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3篇
农学   55篇
  9篇
综合类   55篇
农作物   58篇
植物保护   7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为了明确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B3菌株对禾谷孢囊线虫毒杀活性及其稳定性。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分析不同因素对绿色木霉B3菌株毒杀禾谷孢囊线虫2龄幼虫活性及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木霉B3菌株发酵液在自然光处理0~96 h后,对其杀线活性无显著影响,2龄幼虫死亡率为71.4%~86.2%;在不同氧化剂、还原剂和酸碱处理下,其抗氧化性、还原性和耐强酸强碱较强。同时,绿色木霉B3菌株发酵液耐贮藏性较好,储存60 d后杀线活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2.
 采用PCR技术扩增出中国和摩洛哥禾谷胞囊线虫群体的核糖体基因(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片段的长度约为1 060 bp。用11种限制性内切酶(RE)酶切禾谷胞囊线虫ITS扩增产物,共产生27个酶切片段。用AluI和RsaI酶切ITS扩增产物证明中国禾谷胞囊线虫ITS属于"B型",而摩洛哥禾谷胞囊线虫ITS属于"A型"。用HinfI酶切后,7个中国禾谷胞囊线虫群体产生2个RFLP片段(860和200 bp),而摩洛哥群体产生3个RFLP片段(520、340和200 bp),HinfI揭示出中国与摩洛哥禾谷胞囊线虫ITS之间存在差异。AvaI和HindⅢ不能酶切禾谷胞囊线虫ITS。用CfoI、Bsh1236I、MsrFI、ScrFI、HaeⅢ和MvaI 6种RE酶切中国和摩洛哥禾谷胞囊线虫群体的rDNA-ITS,均分别得到相同类型的RFLP分布型,因此这6种RE不能揭示中国与摩洛哥群体的rDNA-ITS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3.
河北省大豆孢囊线虫分子鉴定及其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3年,在河北省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秦皇岛、唐山、张家口等地采集大豆根际土壤样品65份,应用大豆孢囊线虫特异性引物对采集的孢囊线虫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表明从邯郸的永年、磁县、峰峰,邢台的南和、广宗、清河,保定的南大园、西马池、望都、定州,石家庄的栾城、鹿泉、平山及石家庄市郊,秦皇岛的抚宁、昌黎,唐山的迁西、迁安、丰润的大豆和张家口的红云豆上采集的孢囊线虫的孢囊及其二龄幼虫均为大豆孢囊线虫;卢龙和滦县的样品中没有发现大豆孢囊线虫的孢囊及其二龄幼虫,且孢囊的检出率与二龄幼虫的检出率的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34.
 取北方5种作物轮作茬口和休闲土壤种植火豆、玉米、小麦、亚麻和甜菜,出苗后22 d制备作物的根渗出物,观察其对大豆胞囊线虫卯孵化的影响。试验表明,麦豆麦迎茬的甜菜根渗出物在后期大豆胞囊线虫(SCN)的卵孵化率最高,豆麦米轮作茬的大豆根渗出物9 d后SCN的卵孵化率明显高于其它作物,米豆米茬口的玉米根渗出物SCN的卵孵化率较高,豆麦豆迎茬甜菜根渗出物SCN的卵孵化率明显高于所有供试作物,12年大豆连作茬甜菜从一开始卵孵化率就高于对照和其它4种作物,休闲区的5种作物根渗出物也有对SCN卵孵化的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135.
大豆根渗出物对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卵孵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了中国小黑豆抗源灰皮支黑豆和元钵黑豆根渗出物对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越冬孢囊、新鲜孢囊和离体卵孵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抗源品种根渗出物诱导越冬孢囊孵化幼虫数目一开始就显著高于去离子水对照,孵化8 d后显著低于感病对照鲁豆1号;根渗出物诱导新鲜孢囊孵化幼虫数和离体卵孵化率在各材料间的差异表现一致,即抗源品种始终显著低于感病对照,孵化中后期与去离子水对照的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36.
 形态学观测和寄生性研究结果表明,发生于我国河南省兰考县泡桐(Pauloumia sp.)和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豌豆(Pisum sativum)上的胞囊线虫均属于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eines);上述两种植物上的胞囊线虫均可侵染大豆,在根部形成有卵雌虫。而兰考和凉城两地大豆上的胞囊线虫群体可分别在泡桐成豌豆上良好繁殖。以上结果证明,泡桐和豌豆为大豆胞囊线虫的两种新寄主植物,其中,泡桐为大豆胞襄线虫侵染多年生乔木植物的首例报道。  相似文献   
137.
禾谷孢囊线虫是麦类生产上的重要线虫。为筛选抗禾谷孢囊线虫的小麦和燕麦种质资源,以甘肃孢囊线虫群体为测试对象,采用室内接种法,通过测定单株白雌虫及孢囊数,对燕麦和小麦品种进行抗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供试燕麦品种中无免疫品种,1个高抗品种(陇燕3号),12个中抗品种。同样,在参试的小麦品种中无免疫品种,其中7个品种表现为中抗,包括定丰12号、西旱3号、武春8号等。可将高抗燕麦品种陇燕3号作为抗病亲本,用来培育和选择具有持久抗禾谷孢囊线虫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38.
 接种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后4、9、14天,对我国小黑豆抗源灰皮支黑豆和元钵黑豆及感病对照鲁豆1号根部形成的合胞体组织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感病品种的合胞体细胞较大、靠近木质部导管一侧有内生长,各种细胞器丰富,内质网数量多形体长、多为光滑型;抗病品种合胞体细胞较小,核糖体较多,内质网小而少、多为粗糙型,细胞内出现较多的类脂肪体,在侵染早期,细胞质快速降解,有时发现细胞质膜与细胞壁发生分离。  相似文献   
139.
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不同温度,不同光照和不同土壤含水量对大豆胞囊线虫(SCN)休眠卵孵化的影响.分别测定了5个温度梯度下(18℃、21℃、24℃、27℃和30℃),7个光照条件下(0/24 h,4/20 h,8/16 h,12/12 h,16/8h,20/4 h和24/0 h)和7个土壤含水量(1%、5%、10%、15%、20%、25%和30%)条件下SCN休眠卵的孵化情况.结果表明:在供试温度18~30℃之间,休眠卵的孵化总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30℃下孵化数量最大,达1316.33条.全光照处理的孵化量最大,达745.00条,4L/20D、12L/12D和20L/4D次之,而全黑暗处理的孵化量最少,仅为102.00条.土壤含水量在1%~30%之间,含水量为15%时孵化数量最大,达265.33,含水量在1%~15%时,孵化量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含水量大于15%时,孵化量随含水量增加反而降低.研究证实在SCN休眠期可以通过提高温度增加光照时间来诱导卵孵化,以提高J2孵化数量,采用休眠胞囊接种应注意调节土壤含水量.  相似文献   
140.
Snf907真菌代谢物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及二龄幼虫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刘霆  王莉  段玉玺  陈立杰  王雪 《大豆科学》2006,25(3):325-328
研究Snf907真菌代谢物原液及不同稀释液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及二龄幼虫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原液、5×、10×、20×、50×稀释液浓度下,对胞囊孵化的相对抑制率分别是88.34%、82.33%、74.32%、57.01%和38.62%,均与无菌水对照差异显著;对分散卵粒孵化的相对抑制率分别是98.86%、92.66%、84.19%、72.32%和65.54%,除了50×稀释液浓度外,其他浓度均与无菌水对照差异显著;对二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是96.33%、83.18%、63.15%、47.04%和33.99%,均与无菌水对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