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08篇
  免费   414篇
  国内免费   409篇
林业   1040篇
农学   363篇
基础科学   194篇
  1567篇
综合类   4035篇
农作物   183篇
水产渔业   89篇
畜牧兽医   236篇
园艺   61篇
植物保护   463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96篇
  2022年   295篇
  2021年   237篇
  2020年   195篇
  2019年   265篇
  2018年   187篇
  2017年   301篇
  2016年   426篇
  2015年   382篇
  2014年   548篇
  2013年   520篇
  2012年   671篇
  2011年   766篇
  2010年   599篇
  2009年   536篇
  2008年   382篇
  2007年   359篇
  2006年   284篇
  2005年   192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以河北省A级旅游景区相关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理数学方法的空间分析手段和GIS空间分析工具,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分析了河北省A级旅游景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空间维度上。河北省A级旅游景区在空间分布类型上属于凝聚型,但已经较接近于随机分布型;河北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分布不平衡的特征,保定、唐山、张家口、石家庄、秦皇岛地区分布密度较高,呈现出典型的核心—边缘扩散特征;(2)时间维度上。河北省A级景区增长态势出现3个波段,即“较快增长期”(2000—2005年)、“平缓增长期”(2005—2008年)、“快速增长期”(2008—2014年),景区内部的发展呈现出非均匀的分层级的差异特征;景区分布重心随着时间的发展不同程度地由东北向西南方向偏移,景区等级与景区分布均匀程度呈现出高度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96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陕西省城市绿色发展区域差异测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环境健康与基础设施绿色水平、环境承载潜力绿色水平、经济增长绿色水平和环境治理绿色水平4个方面,构建了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陕西省10个地级市2013年城市绿色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测度与分析。结果发现:(1)各市之间绿色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可将10市划分为五种类型区:高水平均衡发展区(安康市、延安市和宝鸡市)、中等水平均衡发展区(汉中市、商洛市和榆林市)、中等水平非均衡发展区(西安市)、低水平均衡发展区(铜川市和咸阳市)和超低水平均衡发展区(渭南市);(2)从空间上看,陕南地区整体水平较高;陕北地区南部水平高,北部水平低;关中地区从西部到东部,水平逐渐由高变低。陕西省各市绿色发展综合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背离现象;(3)环境承载潜力绿色水平和经济增长绿色水平对各市综合水平差异影响最大,这两个方面权重大,并且各市在这两个方面的得分差距大。而土地面积、工业规模与技术水平以及经济增长方式又是影响这两方面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为陕西省城市绿色发展规划与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3.
在全球气温变暖的大背景下,基于江西省15个国家气象站点1961—2012年气象观测资料和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提供的全球气候模式(GCM)资料,采用线性回归等气候学统计方法,分析了江西省历史气象特征,并对未来气候变化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961—2012年全省、赣南、赣中、赣北降雨量上升趋势不显著,由南往北降雨量增加;1961—2012年多年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增温速率分别为0.16,0.12,0.22℃/10 a,区域间增温速率由南往北递增;预测江西省未来2020—2079年期间,在A2,B1排放情景下年均降雨量比历史基准期减少率分别为18.87%,10.13%;A2,B1排放情景下2020—2079年多年年均气温增温速率分别为0.41,0.22℃/10 a。  相似文献   
964.
陕西省城乡协调发展市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城乡协调发展的内涵出发,构建了评价城乡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选用陕西省10个地级市2012年城乡发展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和SPSS软件,对10个地级市城乡协调水平进行了测度。根据各市综合得分、主因子得分及载荷特点,对陕西城乡协调发展市域差异的整体表现特征、各市的特点及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陕西10市城乡协调发展水平相差较大,按综合得分可分为4个梯队,各市城乡协调特点在空间上与陕西三大地理区有一定的关联性,但关联性不是很强;(2)各市在城乡协调发展方面所表现的优势与劣势差异显著。(3)在10市中,存在多种城乡关系类型,有的城乡发展水平都高,有的城乡水平都低,有的城乡水平差距很大等。(4)在影响各市城乡协调发展水平的多种因素中,城乡居民收入和城镇化水平对城乡协调发展影响较大。通过分析评价陕西省各市城乡协调发展水平差异及原因,为分类指导和制定各市的城乡发展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65.
采取实地全面踏查的方法,连续3 a对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增城校区绿地内危害植物进行跟踪记录,包括外国入侵植物和本土危害植物。研究了这些植物的种类、原产地、株型、生活型、危害程度、危害趋势及植物生长习性等。结果表明:1)共有31科81种危害植物,其中菊科、禾本科、豆科、苋科所占比重较大;2)外国入侵种危害性比本土危害种更强,其中美洲起源最多;3)草本植物危害最严重,共有66种,占81.48%;4)多年生和1年生危害植物较多,分别占59.26%和24.58%,夏末和秋季为最佳防控期;5)一年蓬、小蓬草、牛筋草、白花鬼针草、假臭草等17种植物危害严重且扩散迅速,属需高度关注的高危种;6)危害植物的危害及蔓延具明显规律。这些研究结果能揭示广东省低强度养护绿地危害植物侵入及危害规律,并为该类低强度养护城市绿地的科学监控和高效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66.
