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4篇
  免费   239篇
  国内免费   298篇
林业   83篇
农学   315篇
基础科学   21篇
  239篇
综合类   1144篇
农作物   134篇
水产渔业   199篇
畜牧兽医   911篇
园艺   139篇
植物保护   156篇
  2024年   124篇
  2023年   378篇
  2022年   370篇
  2021年   396篇
  2020年   309篇
  2019年   326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91.
OPAY02型2条多态性条带经克隆、测序和引物设计后,转换成SCAR标记,并对86个新扬州鸡随机交配后代基因组DNA进行了PCR扩增.2条带DNA序列与红色原鸡基因组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大分子量条带与位于红色原鸡第3号染色体上序列有98%的同源性,共检测到8个SNPS,其中195位的碱基T→G,316位的A→T,538位的G→A,731位的T→A,1 147位的G→A,1 329位的T→C,1 927位的C→T,2 081位的C→T,小分子量条带与红色原鸡没有同源序列,推测新扬州鸡野祖除红色原鸡外,还有其它来源.SCAR标记分析表明,经条件优化随机扩增的OPAY02型标记稳定、可靠,可用于遗传分析.2条带所在座位群体基因型平衡性测验结果表明,所测新扬州鸡群体处于平衡状态,选择可以打破平衡,有利于动物育种.  相似文献   
92.
A-FABP 在不同鸡种中遗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PCR—RFLP技术和DNA测序检测了尤溪麻鸡、鹿苑鸡、隐性白羽鸡3个鸡种共计96只鸡的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第85位点和第1805位点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1)在这2个位点上,3个鸡种均存在变异,外来品种隐性白羽鸡以杂合子Cc居多;地方鸡种以cc居多,3个鸡种均含有较高频率的等位基因c,其中以尤溪麻鸡最高,而以隐性白羽鸡最低。2)A—FABP第85位点不影响A—FABP的氨基酸序列;而第1805位点的遗传多态性影响氨基酸序列的变化:由脯氨酸变为丝氨酸,说明该多态性可能通过A-FABP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影响鸡的肉质。本试验为进一步分析A-FABP基因的遗传变异与肌内脂肪含量的关系及该分子标记在育种计划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3.
94.
牦牛EPO基因部分片段的克隆测序及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Bank中牛EPO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对九龙牦牛、大通牦牛、巴州牦牛及三江黄牛EPO基因部分序列进行PCR扩增、克隆和测序。结果表明,获得的九龙牦牛、大通牦牛及巴州牦牛该基因部分片段大小均为1 444 bp,三江黄牛为1 427 bp;在EPO基因核苷酸水平上,大通牦牛与巴州牦牛、九龙牦牛、三江黄牛的同源性依次为99.9%、99.6%、99.2%,巴州牦牛与九龙牦牛、三江黄牛的同源性依次达99.5%、99.2%,九龙牦牛与三江黄牛同源性为99.4%;在氨基酸水平上,大通牦牛与巴州牦牛、九龙牦牛、三江黄牛同源性依次为100%、99.2%、99.2%,巴州牦牛与九龙牦牛、三江黄牛同源性均为99.2%,九龙牦牛与三江黄牛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达100%。NJ法构建的物种间系统进化树表明,大通牦牛与巴州牦牛先聚为一类,再与九龙牦牛聚为一类,最后与三江黄牛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95.
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猪圆环病毒2型(PCV2)ORF2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用PCR方法从接种PCV2吉林株(JL01)PK-15细胞中,扩增出PCV2毒株的ORF2基因。将扩增片段克隆于pMD18-T载体,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PCV2JL01毒株的ORF2基因核苷酸长度为702bp。将重组质粒用Sal Ⅰ和Xho Ⅰ酶切后与同样处理的pET-32a载体连接,转化BL21细胞后,挑取阳性克隆。经PCR和酶切鉴定后,用IPTG诱导,细菌裂解液经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表明ORF2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表达,并能被PCV2阳性血清所识别。  相似文献   
96.
《福建农业》2013,(11):34-34
由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华大基因等单位的科学家对高粱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及分析,发现高粱基因组中存在大量的遗传变异,为高粱及其它粮食作物的育种改良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8月28日,最新研究结果在《自然·通讯》杂志上发表。中澳两国的科学家通过对44株不同来源的高粱样本,包括地方品种、改良品种和野生杂草材料。  相似文献   
97.
《种业导刊》2009,(10):46-46
近日,由14国科学家组成的“国际马铃薯基因组测序协作组”同时在北京、阿姆斯特丹、伦敦、纽约、利马等地公布了马铃薯基因组序列框架图。马铃薯基因组序列框架图的完成,将帮助科学家们从分子水平上了解马铃薯是如何生长、发育和繁殖,从而有助于继续提高马铃薯品种的产量、品质和抗病性。特别是马铃薯育种家可以通过基因组序列加速培育新品种,  相似文献   
98.
2009年8月27日,国际著名学术杂志《Science))((〈科学》)在线发表了西南大学主持完成的重要科研成果——《40个基因组完全重测序揭示蚕的驯化事件及其相关基因》(《Complete reseanquencing of 40 genomes reveals domestication events and genes in silkworm(Bombyx)》)2004年发表世界第一张家蚕基因组框架图后,中国科学家再次在《Science))杂志上。  相似文献   
99.
《中国蔬菜》2009,1(21):17-17
由我国科学家领衔的白菜、甘蓝和油菜全基因组测序项目已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目前已获得白菜全基因组精细图,甘蓝和油菜全基因组框架图。研究表明,白菜、甘蓝和油菜的基因组大小分别约为5亿、6.5亿和11亿个碱基对,白菜和甘蓝含有的基因总数目分别约4.2万和4.5万个,油菜基因覆盖度85%以上。该项成果是国际上首次对三个近缘作物物种进行的整体测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