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16篇
农学   35篇
基础科学   3篇
  20篇
综合类   170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44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目的】 研究对比不同化学疏花剂对红富士苹果花的疏除效果并分析成本,筛选出适宜阿克苏红富士苹果的化学疏花剂及浓度,为减少人工疏花成本、调控树体负载量、提升果品品质提供参考。【方法】 以初果期和盛果期红富士苹果新红1号为试材,在中心花75%~85%和全树70%~85%的花开放时期。喷施不同浓度的石硫合剂、乙烯利、甲酸钙、疏花剂,以人工疏果为对照,分析化学疏花剂的疏除效果及成本。【结果】 不同浓度的石硫合剂、乙烯利、甲酸钙、疏花剂,对初果期树和盛果期树的花均有疏除作用,疏除效果不同,与对照相互比较均有差异,成本相差较大。【结论】 通过花序坐果率、花朵坐果率、单果占比、空台率、疏除率综合比较,石硫合剂200倍液在初果期树的疏除效果与人工疏果效果最相近,成本为人工疏果的17.08%;石硫合剂150倍液在盛果期树上的疏除效果与人工最相近,成本为人工疏果的24.79%。化学疏花的成本与疏花剂的价格及树龄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2.
中国不同地区‘富士’苹果品质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确定‘富士’苹果核心品质指标,建立‘富士’苹果品质综合评价模型。【方法】从河北、河南、辽宁、宁夏、山东、山西、陕西、新疆等8个苹果主产省(区)68个市(县)的代表性果园采集176份‘富士’苹果样品进行品质测定,共测定单果重、带皮硬度、去皮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山梨醇含量、葡萄糖含量、果糖含量、蔗糖含量、甜度、固酸比、糖酸比、甜酸比等15项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确定‘富士’苹果核心品质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建立‘富士’苹果品质综合评价模型。【结果】不同产区间‘富士’苹果品质指标存在差异性,新疆‘富士’苹果硬度、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山梨醇含量、果糖含量、蔗糖含量、甜度值等8项品质指标均高于其他省(区)‘富士’苹果。维生素C含量、山梨醇含量、蔗糖含量和甜酸比的变异系数均大于30%,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仅为9.8%)。‘富士’苹果某些品质指标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可滴定酸含量与固酸比、糖酸比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844、-0.854,果糖和甜度值之间相关系数达0.963,固酸比与糖酸比之间相关系数为0.941。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确定单果重(X1)、去皮硬度(X2)、可滴定酸含量(X3)、固酸比(X4)和果糖含量(X5)为‘富士’苹果核心品质指标。通过灰色关联度法建立了‘富士’苹果品质综合评价模型Y=0.2601X1+0.1378X2+0.0819X3+0.2601X4+0.2601X5。【结论】单果重、去皮硬度、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和果糖含量为‘富士’苹果核心品质指标,以其建立的评价模型可用于‘富士’苹果品质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33.
Discourses about development have contributed to profound socio-economic transformation in all parts of the world.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development debate in Fiji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two distinctive approaches: state-led developmentalism (vakamatanitū) and a discourse about custom-led development (vakavanua). Political and economic dimensions of these alternative discourses are reviewed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land tenure systems in Fiji. Challenges to both vakamatanitū and vakavanua from an emerging literature on globalism will shift the focus of debate from ‘intentional’ to ‘immanent’ development in Fiji.  相似文献   
34.
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分别在山东栖霞和泰安研究了套袋后果皮中酚类物质代谢与花青苷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套袋后果皮花青苷积累与酚类物质代谢密切相关。果皮中多酚氧化酶(PPO)含量较对照(不套袋果)降低,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较对照升高,类黄酮、水溶性酚和花青苷含量较对照增加,果实着色迅速而良好。但在摘袋后气候不利和果袋为劣质单层纸袋条件下,果皮中酚类物质和花青苷含量均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35.
在对近年来山西省晋南地区红富士苹果采后贮藏过程中出现的风味品质下降、虎皮病、果肉果心褐变、耐贮性下降等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采收与采后环节引起红富士苹果贮后品质劣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36.
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是苹果免套袋栽培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也是苹果收益的重要保障,但在实际生产中却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而且应用的面积也很少。为了提升免套袋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效果,以20%华碘抗胁迫生态膜、5%香芹酚和0.5%几丁聚糖三种药剂为试材进行免套袋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试验。通过免套袋苹果喷施七次病虫害绿色防控药剂及常规化学防治药剂,对比了病虫害不同防控方法对叶片生长、苹果果面色度、单果重、果实品质、病虫害危害率及农药残留的影响,研究了免套袋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和效果。结果表明,处理1和处理2均对病虫害危害率的影响显著,病叶率分别降低26.09%和31.03%,虫叶率分别降低76.74%和51.61%;均不影响苹果果面色度,也均对苹果果形指数、果实硬度均无显著影响。处理1对苹果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均极显著,分别高出61.430 g和1.875%,但对叶片生长的影响不显著;相反,处理2对叶片生长的影响显著,百叶厚、百叶鲜重、百叶干重分别高出10.88 mm、16.44 g和6.80 g,但对苹果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均不显著,对红富士苹果实现农药无残留。本试验可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五次、减少使用量40.34%。20%华碘抗胁迫生态膜、5%香芹酚和0.5%几丁聚糖三种药剂“三合一”作为免套袋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是实现绿色果品生产的有效途径,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免套袋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可以使苹果免套袋栽培进一步达到生态环保、产品绿色安全的效果。之后会进一步试验研究免套袋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同时加大示范面积,争取大面积在免套袋苹果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7.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通过对陕北地区矮化(自根砧M9-T337)富士一年生长量及其土壤含水量的测定,收集长时间序列气象资料,根据彭曼公式计算得出山地苹果幼树的潜在腾发量ETc与当年降水量进行对比,进而得出试验区第2年生幼树的需水规律。结果表明:在2017年的降水量条件下,试验区内降水量总和大于幼树需水量之和,但是在7月之前存在阶段性缺水问题;进一步分析得出,不管在湿润年、一般年、一般干旱年和特干旱年降水量条件下,由于陕北地区降水的时间分布不均匀性,虽然年内降水量足够满足果树生长所需水量,但在7月之前存在较为严重的水量亏缺,特干旱年甚至在10月之前都存在着水量亏缺,需要在果树萌芽前(3月)、枝条旺长期(4月)、花芽分化期(5,6月)以及开花期(7月)进行人为补充灌溉4~5次,根据前期降水量以及当前土壤含水量来确定灌水定额,灌水量范围选取果园田间持水量的60%~80%为标准。  相似文献   
38.
