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研究江汉平原云地闪电活动特征,依据湖北省ADTD(Adranced Direction Finding on Time Difference)闪电监测系统2007-2016年10年的监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 ,对该区域10年间云地闪电频次的年、月、日和季节变化以及雷电流幅值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07-2016年,云地闪电频次有逐年降低的趋势,但正闪比例逐年升高,频次未降。年平均负闪电频次占总闪电频次的94.50%,正闪占5.50%。夏季闪电频次最多,但正闪占比最小,仅有4.70%;冬季闪电最少,而正闪占比最大,是夏季正闪电占比的2.5倍以上。总闪电频次的月变化呈现单峰型特征,峰值出现在7月,12月闪电频次最少。通常状况下,正闪平均强度均大于总闪平均强度和负闪平均强度,正闪平均强度在25~70 k A之间;总闪和负闪的平均强度在30~45 k A之间。总闪电频次日变化特征明显,呈单峰单谷型,其中,云地闪电频次最多和最少的时段分别出现在15:00~16:00和10:00~11:00,农民外出劳作应尽量避免雷电高发时段。  相似文献   

2.
利用淮安地区2011-2014年闪电定位资料,分析了淮安地区闪电发生频次、闪电时间分布规律、闪电空间变化、雷电流累积概率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淮安地区闪电活动以负地闪为主,占90%;闪电活动月分布差异性较大,地闪主要集中在6-9月,发生闪电次数占全年总数的96%;近4年来闪电频数日变化呈单峰型,闪电活动的高峰期为14:00-18:00,负闪与总闪日变化趋势相一致,正闪数量逐月波动不明显;闪电密度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南部以及东部区域,平均闪电密度为2.39次/km·2年;总闪强度集中在10~40 kA,闪电强度大于32 kA的累积概率小于50%,并拟合出大于某闪电强度累积概率方程。  相似文献   

3.
利用山东省13个闪电定位仪组成的闪电监测定位系统获得的2007~2012年的云地闪资料,从雷暴日的时空分布、云地闪频次、强度、陡度以及闪电密度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烟台雷暴的时空分布差异明显,南部和北部沿海地区及中部丘陵地带相对较多,海岛长岛地区最少;雷电活动月变化呈单峰特性,主要集中在6~8月;2007~2012年间负地闪占地闪总数的98.72%;烟台地区闪电日分布主要活跃在13:00—23:00,67.81%以上的闪电均发生在这些时段,16:00、19:00、20:00、2l:00为闪电高发时段,雷电活动最为强烈。  相似文献   

4.
利用安徽省闪电定位系统2006-2012年蚌埠地区的闪电监测数据,对蚌埠地区雷电活动时空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云地闪中的绝大部分为负闪,正闪平均雷电流幅值高于负闪。各月雷电流幅值均值在20~80 kA,幅值高峰在每年9月份。各年的雷电流幅值在20~140 kA,2011年的雷电流幅值最高,2007年最低。无论正闪还是负闪幅值在23 kA附近的闪电频次最多。在空间上,蚌埠地区雷电流幅值呈现西弱东强的分布型,且与蚌埠地区的水系分布特征一致。闪电频率的主要空间异常型表现为全地区一致型和由北向南负正负的交错反向型。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区域雷电灾害风险管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空间角度出发,首次考虑雷电流强度在区域雷灾风险中的重要影响,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江苏省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与建筑结构相关的建筑质量、雷击大地密度以及雷电流幅值对雷灾风险具有较大的影响;结合闪电定位资料,基于GIS平台构建了简单易行的区域雷电风险评估模型,实现了对现有雷电灾害风险进行动态分析评价,有效地提高了雷电资料的利用效能.结果表明,江苏省南京市为雷电灾害高风险区,各地级市区域的雷灾风险较高,其他地区风险较低,与《全国雷电灾害汇编》中2007-2012年统计的雷电灾害事故结果大致相符.该方法能较好地表现区域雷电风险空间分布规律,实现了更快捷、合理地评价区域雷电灾害风险,对区域雷电灾害风险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程萌  陈楠  程德海 《安徽农学通报》2016,22(12):132-134
利用由山东省闪电定位系统获取的菏泽地区2006年7月—2014年6月雷电监测资料,分析评估周围5km范围内的地闪密度、地闪随时间变化规律以及雷电幅值参数。结果表明:利用闪电定位系统监测数据计算得到的雷击大地密度与人工观测数据差距较大,前者更准确;雷电活动随时间有明显变化,应根据变化规律合理安排生产运行进程,规避风险;分析雷电流强度变化得出雷电流强度分布和累积概率,在计算电涌保护器每一保护模式的冲击电流值时,实测值较推荐值更合理。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2015-2018年瓦房店地区闪电资料进行分析,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闪电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后分析闪电时间变化规律及雷电流强度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在瓦房店地区闪电数据质量控制上,剔除2kA以下闪电即可满足闪电正态分布。②瓦房店地区云地闪远大于云闪,云闪所占比例仅为4.01%,负闪比例远大于正闪,正闪平均比例为14.74%。③瓦房店地区年平均闪电变化差异较大,闪电月分布呈现出单峰特点。④闪电频次四季中夏季(6—8月)发生较多,一天之中在凌晨(02时—03时)和夜间(21时—23时)发生较多。⑤闪电强度四季中秋季(9—11月)发生较强,大幅值闪电近年来逐渐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利用拉萨市历年人工地面观测资料、闪电定位仪等资料,采用ArkGIS等软件和层次分析法,研究拉萨市城区历史雷击及雷灾情况、爆炸危险场所分布,最终划分出拉萨市城区雷灾易发区,并提出相应的防御措施。结果表明,拉萨市城区年均雷暴日数为70.5 d,月雷暴日数主要在5—9月,11月—次年3月几乎无雷暴出现,月雷暴日分布呈单峰型;雷电活动存在明显的日变化,主要出现在14∶00—次日02∶00。拉萨市城区闪电分布较为均匀,负闪电占绝大多数。雷电灾害具有发生频次多、范围广、雷暴活动期长等特点。城中、城东、城南区域为雷电灾害易发区域;城北、城西/开发区雷灾易发等级中等,柳梧新区雷灾易发等级最低。  相似文献   

