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66篇
农作物   2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通过挂牌标记,观察了再生稻株的抽穗过程及其与各穗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再生稻的抽穗期长达近1个月,抽穗的前期和后期抽穗较慢,而以中期(9月4-13日)抽穗最多。从母茎第二节上萌发的再生稻株抽穗较早而集中,第四节位的抽穗迟而持续期长。早期抽的穗子较大,穗着粒和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及穗粒重较高,而后期特别是9月13日以后抽的穗子较小,穗部性状较差。在各穗部性状中,稳实粒数受抽穗期的影响最大,而千粒重则最小;在从母茎三个节位上萌发的再生稻株中,第二节位的各穗部性状受抽穗期的影响最小,而第四节位的则最大。  相似文献   
162.
杂交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可恢性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三套包括三种不同雄性不有细胞质场景的不育系9个,与8个恢复力不同的恢复系组成9×8不完全双列杂交,以来种一代的结实率为指标,分析细胞质雄性不育可恢性的配合力。结果表明,细胞质雄性不育可恢性好坏主要决定于恢复系的一般配合力,其次是保持系(即不育系的核背景)的一应配合力;保持系与恢复系的特殊配合力也有明显的作用.恢保关系一致或相近的不同雄住不育细胞质间对可快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雄性不有细胞质与其它因素的互作对可恢性也无明显的影响.改良细胞质雄性不育可恢性的重点应放在改良恢复系的恢复能力和保持系的一股配合力上.HR195、K音B和K17B均可作为局配合力的亲本应用于可恢性的改良.  相似文献   
163.
特异同源多倍体水稻自交后代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稻桩保存的同源多倍体自交结实种子为材料 ,研究了多倍体自交后代的一些遗传特征。结果表明 :①同源多倍体自交后代大部分会保持其原来的倍性 ,但会有个别的变化 ;②自交后代的根尖中有不同倍性细胞共存的嵌合现象 ;③同源三倍体和同源四倍体之间的自交结实率没有明显的区别 ,结实率会随着自交代数的增加而上升  相似文献   
164.
通过在斯里兰卡进行水稻抛秧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抛秧可比直播稻增产30%以上,与移栽稻产量相当或更高;可比直播稻节省用种78%,比移栽稻省种614%;还可节约除草用工80%左右。塑料软盘播种方式以种子、细土分层撒播为好,本田经济最佳抛秧密度为50苗/m2(相当于用种量22kg/hm2)。  相似文献   
165.
采用“累积分布曲线法”,用3个稻瘟病菌系接种鉴定,分析水稻恢复系6180抗稻瘟病的基因。结果表明,6180对B13、E3两个小种的抗性是由3对显性基因控制的;对B29小种的抗性是由2对显性基因控制的。  相似文献   
166.
应用因子分析综合评价水稻种子活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因子分析对13个水稻杂交组合及其5个亲本种子的有关种子活力的形态生理指标作了分析。将种子活力指标分为三种类型,并对各杂交组合及亲本的种子活力高低进行了排序。  相似文献   
167.
本研究表明,①水稻地膜旱育秧与水育秧膜内苗床表面温度(y)与膜外气温(x)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y旱=-219+147x,r=09442,^y水=-122+127x,r=09683。②将籼稻和粳稻地膜育秧最早播种期的膜内苗床表面温度分别定为12℃、10℃,则籼稻地膜旱育秧与水育秧,粳稻地膜旱育秧与水育秧的膜外相应气温应分别达到965℃、1041℃、828℃、883℃。③籼、粳稻地膜旱育秧与水育秧分别达75%、85%、95%,三种安全保证率的最早播种期(y1~12)与纬度(x1)、经度(x2)、海拔(x3)间均呈极显著线性关系,符合^y=a+b1x1+b2x2+b3x3表达式,r=08394~08693,F=444834~598184。④水育秧膜外气温分别达到2616℃和3088℃,旱育秧膜外气温分别达到2326℃和2734℃,就会造成秧苗徒长与烧苗。  相似文献   
168.
用6x小簇麦与8x小偃麦进行杂交,获得杂种植株,对杂种F1的形态学、减数分裂行为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杂种F1继承了双亲抗白粉病、条锈病的特性;减数分裂时期单价体明显偏多于理论值,在末期Ⅱ中存在大量微核。杂种F1雌配子有部分育性,可以通过与普通小麦的连续回交,在其后代中选择符合育种需要的着丝粒断裂-融合和小片段易位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