为了分析河南省土壤养分变化,为河南省土壤施肥提供参考,运用GIS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比分析1982、2009年2个不同时期河南省土壤有效锌的含量,探讨20多年以来河南省土壤有效锌时空变异的规律。结果表明:2009年河南省有效锌质量分数比1982年增加了41.67%,2个时期土壤有效锌变异系数分别为29.1%和37.3%,变异程度均为中等变异,最优拟合模型为球状模型,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20多年来,河南省土壤有效锌含量只有北部地区呈减少趋势,其余地区大体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其中漯河市、驻马店市、信阳市增幅较大,焦作市、开封市减少较多,在农作物施肥、土壤管理等过程中,应及时控制有效锌元素含量的合理范围。  相似文献   
967.
山东省小麦田杂草组成及群落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倒置“W”型九点取样法对山东省小麦田杂草进行了调查,明确了山东省小麦田田间杂草的种类组成及群落结构。调查结果表明:山东省小麦田杂草共有 69种,隶属于21科,54属,其中禾本科、菊科和十字花科杂草种类最多,禾本科杂草为15种,菊科杂草11种,十字花科杂草8种,优势杂草有播娘蒿、荠菜、猪殃殃、雀麦、麦瓶草、小花糖芥、麦家公、看麦娘、节节麦和打碗花等10种,这10种杂草是构成山东省各地区小麦田杂草群落的优势种,此外区域性优势杂草有15种,一般性杂草有44种。从杂草区域分布来看:山东省7个区域中鲁西南平洼区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均最高,其次是鲁南山区和鲁中山区,而鲁西北平原区和鲁北滨海区的辛普森指数最高。经聚类分析,山东省小麦田杂草群落分为4组:鲁西南平洼区和鲁南山区群落结构类似为一组,此组杂草种类和数量均多,发生重;胶东丘陵区、胶潍河谷平原区和鲁中山区群落结构类似为一组,此组杂草种类和数量介于中等,发生较重;鲁西北平原区和鲁北滨海区与其他地区差异较大,单独划为两组,这两组杂草发生种类和数量均少,跟其他组差异均较大。  相似文献   
968.
湖南省紫薇种质资源调查及应用前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深入了解湖南地区紫薇种质资源的现状,在野外实地调查和馆藏标本、文献资料的收集、分析的基础上,对湖南省紫薇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共有紫薇、南紫薇、福建紫薇、尾叶紫薇、川黔紫薇、绒毛紫薇等6个紫薇种和111个紫薇品种,其中堇薇品种群36个、红薇品种群30个、银薇品种群14个、复色品种群23个、矮生品种群8个。在花色上,紫薇品种以红色和蓝紫色最多,分别为36和37个,而白色和复色较少,分别为14和24个;在品种演化上,紫薇花色的演化以蓝紫色和红色为基本原色,然后过渡到白色、复色,而株型演化则从乔灌木到矮生灌木。总体特征表现为株型单一,直枝型较多,垂枝型稀少;全部为落叶乔灌木,常绿紫薇尚无;彩叶稀少,尤其缺乏红叶和花叶性状;花色单调,多为紫色、红色,缺少大花、多花和香花品种。紫薇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和生态价值,综合效益显著,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969.
基于GIS的陕西省酿酒葡萄气候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陕西省96个县(区、市)气象站及周边省份临近气象站近30 a(1981—2010年)气象观测资料,辅以经订正后的各县气象哨和水文站观测数据,在对国内外葡萄区划指标分析基础上,确定以≥10℃活动积温为一级指标,酿酒葡萄成熟期8—9月水热系数为二级指标,冬季埋土防寒线、9月降水为辅助指标作为陕西省酿酒葡萄气候区划指标。基于GIS技术,利用小网格推算模型对区划指标空间化后,采用主从叠代方法,制作陕西省酿酒葡萄气候区划图。结果表明,陕西省酿酒葡萄种植可分为4个气候区和12个气候亚区,自兴平以东的关中东部海拔900 m以下地区是陕西省种植酿酒葡萄的最优区;对各区酿酒葡萄生产的气候因子进行了评价,提出了相应的生产建议。  相似文献   
970.
青海省天然草地面积分布广、面积大,但受气候变暖、过度放牧、鼠虫危害、水土侵蚀及其它因素的影响,草地退化成为了一种长期而广泛的现象。青海省的草地资源正在经历自然退化+人为封育的过程,虽然封育有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多种因素影响,草地退化面积仍然很大,针对青海省草地退化的问题,本文基于该区草地退化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一系列草地资源保护和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建议,以期促进青海省草地封育的成效,科学的治理草地退化,加速生态系统恢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