9.
采用四川云地闪和三维闪电监测系统监测的2020年闪电资料,研究了闪电时空分布特征,并评估三维闪电定位系统探测效能.结果表明:(1)2套系统的地闪频次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和月变化,集中分布于6—9月的傍晚至凌晨,三维闪电监测系统监测地闪数明显高于云地闪系统,三维闪电系统的数据量是云地闪观测系统的2倍多;(2)2套系统监测到的...  相似文献   

10.
黄振  李万彪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728-3730,3733
采用大连地区不同地理位置的4个雷击探测仪组成的闪电监测定位系统获取的2007-2008年云地闪电资料,从闪电的极性分布、日变化、强度、闪电密度等方面,研究了大连周边地区云地闪电时空分布特点。结果表明,云地闪中负闪电占闪电总数的93.9%,平均闪电强度为27.99 kA;正闪电占闪电总数的6.1%,平均闪电强度为35.56 kA;闪电频次的日变化呈明显的双峰双谷结构,17:00-18:00和04:00-05:00为2个峰值,2个谷值分别出现在09:00-10:00和00:00-01:00;5-9月闪电次数占全年闪电总数的91.5%,其中6-8月闪电次数最多;正、负闪电的强度主要集中在15-35 kA,80%以上闪电强度小于40 kA,100 kA以下的闪电次数约占闪电总数的99.3%;大连周边地区闪电空间分布呈明显的地域性差异,辽东湾和大连东部沿海地区是对流发生的主要发生地,远离海区的内地区域闪电发生的频率要低的多,沿海地区是大连周边地区雷电灾害防御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1.
利用江苏省闪电定位仪2008-2010年的数据,采用ArcGIS和Sufer绘制闪电密度图、闪电强度图,最终得出南京市闪电活动的特征。结果表明,南京地区闪电活动空间和闪电强度分布不均匀,闪电密度和闪电强度的高值区主要分布于江宁区;闪电频数随纬度影响不如经度明显,且经度变化呈单峰型分布,而地形地貌、水汽条件和城市热岛等因素可能是导致上述特征的主因。  相似文献   

12.
从最大熵原理出发,探讨了闪电频次与闪电强度之间的关系,得出一分布函数,并针对该函数进行了分析讨论,发现在一个完整的雷暴过程中,闪电频次与闪电强度之间大致遵从负指数关系。为验证该结论的适用性,采用江苏省闪电定位系统获得的闪电资料对其进行效果检验,发现理论结果与实际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利用湖北省二维闪电定位系统2009—2018年的云地闪电资料,分析了荆门市闪电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荆门市云地闪以负闪为主,占93.35%,平均电流强度正闪明显高于负闪;闪电活动主要集中在7—8月和13:00—02:00时段内,负、正闪次数的比值在全年和全天存在明显差异;十年间荆门市闪电活动呈现显著逐年下降趋势,电流强度有逐年小幅上升的趋势;闪电密度空间分布呈西北至东南走向逐渐减小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07年1月—2015年10月浙江省ADTD型闪电定位仪所获取的地闪的经纬度、雷电强度、地闪密度资料,结合淳安县的经济发展状况、人口密度、居住环境,选取致灾因子、经济易损指标、生命易损指标、承灾能力,对淳安县雷电灾害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雷击风险区划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千岛湖、汾口、威坪、梓桐、浪川属于极高易损区,屏门、左口、金峰、富文属于极低易损区。  相似文献   

15.
闪电定位资料在内蒙古雷灾调查与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电流的幅值等参数是雷灾事故调查鉴定的重要基础数据,在此通过雷电灾害事故的具体案例,初步分析了3个案例的地闪定位误差,介绍了内蒙古闪电监测定位系统的特点,指出地闪定位的雷电流强度精度和位置精度的重要性,探讨了闪电定位资料在雷灾事故调查鉴定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6.
风景名胜区雷电防护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一般都有遭到雷击的现象,雷击可使数十米高的大树被劈断、震碎或烧焦。当雷击树木(山体)游客巧在现场之际可能发生"跨步电压"电击事故,严重时将导致游客伤亡。该研究通过计算雷击引起行人"跨步电压"的量值和人体可承受工频电流、雷击电流与电压量级,并对风景名胜区设计避(引)雷针如何减弱"跨步电压"方法进行了讨论。期望对今后风景区防雷设置的人性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黄钰  周苑  罗雄 《农业灾害研究》2020,10(1):94-95,97
基于不同降雹及暴雨过程的三维闪电资料,对比分析了雹暴、暴雨过程中闪电活动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整体上暴雨过程较雹暴过程闪电频次高出很多,并且频次变化连续,正闪比率相对较低;冰雹天气过程的确体现出较高的正闪比率,但是较其他科学研究而言并未体现出降雹前正地闪的明显跃增,反而在降雹阶段及降雹后出现了正地闪的频发,这可能与贵州特殊的山地气候有关,雹暴过程的动力、热力条件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18.
昆明地区闪电活动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3年昆明市的闪电资料,通过对比2006~2012年的闪电资料,对昆明地区闪电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闪电集中在6~8月的14:00~23:00;正闪强度主要集中于20~80 kA,负闪强度主要集中于-60~-20 kA;从空间分布来看,地闪密度分布不均,相对比较集中在昆明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