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65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20篇
  52篇
综合类   156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41.
[目的]在断裂活动和地下水位变化条件下,对地裂缝上下盘地层的沉降位移与应力变化进行分析,为深入研究地裂缝的形成机理提供参考。[方法]以北京市高丽营地区地裂缝为研究背景原型,基于其活动特征,分析了该地裂缝的发育与断裂构造及地下水水位变化之间的关系,并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分别研究了两种诱因作用下模型地层的沉降位移及土体内部应力的变化规律。[结果]断裂错动作用下,地裂缝上盘土层的沉降变形响应程度大于下盘,地表竖向位移变化曲线近似呈反"S"形态,且上盘应力降低区的范围大于下盘应力增强区的范围;地层沉降量随地下水位的下降而不断增加,其土体应力变化曲线呈"中心对称"。[结论]断裂两侧附近的土体沉降位移和应力变化的差异较明显,且差异沉降与水位降深呈正相关,地下水位下降易诱发地裂缝的影响范围是上盘45m和下盘35m,研究成果可为地裂缝灾害地区的防灾减灾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2.
张科杰  成勤 《农学学报》2018,8(9):52-57
为了研究城市化建设对区域雷电的影响,揭示自然环境的改变对雷电活动规律产生的变化,为不同区域雷电防护重点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湖北省5个城市样本2007—2016年闪电定位资料,分析了所选样本城市城区和非城区云地闪密度以及日频、月频、季节变化、雷电流强度。结果表明:城区云地闪密度小于非城区云地闪密度,城市效应减小了城区雷电发概率;云地闪日频次分布城区波动幅度比非城区大,分时城区雷电流平均跨度值明显大于非城区,城区受到局地气候的影响较大;全年各月正闪频次占比城区均大于非城区,雷电高发的月份城区云地闪强度均大于非城区。整体来看,城市效应使城区的云地闪密度降低,强度增加,且呈现出雷电流幅值跨度大等不稳定性,相对于非城区更容易出现极端雷暴事件。  相似文献   
43.
On farms where shooting takes place, hedgerows leading from woodlands with release pens are often used by pheasants as corridors for accessing game crops. We compared shrub and ground flora structure and species composition in hedges near to and away from release sites with a wide range of release sizes, at 109 game estates in four regions in England in 2002 and 2003. There was more bare ground, fewer stable perennial plant species, more weeds and fewer tree and shrub seedlings in hedges near to release sites compared to our controls, sometimes only when the nearby release exceeded a certain threshold. Alongside hedges there were more weeds on hedgebanks near to release sites, and depending on hedge size, fewer stable perennial species or fewer tree and shrub seedling species. While the woody structure of the hedge itself was not substantially different, shrub leafiness within hedges at 10-20 cm off the ground was reduced in all except very short hedges near to releases. We argue that the differences we observed were due to the presence of pheasants in those hedges during the late summer and autumn following release and not to pen siting or game management factors. We hypothesize that where larger accumulations of pheasants occur in hedges, the changes to ground flora species composition we observed were due to increased soil fertility and soil disturbance. The effects on mature shrub leafiness and woody seedlings were probably caused by direct pecking. Our study involved many sites and some of the effects identified were subtle. Our data on release size enables us to suggest how to minimise these effects where this is considered important, for example where hedgerows are recognized as particularly valuable or vulnerable.  相似文献   
44.
李海梅  赵萱 《山东林业科技》2009,39(6):41-43,31
选择城阳区13种地被植物,进行植物吸热降温效益的测定与计算。结果表明:蔷薇、黄花鸢尾、火棘、五叶地锦日蒸腾释水量和日蒸腾吸热量较高,是较好的吸热降温树种,而大叶黄杨、金叶女贞较低。灌木地被单位叶面积蒸腾吸热量明显高于藤本和草本地被。  相似文献   
45.
