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1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61篇
林业   104篇
农学   147篇
基础科学   15篇
  63篇
综合类   379篇
农作物   127篇
水产渔业   40篇
畜牧兽医   126篇
园艺   43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内蒙古达里诺尔湖经济鱼类生物学研究(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保护瓦氏雅罗鱼的种群,同时要保护和恢复达里诺尔湖的生态环境,本文对瓦氏雅罗鱼进行细致的生物学研究。同时得出:(1)瓦氏雅罗鱼是偏向植物性饵料的杂食性动物。(2)瓦氏雅罗鱼具有产卵洄游的习性。(3)瓦氏雅罗鱼肥满度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大,年龄越大,肥满度越好。  相似文献   
952.
A field study was conducted in 2006 in a dryland cotton field in Texas, USA, to explore the spatial variation of cotton fiber quality and the loan rate associated with it. A total of 66 cotton samples were hand-harvested, and the fiber quality properties investigated included the High Volume Instrument measurements of micronaire, length, uniformity, strength, elongation, reflectance (Rd) and yellowness (+b). Conventional statistics showed a generally low level of variation in fiber quality with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 <10%. Variogram analysis showed that all fiber quality properties were spatially correlated. Contour maps of individual fiber quality properties were produced from block kriged estimates. Fiber length, uniformity, strength and Rd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and all of these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b.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most fiber quality properties was similar to that of soil apparent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suggesting that water holding capacity could be a limiting factor for cotton fiber quality. Maps of individual fiber quality properties were combined with the United State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Commodity Credit Corporation Loan Schedule for Upland Cotton to create a loan rate map that is associated with fiber quality. A loan rate difference of 20 cents kg–1 was observed within the field. This level of difference indicated that fiber quality at the field level can have a large impact on producers’ revenue. A site-specific management system encompassing both lint yields and fiber quality is strongly recommended for cotton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953.
中国棉花纤维品质地域和年份间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2001—2005年农业部对13个主产棉省主栽品种抽查样品的测试结果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了“十五”期间中国棉花纤维的长度、整齐度、比强度、马克隆值等8项品质指标的分布情况,并运用STATA统计分析系统分析了各品质指标之间的关系。“十五”期间,中国生产领域的棉花纤维长度主要分布在28~29mm,整齐度指数主要分布在82%~84%,断裂比强度主要分布在27~29cN.tex-1,马克隆值主要分布在4.0~5.0,可以满足纺织工业纺中、低档棉纱的要求。各纤维品质指标在年度间有波动。按生态区划分,长江流域棉区棉花纤维在长度、整齐度、比强度等指标上优于黄河流域棉区和西北内陆棉区,但马克隆值偏高,色泽特征差,品级较低。黄河流域棉区的棉花纤维在长度、整齐度、比强度、马克隆值、色泽特征等方面处于其它两个棉区之间。西北内陆棉区的马克隆值和色泽特征最好,品级较高。统计分析表明,长度与比强度之间的相关系数r=0.7156,呈高度正相关;整齐度指数与比强度之间的相关系数r=0.5300,呈中度正相关;纺纱均匀性指数与长度、整齐度、比强度均呈高度正相关。与国际乌斯特公报进行比较,中国“十五”期间棉花纤维综合品质达到国际中等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954.
棉花微管结合蛋白基因GhMAP1-LC3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RT-PCR从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石远321开花当天胚珠中分离到一个553 bp的片段,含有一个360 bp的开放读码框,推导的氨基酸序列(119个氨基酸)与水稻、拟南芥的MAP1-LC3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Light Chain3)分别具有94%与90%的同源性,由此推测该基因为编码棉花微管结合蛋白基因家族的一  相似文献   
955.
基于机器视觉和支持向量机的温室黄瓜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海青  姬长英  顾宝兴  安秋 《农业机械学报》2012,43(3):163-167, 180
针对复杂温室环境中的成熟黄瓜,采用脉冲耦合神经网络分割黄瓜图像,利用数学形态学方法处理,把黄瓜从图像背景中分离出来;提取各连通区域的4个几何特征值和灰度共生矩阵基础上的3个纹理特征值,作为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输入特征向量;利用训练好的分类器判别图像中的黄瓜。试验结果表明:用于试验的70幅黄瓜图像,正确识别率达82.9%,基于脉冲耦合神经网络分割结合LS-SVM的方法,适合复杂背景的温室黄瓜识别。  相似文献   
956.
测定了湖北梁子湖的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长角涵螺(Alocinma longicornis)、中华沼螺(Parafossarulus sinensis)和耳萝卜螺(Radix auricularia)的壳形态性状和壳强度。四种螺类壳形态可量性状之间以及壳形态可量性状与壳强度之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且存在明显的种间差异。还探讨了螺类形态和壳强度与反捕食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957.