为给‘Y-1’矮砧‘富士’高纺锤形树体最佳留枝量提供理论依据,以‘Y-1’矮化中间砧嫁接‘长富2号’为试材,通过中心干3 种留枝数量(30、35、40)处理,探讨其对树体生长和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留枝量增加,‘Y-1’矮砧‘富士’树体树高、干径相应增大,但不同处理对树高、干径、冠径、新梢长度和粗度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留枝量35 和40 的树体光合有效辐射显著高于留枝量30 的处理,3 种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差异极显著,留枝量35 的冠下、株间的叶面积指数分别为3.78、3.43,属于苹果栽培的最佳叶面积指数区间。果实产量随留枝量增加而提高,但这种影响在盛果期差异不明显,留枝量35 的树体优质果率明显高于其他2 个处理,同时,其果实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均极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可滴定酸含量最低,果实风味浓郁、品质最佳。综合考虑树体生长势、光能利用率、果实产量和品质、实际操作等因素,生产上‘Y-1’矮砧‘富士’高纺锤形树体的适宜留枝数量为35。  相似文献   
39.
烟台市富士苹果上苹果锈果类病毒分子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苹果锈果类病毒(Apple scar skin viroid,ASSVd)在烟台市富士苹果上的变异情况,通过特异性引物对携带苹果锈果类病毒的富士嫩叶进行ASSVd全长扩增,利用生物学软件DNAMAN对所得变异序列进行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从130个样品中筛选到36个阳性样品,36个阳性样品中共克隆获得52条329~333 nt的ASSVd变异序列,其中30个阳性样品含2条或2条以上的ASSVd序列。对所得变异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发现,同一样品不同克隆间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4.0%~100.0%,所有变异序列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4.0%~99.7%,与Gen Bank中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10条ASSVd分离物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88.3%~99.7%。将序列相似性低于97.0%的12条变异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除了333 nt变异序列ZS2-6与伊朗苹果分离物在同一分支外,其余11条变异序列位于同一分支。52条变异序列多序列比对发现,变异位点主要集中在TL区、P区和C区。研究表明烟台市富士苹果上ASSVd存在一定的分子变异。  相似文献   
40.
不同钾肥种类对苹果产量、 品质及耐贮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苹果需钾量高,而果农普遍忽视钾肥的施用,随近年来密植栽培的推广,苹果单产大幅提升,使得陕西苹果园土壤面临缺钾现状,故合理补充钾肥对苹果生产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比较两种钾肥(KCl与K2SO4)对树体生长、 矿质养分吸收、 果实产量品质及采后贮藏特性的影响,为苹果树钾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指导。【方法】以陕西凤翔8年生红富士苹果树为研究对象,连续两年(2011~2013)对果树进行3种施肥处理,分别为不施钾(CK)、 KCl和K2SO4。在果树生长期间测定新梢生长量、 新梢叶片及果实矿质元素含量、 果实产量品质并定期测定采后贮藏期果实品质的变化(包括硬度、 可溶性固形物、 可滴定酸、 腐烂率)。【结果】1)CK、 KCl、 K2SO4 3个处理的平均新梢生长量分别为18.25 cm、 17.83 cm、 19.39 cm,无显著差异。与CK相比,施KCl 和K2SO4 7月中旬新梢叶片的氮、 磷含量均有所提高,其中K2SO4处理的叶片氮、 磷含量显著高于CK,但钙、 镁含量降低。2)年均苹果产量表现为KCl K2SO4CK,且3者之间差异显著。3)CK、 KCl、 K2SO4的年均单果重分别为267.42 g、 304.72 g、 287.73 g,其中KCl处理的单果重显著高于其它处理。施用KCl和K2SO4,横径80 mm以上的果实比例分别比CK提高14.9%和11.5%; 4)与对照相比,两种钾肥均提高了果实的氮、 磷含量和累积量,且KCl处理果实氮、 磷累积量高于K2SO4。果实中的钾含量和累积量3个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施钾与对照相比均降低了果实中的钙、 镁含量及累积量。5)施钾与否对果实采收时的硬度无显著影响,但施钾可提高果实的可滴定酸、 可溶性糖及Vc含量。在室温下贮藏,90 d内不同处理果实可滴定酸含量降低,并趋势一致; KCl和K2SO4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上升趋势,而不施钾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逐渐降低。贮藏结束后,果实软化率CK、 KCl、 K2SO4分别为19.23%、 6.96%、 22.19%,腐烂率分别为11.11%、 9.25%、 5.55%。【结论】短期内施KCl肥在增加产量,促进果实膨大,改善采收时果实品质方面效果稍好于K2SO4; 而K2SO4在促进新梢生长、 树体养分吸收,提高果实贮藏性能方面优于KC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