黄丽超  陈国弟  胡丽芬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175-18176,18179
[目的]研究1971~2005年广西东兴0~20 cm地温变化趋势。[方法]利用1971~2005年东兴国家基本气象站0、5、10、15、20 cm逐月平均地温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等方法,分析35年来东兴浅层地温的变化趋势。[结果]1971~2005年东兴各层地温春、夏、秋、冬季及全年均为升温趋势,其中秋、冬季升温幅度明显高于春、夏季。各浅层地温在90年代初期和末期、20世纪初均有异常增温现象发生,而在70年代中期均有异常降温现象。各浅层地温在突变前均处于降温趋势,而突变后地温均为增温趋势。0、10、15 cm的突变点在80年代初、中期,5 cm的突变点在70年代末期,而20 cm有2个突变点,分别在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中期。各层地温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基本一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结论]该研究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地温变化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6.
果树行间套种地被植物对天敌及害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果树行间种植不同地被植物对果园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园种植地被植物后,节肢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均明显大于清耕区;从天敌总量来看,禾草区较清耕区天敌增加57.36%,紫花苜蓿区较清耕区增加177.90%,紫花苜蓿+禾草混植区较清耕区增加369.03%;紫花苜蓿+禾草混植区和紫花苜蓿区的天敌发生期提前,持续时间延长;种植地被植物后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明显,以紫花苜蓿+禾草混植区作用最好,平均控制效果为85.98%,其中对蚜虫类的控制效果可达94.07%,红蜘蛛类为80.39%,鳞翅目幼虫为88.14%,其他类害虫为81.30%。  相似文献   
47.
实地调查了湛江市23个代表性园林绿地中地被植物种类及其配植现状,共记录了145种(含品种),隶属于64科108属。园林配植上以片植、丛植为主,垂直绿化品种较少。调查发现,部分地被植物的管理养护水平不到位,配植方式需继续提高。在此基础上,建议今后扩大乡土地被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考虑植物生长环境的适应性,加强管养,提高地被植物配植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48.
在非目的品种核桃大树上利用方块形芽接方法,探求与核桃树地径相适应的预留橛数和嫁接芽数,以期为核桃生产中的大树芽接技术提供操作依据。在相同肥力地块选择相同地径水平的核桃树作 为砧木,设置单因素4 处理试验。第1 年短截骨干枝,第2 年在新生嫩枝上采用方块形芽接技术嫁接目的品种芽块。接后从第2 年开始,连续3 年调查核桃树冠直径恢复情况、主干感染腐烂病的情况及单位面积产量。最终总结出合理的留橛数和嫁接芽数。调查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预留橛数越多,嫁接芽数越多,树冠恢复就越快,主干感病越轻,产量恢复也越快。对于地径在20~25 cm内的核桃大树应预留16 个树橛,嫁接40 个芽为宜。试验探求了一套成活率高,树冠及产量恢复较快,且树干不易感病的核桃大树芽接技术,为核桃生产中的大树芽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9.
哀牢山西坡垂直带地表蚂蚁群落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友  罗长维  徐正会  李宏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715-17717,17719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哀牢山西坡4个海拔带8种植被类型地表蚂蚁群落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地表蚂蚁有110种,其中41种蚂蚁在样地中表现为优势种;地表蚂蚁群落总体上呈现随着海拔升高优势种所占比例逐渐递增而个体密度、物种数目、物种多样性指数递减的规律性,保护区外的地表蚂蚁由于人为干扰而呈非规律性;在8种植被类型中,蚂蚁的个体密度、优势种数量、物种数目、物种多样性指数在思茅松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干性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4种植被类型中表现为较高,而在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苔藓矮林、河谷稀树灌木草丛、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较低。  相似文献   
50.
张晓军  刘志青  杨士雄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105-18106
[目的]扩大地被月季生产规模,为地被月季试管苗在园林绿化中推广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地被月季试管苗为试材,研究不同炼苗处理及不同栽培基质对地被月季试管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结果]地被月季试管苗最佳炼苗时间为4 d;以蛭石∶珍珠岩为1∶2配比的栽培基质成活率最高,达到了96%,试管苗生长最好。[结论]蛭石∶珍珠岩为1∶2配比的移栽基质可以作为地被月季试管苗移栽基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