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64篇
  免费   528篇
  国内免费   747篇
林业   565篇
农学   228篇
基础科学   422篇
  2198篇
综合类   2477篇
农作物   57篇
水产渔业   1267篇
畜牧兽医   267篇
园艺   38篇
植物保护   820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267篇
  2022年   317篇
  2021年   292篇
  2020年   261篇
  2019年   310篇
  2018年   207篇
  2017年   376篇
  2016年   394篇
  2015年   347篇
  2014年   413篇
  2013年   443篇
  2012年   613篇
  2011年   619篇
  2010年   484篇
  2009年   422篇
  2008年   401篇
  2007年   418篇
  2006年   354篇
  2005年   279篇
  2004年   234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采用混合均匀的海河表层底泥并以自来水为上覆水进行室内沉积物氮、磷静态释放模拟实验,研究了疏浚深度和光照对沉积物总磷和氨氮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期间(2007年7月20日至2008年1月8日),无论光照与否,与未疏浚相比,完全疏浚能使上覆水总磷平均浓度从0.27~0.41mg·L^-1显著降低至0.02~0.03mg·L^-1(P〈0.05),但疏浚深度对上覆水氨氮浓度无显著性影响(乃0.05)。与避光组相比,光照可使部分疏浚组和未疏浚组上覆水总磷平均浓度分别降低0.05和0.26mg·L^-1,但对沉积物氨氮释放的影响不明显(光照组氨氮浓度略高于避光组)。其余水质指标监测结果表明,光照组的水温、电导率均值比避光组分别高约0-3℃和20μs,光照组和避光组的pH值无显著差别。此外无论光照与否,电导率均随疏浚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pH值变化与疏浚深度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992.
选择了经济相对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中的典型中小城市的菜地和果园土壤进行调查取样,对16种PAEs(邻 苯二甲酸酯)化合物进行了检测,以研究其分布特征,并初步探讨了本区域的PAEs的污染控制问题。结果表明,在珠三角城市中,东莞土壤的PAEs含量最高,各地土壤中的PAEs平均含量依次为东莞〉深圳(珠海)〉中山(惠州);从珠三角城市菜地和果园的平均PAEs分布来看,东莞和深圳的菜地PAEs明显高于果园;珠海、中山和惠州菜地的平均PAEs与果园基本持平。16种PAEs类化合物在珠江三角洲不同城市的分布各异,东莞市果园和菜地土壤中有11种PAEs含量是采样的5个城市中最高的,表明东莞市土壤受到PAEs污染相对严重,并且值得关注的是东莞土壤中的HEP含量要远远高于其他PAEs化合物。虽然与国内外其他城市土壤相比,所取样调查的珠江三角洲城市土壤中的PAEs含量相对不高,但与美国土壤PAEs控制标准相比,珠三角城市果园和菜地土壤的PAEs主要表现为DEP和DnBP超标,这两类PAEs化合物应该成为重点的污染控制对象。  相似文献   
993.
为了准确评价农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平衡中的作用,利用涡度相关技术对安徽省寿县冬小麦/水稻生态系统进行了碳通量的监测,并在数据校正、剔除和插补的基础上,研究生长季农田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E)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2008年寿县农田生态系统CO2通量的日变化进程为单峰型,冬小麦和水稻最大的CO2吸收速率分别为2.45和2.48mg·m^-2·s^-1。从物候期的角度来看,冬小麦在抽穗期碳通量值最小,乳熟期最大;水稻拔节时期碳通量值最小,即固碳能力最强。冬小麦,水稻生态系统不同月份碳通量月均日变化也呈U型曲线,作物生命活动越旺盛,NEE峰值越高,夜间CO2排放则在8月份达到最高值。2008年冬小麦和水稻月平均最大日CO2吸收峰分别出现在4月和8月,分别为1.30和1.07mg·m^-2.s^-1。冬小麦生态系统NEE的日最大累积吸收量出现在4月16日.可达11.76gC·m^-2·d^-1,水稻生态系统的出现在8月3日,为10.40gC·m^-2·d^-1。冬小麦从拔节到成熟时间段内的固碳能力为326.87gC·m^-1,水稻从返青到成熟时间段内的固碳能力也达到了300.05gC·m^-2。  相似文献   
994.
泾河中游现代洪水痕迹调查对实测洪水的校核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泾河流域实地调查,在泾河中游景村水文站上下游发现了3处非常明显的4次洪水痕迹.结合实地走访,资料查阅等,准确确定了4次洪痕的对应年代,并通过弯道超高水位的计算,以及水位一流量关系和比降法模型模拟,推算出了这4次洪痕对应的流量,与实测洪水资料相比较,流量基本接近,误差分别在1.42%~4021%和~2.13%~3.16%之间.研究表明,为了提高水文测量的精度,可以借助河岸遗留的洪水痕迹校核实测洪峰流量,同时也可为历史洪水调查和缺乏水文观测站数据的流域以洪痕推算特大洪峰流量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5.
