2.0% ~14.1%,检出限为0.0009~0.016 0 mg/kg.[结论]该试验建立的方法真正实现了蔬菜中农药残留的快速、简便、廉价、有效、灵敏、安全检测.  相似文献   
76.
进行了不同温度(10、14、17℃)和不同 Cu (Ⅱ)质量浓度(7·40、32·63、56·58、193·94、300·48μg/L)的耦合作用对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 D形幼虫生长和存活的急性毒性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Cu(Ⅱ)胁迫96 h后,10、14℃试验组幼虫的存活率在Cu(Ⅱ)质量浓度为193·94、300·48μg/L时均显著降低(P<0·05),17℃试验组幼虫的存活率在Cu(Ⅱ)质量浓度为56·58μg/L及以上时显著降低(P<0·05);在温度为10、14、17℃时 Cu(Ⅱ)胁迫的96 h 半致死浓度(96 h LC50)分别为143·6、143·5、133·0μg/L,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LC50呈下降趋势; Cu(Ⅱ)胁迫96 h的生长试验结果显示,在10℃时,56·58μg/L质量浓度组的壳长相对增长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14、17℃时,32·63、56·58μg/L质量浓度组的壳长相对增长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在相同Cu (Ⅱ)浓度和不同水温胁迫下,17℃试验组幼虫壳长相对增长率显著高于10、14℃试验组(P<0·05)。研究表明, Cu(Ⅱ)胁迫和温度的变化能影响厚壳贻贝D形幼虫的存活,且在较高的温度下幼虫对Cu(Ⅱ)胁迫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77.
我国稻田稗草对丁草胺的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1990年开始,针对我国三大类型水稻区稗草的化学防除历史,采用四种系统的方法,测定了稗草对丁草胺的抗药性水平.结果显示:丁草胺使用年限在5年以下地区的稗草,未测得其有明显的抗药性,但使用年限在8~12年的,产生了比较明显的抗药性.抗性水平由北向南有逐渐明显增高的趋势,双季稻区高于单季稻区,单双季稻区处于两者之间.毒力抗性比值在1.9~2.9;α-淀粉酶活性比为2.3~4.1;等浓度效果降低2/3;生长量敏感性比为2.5~4.0  相似文献   
78.
以不同浓度的咖啡天蛾(Cephonodes hylas)质型多角体病毒包含体悬液,浸渍栀子花叶,再喂食感染3龄初咖啡天蛾幼虫。感染浓度与死亡率回归方程式为y=2.690 7+0.464x,其致死中浓度LC50为9.483×10~4PIB/ml;5×10~7、5×10~6和5×10~5PIB/ml三种浓度的LT50值分别为:6.16、6.67和7.89天。 试验表明,同一浓度病毒(5×10~6PIB/ml)对不同龄期幼虫的感染力不同,幼虫死亡率随龄期增大而降低,从2龄的92.35%降到5龄的69.44%;其中LT50随着龄期递增而加大,从2龄的6.08天增加到5龄的7.63天。温度对幼虫感病死亡速度有一定影响,但对总死亡率影响不大,高温(35℃)对病毒的增殖起抑制作用,幼虫死亡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79.
啶虫脒的杀虫活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研究了啶虫脒对7种害虫的杀虫活性.啶虫脒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的接触LD50值为2.17×10-3μg/头,其活性是吡虫啉的1/6;对萝卜蚜(Hyadaphis erysimi)的接触LC50值为46.86 mg/L,其活性是吡虫啉的1.6倍;在18℃、25℃、32℃这3种不同温度下,啶虫脒对萝卜蚜的接触LC50值分别为34.55 mg/L、46.8 6mg/L、15.43?mg/L;啶虫脒对大猿叶甲(Colcaphellus bowringi)、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黄守瓜(Aulacophora femoralis)3种蔬菜鞘翅目害虫成虫的接触LC50值分别为3.72 mg/L、32.14 mg/L、40.78 mg/L;3%啶虫脒乳油2000倍处理菜青虫(Plutella xylostella)3龄幼虫5?d的死亡率达100%,500倍处理斜纹夜蛾(Prodenia latura)2龄幼虫,5 d的死亡率为93.33%.啶虫脒对大猿叶甲、菜青虫的杀虫活性高,是防治这两种蔬菜害虫的优良杀虫剂.  相似文献   
80.
洛克沙胂对蚯蚓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试验用4种方法研究了兽药洛克沙胂对安德爱胜蚓(Eisenia andrei)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用滤纸接触法测得洛克沙胂对蚯蚓的LC50为5.5g/kg;人工土壤法、人造土壤法和自然土壤法测得洛克沙胂对蚯蚓的LC50分别为:3.23、2.99、3.45g/kg土壤。洛克沙胂对蚯蚓的毒性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