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5篇
农学   5篇
  1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6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鄂东地区猴头菇菌株的筛选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常规平板接种法对猴头菇菌株的7个品种的菌丝生长长势、子实体产量、抗杂能力和物理性状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猴头菇菌丝日生长速度快的菌株是猴杰1号(A-2)和猴杰2号(A-3);子实体产量有明显差异,其中猴黄1号(A-4)、猴黄2号(A-5)、猴杰2号(A-3)、猴菇5号(A-6)和猴杰1号高于对照猴黄1号;菌株的抗杂能力猴黄1号和猴杰2号2种最强,并且与产量成正比关系;子实体性状的综合指标以猴黄2号和猴杰2号菌株最好,适合湖北鄂东大别山地区生产栽培。  相似文献   
112.
用棉籽壳为主料配制的培养基进行猴头的组织培养,并用组织培养的菌丝体作菌种,进行栽培试验,取得了优良的结果,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3.
猴头菇‘沪猴8号’是从‘0605’ב刺长’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口感好、产量高、适合设施化栽培的新品种。菌丝致密,生长势强。子实体单生,平均长度10.2 cm,宽度7.8 cm,高度6.2 cm,肉质硬、质地致密。生长周期短,一潮菇生物学效率44%。出菇温度14 ~ 18 ℃,抗逆性强。  相似文献   
114.
首先对猴头菌菌株CBI进行培养特性观察,表明菌株能产生较多的厚垣孢子;对其ITS序列进行扩增(GenBank登录号为GU584100),并与猴头菌属5个种的17个不同地域菌株进行基于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菌株CB1与猴头菌同种其他菌株遗传距离较近并聚类在一起.明确该菌株的分类地位后,对其进行木质素降解酶系统的检测,结果表明猴头菌可产生锰过氧化物酶(MnP)和漆酶(laccase),但不产生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MnP和漆酶的酶活性变化是有规律的,Mn2是猴头菌产生MnP的必要因子,而漆酶的产生则不受该条件的制约.在含Mn2+的LNAS培养基中加入木屑为底物的条件下,猴头菌MnP最大酶活性为45.56 U·L-1,漆酶最大酶活性为61.85 U·L-1.  相似文献   
115.
为研究小刺猴头菌发酵浸膏多糖(Polysaccharides from the fermentation extract of Hericium caputmedusae,HFP)对肉鸡血清脂类指标、腹脂沉积、盲肠短链脂肪酸以及肝脏、肌肉、粪便中脂肪含量的影响,选用1日龄AA肉鸡240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每重复20只,分别饲喂含HFP为0、0.1%、0.3%和0.5%的日粮,试验期为42d。结果表明:1)日粮中添加HFP可显著降低14、28和42日龄肉鸡血液甘油三酯(TG)含量(P0.05),0.3%和0.5%水平的HFP添加组可显著降低肉鸡肝脏TG含量(P0.05);2)0.3%和0.5%水平的HFP添加组肉鸡的腹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日粮中添加HFP对肉鸡体重、腿肌脂肪含量、胸肌脂肪含量、粪便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4)添加HFP可显著增加肉鸡盲肠丙酸含量(P0.05),显著降低盲肠乙酸和丙酸的比例(P0.05);5)变量间相关性分析表明,14日龄时,肉鸡盲肠丙酸含量与腹脂率显著负相关(r=-0.992),乙酸和丙酸的比例与腹脂率显著正相关(r=0.989);28日龄时,盲肠丙酸含量与血液TG含量显著负相关(r=-0.985),乙酸和丙酸的比例与血液TG含量显著正相关(r=0.996);42日龄时,乙酸和丙酸的比例分别与血液TG含量、腹脂率显著正相关(r=0.951,0.979)。以上结果提示,在肉鸡日粮中添加HFP可以显著降低血液TG含量,降低腹脂沉积,可能是通过调节肉鸡盲肠短链脂肪酸的含量和比例而促进机体脂类代谢。  相似文献   
116.
CO2浓度对四种食用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串并联通气栽培法,研究了CO2浓度对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灵芝(Ganoderma Lucidum)、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和草菇V35(Volvariella volvacea)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供氧充分、低CO2浓度环境中,灰树花、草菇V35菌丝生长最最大,随CO2浓度增高,菌丝生长最呈降低趋势;而相对较高的CO2浓度能加速猴头菌和灵芝菌和灵芝菌线的生长。灰树花、灵芝、猴头菌、草菇V35菌丝正常生长的适宜CO2浓度分别为:0.2%-2.8%、3.5%-11.1%、0.4%-2.1%和0.3%-10%。灰树花、猴头菌、草菇V35菌丝停止生长和死亡的CO2浓度临界值近似相等,分别为4.3%、5.7%和18.9%;而灵荧菌丝停止生长的CO2浓度上限临界值为18.81%,菌丝死亡的CO2浓度上限临界值大于20%。  相似文献   
117.
猴头菌醋糟高产配方筛选及营养利用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运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进行了糟栽培猴头菌高产配方的初步筛选,并对猴头菌生育期间营养利用规律及酶活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醋糟配料中的麸皮,黄豆粉和过磷酸钙与配料中的其它辅料通过互作产生了增产效应。经优化筛选,获得醋糟栽培猴头菌的两种高产配方:(1)醋糟44.12%,锯末25%,麦麸20%,玉米粉0.63%,黄豆粉5%,过磷酸钙2.25%,石膏2%,白糖1%;(2)醋糟43.50%,锯末30%,麦麸11.25%,玉米粉5%,黄豆粉5%,过磷酸钙2.25%,石膏2%,白糖1%。猴头菌菌丝生长阶段主要降解木质素,而子实体生长阶段主要降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且漆酶,愈创木酚氧化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酶活性的变化与木质素,纤维素及半纤维素的降解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118.
板栗蒲、油茶蒲栽培猴头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板栗蒲、油茶蒲替代部分杂木屑栽培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菌丝生长及出菇试验表明:与对照相比,油茶蒲添加量为20%、40%时,猴头菌菌丝生长速度快;添加量为63%时,产量提高29.2%,显著高于对照.配方中添加板栗蒲菌丝生长速度以及产量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由于板栗蒲、油茶蒲较杂木屑便宜,故均可作为猴头菌栽培基质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19.
以小刺猴头菌子实体为材料,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并结合考虑工业大生产诸因素,对其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2 h,温度为80℃,提取3次(第1次为2 h,以后两次均为1 h),固液比为1∶10,醇沉浓度为70.0%.经其提取得到的粗多糖产率为8.2%,多糖提取率为5.7%,多糖含量为70%,蛋白含量为4.4%.  相似文献   
120.
为寻求在猴头菇生产过程中黑木耳菌糠的最佳添加量,降低猴头菇生产成本和实现菌糠资源的有效利用,以猴头菇基础培养基为对照,设置4个黑木耳菌糠添加量的配方,研究不同木耳菌糠添加量对猴头菇母种、二级种菌丝体生物学特性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促进猴头菇母种和二级种菌丝生长的黑木耳菌糠最佳添加量分别为50g/1 000mL和20%,该条件下,猴头菇母种和二级种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分别为4.17mm/d和2.812 0mm/d,菌丝长势粗壮且浓密;提高猴头菇农艺性状的黑木耳菌糠最佳添加量为25%,该条件下,菌袋的平均产量为218.4g,生物转化率为54.60%,子实体直径6.11cm,颜色洁白,菌刺密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