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53篇
水产渔业   1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植物钾素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将植物钾素营养研究进程分成三个阶段 ,从钾的生理作用研究 ,钾对农产品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逆境胁迫与钾素营养研究 ,生物钾肥的研究 ,耐低钾基因型的筛选等五个方面入手 ,对钾素研究作了比较详细的综述 ,并对近年来我国钾素研究取得的进展进行评述。认为生物钾肥的研制和耐低钾基因型的筛选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是解决我国钾源短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2.
一个未知的卷叶基因的识别和定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利用籼稻窄叶青8号和粳稻京系17的杂交F1以及衍生的DH系,对水稻籼粳交的卷叶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叶片平展对卷曲为显性,卷叶植株受两对隐性基因控制。应用DH系已构建的分子图谱将这两对卷叶基因定位于第1染色体的C949—G370和第5染色体的RG13—RG57之间,其中第1染色体的卷叶位点,与经典遗传图谱已定的rl-1位于同一区段,本研究沿用该名。第5染色体上的卷叶基因是一个未定位的新基因,暂定名为rl-7,且这两对基因存在基因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23.
中国水牛血清淀粉酶多态性及型命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首次对我国12个水牛地方品种共1014头淀粉酶多态性 进行检测。其结果是:①首次发现了水牛淀粉酶Ⅱ多态性并对其多态型进行命 名;②我国水牛AmyI受AmyIA、 AmyIB、 AmyIC三个等位基因控制. AmyⅡ受 AmyⅡA、AmyⅡB、AmyⅡC三个等位基因控制,并分别计算了各等位基因的频率, ③AmyI位点各基因频率聚类分析表明,中国水牛各地方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小, 而丘陵和平原类牛群与高原类牛群间的遗传距离相对两类的内部各地方品种间 的遗传距离较大。  相似文献   
24.
三种核不育水稻材料花粉育性基因遗传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花粉不育型无融合水稻SAR—1、籼型温敏核不育水稻W6154S、川农核不育水稻(H_2S)等花粉育性遗传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1)SAR—1的花粉育性受细胞核内一对主效隐性基因控制,并受到一些微效修饰基因的影响,SAR—1及其杂交后代中出现的不育株套袋结实率较高;(2)W6154S花粉育性受细胞核内两对主效隐性基因控制和一些微效修饰基因作用,受环境条件(主要是温度)的影响较大,W6154S本身及其杂交后代中的不育株套袋自交结实率较高;(3)H_2S的花粉育性受细胞核内一对隐性基因支配,H_2S本身及杂交后代中的不育株均属无花粉型,受环境影响小,套袋不结实。  相似文献   
25.
使用小麦纯系尤比拉和黑麦自交系 L155杂交,F_1用0.1%的秋水仙精溶液处理,再用小麦亲本同交,得到 B_2F_1及其自交后代 B_2F_2群体。用单株植物C-带核型鉴定技术,从 B_2F_1和 B_2F_2群体筛选适合的不规则非整倍体植株,即含有一套完整的小麦染包体和一至数条黑麦染色体,或者黑麦的端着丝粒染色体或易位的染色体的植株。比较这些植株的染色体组成和特定基因的表达,可以把特定基因定位于特定的染色体和染色体臂上。使用这种方法,把黑麦的5个抗小麦白粉病基因定位于6RS 上;引起小麦籽粒皱缩的基因和叶耳色素基因定位于4RS 上;株高基因和叶宽抑制基因定位于2RL 上;而6RL,5RS 上含有叶宽促进基因。本研究证明,使用不规则非整倍体作基因的染色体定位是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6.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遗传和基因定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概述了水稻感光性品种、非感光品种、杂交水稻、籼粳亚种间F1杂种和诱变早熟突变体的生育期 /抽穗期遗传 ,以及水稻抽穗期主基因和QTL定位的研究现状 ,并讨论了水稻抽穗期主基因研究、QTL定位、显性早熟基因的育种利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27.
Dolphinfish (Coryphaena hippurus) samples were collected over four consecutive years from four locations in the eastern central Pacific to evaluate the genetic variation in a 751 bp segment of the mitochondrial NADH subunit 1 (ND1) to test for the presence of genetic population structure. Sequence analyses reveal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collections from the same location in the different years sampled nor between locations. Mismatch distributions, estimations of population expansion parameters, and neutrality tests revealed significant fluctuations in population size in coincidence with past glacial and interglacial periods during the late Pleistocene. The low levels of nucleotide diversities and shallow coalescence of mtDNA genealogies observed were coincident with the estimated demographic parameters and neutrality tests, in suggesting the presence of important past population size fluctuations or range expansion. The prevention of the accumulation of deep lineages independently on how it was originated, probably delayed the emergence of a population divergence process which might account for the lack of genetic differences detected.  相似文献   
28.
现代生物技术为猪育种开辟了许多新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从下述五个方面对猪育种中多种生物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和讨论:一、胚胎生物技术;二、DNA重组与基因转移,三、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四、分子遗传标记—RFLP;五、展望。  相似文献   
29.
根据12个类群1093头水牛血液蛋白多态性的遗传分析结果认为:中国水牛的遗传结构极其相似,遗传变异性小,欧氏遗传距离短,亲缘关系近,可被视为同一类群。  相似文献   
30.
抗白粉病基因Pm8在四川小麦中遗传表达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Giemsa-C带技术鉴定了48个含1RS/1BL染色体的小麦材料,并对其抗白粉病基因Pm8的遗传表达进行了初步研究。用对Pm8非毒性的小麦白粉菌系接种这些品系,结果表明:21个小麦品系1RS/1BL染色体上的抗白粉病基因Pm8未表达,24个具有Pm8抗性,3个品系可能含有除Pm8外的其它基因或组合。我们认为,在四川小麦中的含1RS/1BL染色体的品种(系)中Pm8基因的不表达也是白粉病流行的重要原因,在利用1RS/1BL染色体于四川小麦高产育种中应注重其抗病性,并发掘新的抗白粉病资源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