一个棉花液泡转化酶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纤维正常发育需要大量的蔗糖供应。转化酶是生物体内蔗糖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之一, 对转化酶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将有助于揭示复杂的棉纤维发育分子机制, 并为纤维品质改良提供优良的基因资源。本研究以棉纤维突变体im和遗传标准系TM-1纤维发育中显著差异表达的EST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EY196825)为探针, 通过电子克隆方法, 结合cDNA及基因组全长基因PCR扩增、测序验证, 克隆到一个棉花液泡转化酶基因GhVacInv2a (GenBank登录号为KF305322)。该基因ORF全长1857 bp, 编码618个氨基酸, 与已登录的陆地棉GhVacInv2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FJ864677)序列一致性为99%(E=0)。基因组序列分析表明, GhVacInv2a在二倍体棉种非洲棉和雷蒙德氏棉中含1个拷贝, 在四倍体陆地棉和海岛棉中存在2个拷贝, 其中GhVacInv2a和GhVacInv2分属于A、D亚组同源基因。该同源基因含7个外显子, 6个内含子。Q-PCR分析表明, 该基因在花药中表达量最高, 在快速伸长的纤维组织中优势表达。在13~19 DPA的纤维中, 其在TM-1中的表达水平极显著地高于im突变体。开发SNP标记, 将GhVacInv2a基因定位在异源四倍体棉花第3染色体上。标记与性状的关联分析显示, GhVacInv2a与纤维强度存在显著相关(P=0.0087), 表明GhVacInv2a在棉花纤维品质形成中可能发挥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958.
本文研究了不同PEG浓度处理对2个不同抗逆性的水稻品种根体积、根粗、最长根长3个形态指标和SOD活性、MDA含量、Pro含量、根系活力4个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如下:耐旱品种和敏感品种根部的形态指标都受严重干旱(T3处理)抑制,敏感品种更为明显;形态指标在T0、T1、T2、T3处理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不同浓度处理之间一般处理3-4天后才会产生明显差异;CAT活性和SOD活性随处理浓度增加而增大,随处理时间延长,抗旱品种SOD的活性增加的速度快于敏感的品种,下降的速度慢于敏感品种;MDA含量和Pro含量随着处理浓度升高而增加,随处理时间增加而增大,敏感品种高于耐旱品种,作为抗旱选择指标并不合适,作为胁迫敏感指标更合适;根系活力随处理时间增加而增大,其最适的处理浓度为T1;相关分析表明根系活力与形态指标正相关极显著,根粗、CAT活性和SOD活性与MDA含量和Pro含量负相关显著或极显著,MDA含量和Pro为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CAT活性和SOD活性也为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59.
张茹琴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768-10769,10782
[目的]油松苗期发生的猝倒病是油松育苗工作的极大障碍,对该病害病原菌的正确鉴定是研究其致病机理、开展防治工作等的基础。[方法]对1株引起油松苗猝倒病的病原真菌通过形态学、培养性状、致病性及rDNA ITS序列测定来鉴定该病原菌。[结果]在PDA培养基上,该病原菌幼嫩菌丝无色,但在生长过程中逐渐变为褐色,部分菌丝膨大成念珠状;菌丝细胞多核;菌丝平均直径6~10μm,分支发生点附近缢缩并形成一隔膜,分支与再分支呈直角;不产生无性孢子,也不产生菌核;能引起油松苗猝倒病;其rDNAITS序列与瓜亡革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的2个菌株的相似性最大,均为97%。[结论]该病原菌被鉴定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Khn)。该研究可为后续试验的进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60.
以江苏省近60年来各阶段具有代表性的12个粳稻品种(含超级稻)为材料,依据种植推广年代结合株型和基因型将其分为20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和2000年以后6个类型,研究了品种演进过程中产量和形态生理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品种演进产量逐步提高,其原因主要是总颖花量的增加,而这又主要由于每穗粒数的显著增多。自早期的50年代品种,结实率逐步提高,但90年代品种和2000年以后的超级稻品种,结实率有下降的趋势,穗数和千粒重无明显变化。随着品种演进,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同步提高,以抽穗后增加的量尤为明显,主要生育期根干重、根冠比、根系氧化力和叶片光合速率显著增加,但现代超级稻品种的根系活力和叶片光合速率在结实期下降较快。品种改良提高了抽穗期总叶面积、有效叶面积、高效叶面积和粒叶比,还增加了穗长、着粒密度、一次和二次枝梗数目。由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品种,植株高度降低,而2000年以后的超级稻品种显著上升,升至120cm左右。抽穗期顶三叶叶片角度则随品种更替显著降低。上述结果说明随品种演进,粳稻的农艺、生理性状和产量均有明显改良,但超级稻较低的结实率限制了其产量潜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