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4篇
  8篇
综合类   95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5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光质对生姜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张瑞华  徐坤  董灿兴 《中国农业科学》2008,41(11):3722-3727
【目的】探讨光质对苗期生姜叶片光能利用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为生姜苗期遮光处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莱芜大姜为试材,采用不同颜色塑料薄膜及尼龙纱网进行苗期遮光处理,创造光强相同而光质不同的环境条件,测定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速率和光呼吸速率日变化及光合特征参数。【结果】不同处理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动态相似,但叶片Fv/Fm、Fv’/Fm’、ΦPSⅡ、qP和光化学反射指数(PRI)均以绿膜处理最高,其次为蓝膜和白膜处理,红膜处理最低;而PSⅠ和PSⅡ间激发能分配不平衡偏离系数(β/α-1)和NPQ则以绿膜处理最低,蓝膜、白膜和红膜处理依次升高。叶片Pn日变化均为有明显午休的双峰曲线,但由高到低依次为绿膜、白膜、红膜、蓝膜;而Pr及Pr/Pn则相反。红膜处理叶片AQY较高而光补偿点较低;绿膜处理叶片CE、RuBP最大再生速率及光饱和光合速率较高。【结论】适当增加遮光光质中绿光比例,生姜叶片午间光抑制程度较轻,PSⅠ和PSⅡ间线性电子传递协调性较好,激发能热耗散较低,光能利用效率较高。因此,绿膜处理叶片适应强光能力较强,Pn较高。  相似文献   
42.
通过对2006~2007年在岳西县进行了为期2年的生姜立体栽培科技扶贫试验分析,立体栽培方案有效地改善了小气候条件,产量显著提高,为当地姜农提高生姜的产量和产值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3.
生姜试管苗无土栽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姜是重要的经济作物,由于生姜长期采用老熟的根状茎进行无性繁殖,不仅繁殖系数低而且容易导致种性的退化,通过生姜的组织培养技术,不仅可以脱毒脱菌而且可以快速繁殖,有效解决生姜生产中的问题。通过对移栽于不同基质的生姜试管苗生理指标的测定,找出最适的移栽基质,从而为完善生姜组培苗的工厂化生产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生姜茎尖分生组织培养中,用HgC12(0.1%)消毒外植体的最佳消毒时间为10min;生姜试管苗最适移栽基质为珍珠岩:蛭石=1:1的混合基质。  相似文献   
44.
生姜的营养特性和优质高产平衡施肥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99~2001年连续三年多点研究生姜的营养特性和平衡施肥技术。结果表明,生姜茎叶、姜块和全株养分含量的高低顺序为K>N>P>Mg>Ca>Zn,全株N、P、K、Ca、Mg、Zn等6种养分含量的比例为100:12.6:147.2:1.4:5.2:0.2,含K量接近含N量的1.5倍。全生育期对该6种养分的吸收比例,全株为1:0.126: 1.468:0.014:0.05:0.003,对K的吸收量最多,N次之;每500kg生姜吸收的养分平均为4.107kg0.516kg、6.031kg、0.057kg、0.207kg和0.009kg,N∶P∶K约为2∶1∶3。氮磷钾配施的各处理能显著增加生姜产量,同时可有效提高姜块中维生素C与可溶性糖含量,降低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含量,改善姜块的内在和外观品质,提高农民种植生姜的经济收益。生姜平衡施肥方案为纯N 375kg/hm2,P2O5 90kg/hm2,K2375kg/hm2,硫酸锌15kg/hm2,较农民习惯施肥具有极为显著的增产节本增收效果。  相似文献   
45.
渝姜2 号是从广西白姜群体种中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抗病生姜新品种。生育期约180 d(天),分蘖数为24~26个,单株产量0.49~0.51 kg,根茎总糖含量为13.0 g·kg-1,粗纤维含量0.9%。每667 m2 产量超过3 200 kg。田间抗姜瘟病能力极显著强于对照白姜群体种,适合重庆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6.
为控制姜瘟病危害,保障生姜产业持续发展,进行土壤消毒、姜种选种、姜种消毒、病原菌分析、药剂防治研究,分析发病率、病情指数、防效,明确了柳州市姜瘟病病原茵为细茵性青枯假单胞菌并伴有疫病病原。摸清其发生发展规律,优选出防治姜瘟病的生物农药康地蕾得,其防效达70%以上,总结出一套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47.
通过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测定及序列分析,对生姜茎基腐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活体组织法和田间试验研究甲壳胺对生姜茎基腐病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生姜茎基腐病病原菌为群结腐霉(Pythium myriotylum)、刺腐霉(Pythium spinosum)和林栖腐霉(Pythium sylvaticum)。甲壳胺对3种腐霉菌均有抑制作用,抑制中浓度(EC_(50))分别为422.711 2、401.699 5、446.910 7μg·m L~(-1)。显微观察显示,甲壳胺处理后的腐霉菌丝膨大、扭曲,分枝增多,菌丝内部出现空泡化。活体组织法试验结果表明,甲壳胺可以明显抑制生姜茎基腐病的发生。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甲壳胺可以明显预防生姜茎基腐病的发生,从而提高生姜产量。  相似文献   
48.
利用2009—2018年莱芜生姜生长季内的气象资料,结合生姜发育期指标,应用模糊数学法建立日尺度的温度适宜度模型,定量分析评估生姜不同发育期温度适宜度特征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莱芜生姜生长季内温度适宜较高,平均为0.72,除播种至出苗期外均超过0.7。生姜温度适宜度收获期>幼苗期>旺盛生长期>播种至出苗期,播种至出苗期温度适宜度波动较大,温度是影响生姜适时播种的主要气象因子。2009—2018年莱芜生姜温度适宜度变化特征明显,播种至出苗期、幼苗期、旺盛生长期温度适宜度呈上升趋势,使生姜遭受低温和高温热害的风险降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莱芜生姜生长季内温度适宜度呈线性增长趋势,温度对生姜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基于数理统计方法,确定了生姜不同发育期温度适宜性的3类评价指标(不适宜、适宜、非常适宜)。  相似文献   
49.
姜酚的提取及抗氧化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赞开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4):607-607,610
以丙酮溶液作溶剂从生姜中提取姜酚,对影响提取效率的溶剂用量、丙酮的浓度、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等因素进行正交设计实验。结果表明:姜酚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生姜100 g,60%丙酮1 000 ml,保温回流浸提2 h,重复3次。经浓缩,柱层析分离,姜酚得率为0.67%。另外,姜酚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50.
遮荫对生姜叶片显微结构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张振贤  郭延奎  邹琦 《园艺学报》1999,26(2):96-100
生姜叶片的比叶重,厚度,细胞和叶绿体大小及其数据随生育期的进展有变小或减少的趋势,但叶绿体的比基粒片层数,淀粉粒数则呈增加趋势。遮荫可使生姜叶片的SLW,厚度,细胞和叶绿大小及其数量呈变小或减少的趋势,而遮荫后叶绿体的基粒生层,比基粒片层,淀粉粒则呈较大幅度的增加。这些变化可能是生姜对光强度变化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