浙江省钱塘江流域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浙江省钱塘江流域现有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出发,探讨了符合钱塘江流域生态环境特点的多年平均适宜生态环境需水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河道内多年平均适宜生态环境需水和河道外多年平均适宜生态环境需水两个部分的计算模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钱塘江流域多年平均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为1.59×10~(10)m~3/a,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量为6.70×10~9m~3/a,多年适宜生态环境需水总量为2.26×10~(10)m~3/a.研究结果可为浙江省钱塘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湿润区生态环境需水研究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96.
关中东部设施农业气候资源分布及变化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用陕西关中东部11站1961—2006年的气象资料,运用气候倾向率方法,分析了设施农业气候资源分布状况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关中东部设施农业生产季节(当年11月-次年3月),气温总体上呈东南高西北低的区域分布格局,热量资源是增加的趋势;降水资源最丰富的中心在华县和潼关,最少的地方在澄城、合阳、大荔和蒲城,降水量呈减少的趋势;日照资源最丰富的中心在澄城县,相对最少的地方在华县,其变化特征为:整体上南部为减少的趋势,北部为增加的趋势。在设施农业发展布局方面,北部的澄城、合阳光照资源十分丰富,只要解决好保温防冻和灌溉问题,设施农业发展的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997.
以河西走廊东部1998—2007年麦红吸浆虫和气象资料为基础,分析了麦红吸浆虫的发生关键期、动态和气象成因,运用SPSS统计软件建立了气象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影响河西走廊东部麦红吸浆虫发生的主要气象因子是温度和水分,特别是后冬(2月)温度越低麦红吸浆虫破茧、化蛹、成虫始见越迟;2—5月水分因子促进麦红吸浆虫的发生发展;10cm地温与麦红吸浆虫的活动相关性显著,10cm地温指标高于平原地区渡河两岸6~8℃。(2)麦红吸浆虫越冬基数受9月平均最低温度制约显著。(3)1月极端最低地温和6月中旬-7月上句平均气温是影响当年麦红吸浆虫发生面积的前期和后期的主要气象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998.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污泥中苯并[a]芘和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o evaluate the contaminated conditions of benzo[a]pyrene (B[a]P) and phenanthrene (PA) in sludge and to ascertain whether B[a]P limit for land application of sludge exists, the contents of B[a]P and PA in 46 sludge samples from 15 citie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rea of China were determined us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coupled with a fluorescence detector after ultrasonic extraction and silica gel cleanup. B[a]P contents ranged from non-detectable to 1.693 mg kg-1 dry weight (DW), averaged 0.402 mg kg-1 DW, and were < 1.0 mg kg-1 DW in most of the sludge samples. PA was found in all the sludge samples analyzed; its contents ranged between 0.028 and 1.355 mg kg-1 DW, with an average value of 0.298 mg kg-1 DW. Most of the sludge samples contained < 0.5 mg kg-1 DW PA. All 46 municipal sludge samples analyzed in this study showed B[a]P contents < 3.0 mg kg-1 DW, which is the limit value for sludge applied to agricultural lands in China. The contents and distributions of B[a]P and PA in municipal sludge were related to sludge types, sources and treatment technologies, along with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se pollutants.  相似文献   
999.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节水农作制发展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节水农作制是实现干旱内陆区水资源安全的一种有效途径。该文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为案例,采用收集资料、实地调查及理论分析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对该区域特殊的自然条件和农业用水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区域节水农作制发展的思路,并依据玛纳斯河流域地形地貌特征和水资源条件,提出了7种适宜不同类型区的节水农作制发展模式,包括低山丘陵区旱农旱牧农作制模式、冲积洪积扇中上部果蔬特色种植农作制模式、冲积扇缘带牧草咸水灌溉农作制模式、泉水溢出带水旱轮作制模式、冲积平原区现代棉作制模式、干三角洲区复套种多熟农作制模式、古湖滨平原区高效农林生态型农作制模式。该研究为推动新疆干旱区节水农业的发展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退化地恢复与再利用评价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滨海盐碱退化地是重要的待开发利用土地资源。该文以黄河三角洲为研究区,进行了以农用为目标的滨海盐碱退化地恢复与再利用评价研究。采用土壤图与土地利用现状图相叠加的方式确定评价单元,系统聚类与Delphi法筛选参评因素,层次分析法确定其权重,模糊评判法确定盐碱退化地恢复与再利用等级。结果显示,黄河三角洲盐碱退化地恢复与再利用潜力较大,一、二等地占总面积的33.73%,三、四等地占总面积的42.54%,五、六等地占总面积的23.73%。盐碱退化地可恢复与再利用程度与土壤含盐量、地下水矿化度和埋深以及土地利用程度有较强的相关性,与距离黄河和渤海的远近有密切关系,空间上呈现从沿海向内陆逐渐提高,离黄河愈近愈高的分异规律。该研究探索了滨海盐碱退化地恢复与再利用评价的技术方法,对滨海盐碱退化地的可持续利用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