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9篇
  免费   217篇
  国内免费   128篇
林业   530篇
农学   213篇
基础科学   215篇
  196篇
综合类   2822篇
农作物   238篇
水产渔业   58篇
畜牧兽医   284篇
园艺   234篇
植物保护   4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78篇
  2015年   150篇
  2014年   265篇
  2013年   220篇
  2012年   386篇
  2011年   455篇
  2010年   406篇
  2009年   331篇
  2008年   314篇
  2007年   372篇
  2006年   281篇
  2005年   204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The realisation that climate change might necessitate resettlement of people displaced initially raised interest in the experience of development‐forced displacement and resettlement (DFDR). Looking back, in 1980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policy on involuntary resettlement was approved to address perceived weaknesses in state property and expropriation law to safeguard people in the way of development projects. Since then international policy and praxis have brought global attention to developmentally displaced people but have not guaranteed them an effective safeguard. Recently, renewed attention has focussed on state legal and governance frameworks substantively and procedurally. Identifying four key policy objectives that resonate with climate change displacement I analyse their treatment in a data base of DFDR laws and regulations from 40 Asia Pacific states. This analysis finds overall little legal congruence. Innovative new formulations in some Asian state laws address recent public criticisms and research findings, but mostly are yet to demonstrate positive outcomes for displaced people. Pacific states increasingly abandon expropriation law to negotiate lease terms for public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with customary landowners that do not extinguish customary title. Any laws governing climate change relocations must protect rights, livelihoods, well‐being, inclusive decision‐making and community initiatives with procedures whilst not relinquishing climate‐change‐reducing action.  相似文献   
2.
荔枝果实中含有玉米素、二氢玉米素和二氢核糖基玉米素。果实发育过程中细胞分裂素(CTK)含量的动态是:谢花后两周内含量最高,然后下降并稳定在低水平。用外源6一卞基氨基嘌呤(6一BA)处理,仅在果实发育初期有明显保果作用。果实采后贮藏期间CTK含量稳定在低水平;贮藏前用6一BA处理,能延迟果实衰老,提高果品质量。  相似文献   
3.
我国海水网箱养鱼发展现状是以个体联合体生产经营为主体的低技术水平的数量规模化,众多传统港湾已形成了大范围的严重超负荷养殖状态,其对环境巨大的污染力引发鱼病猖獗和频受赤潮侵袭,已面临严峻的养殖环境危机。本文综合分析了我国海水网箱养鱼的发展现状与负面效应及其现状危机,并初步进行了危机根源和可持续发展的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4.
东北地区外来针叶树种引种现状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东北林区主要针叶树种引种现状及取得的成就,分析了东北三省针叶树种引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较为科学的引种网络体系和发展策略,并提供了可能在干旱、半干旱区引种成功的针叶树种名  相似文献   
5.
夏海黄三元杂种牛生长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测定分析了夏海黄三元杂交后代(公牛34头,母牛37头)与豫北黄牛及海黄F1初生-24月龄体尺与体重均较豫北黄牛有较大幅度提高,较海黄F1提高明显,利用夏海黄三元杂交发展肉牛生产是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发育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卵母细胞的成熟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减数分裂过程,许多分子参与了这个过程的调控,本文就卵母细胞成熟抑制因子(OMI)、成熟促进因子(MPF)、生长分化因子(GDF)、微管辅助蛋白(MAP)、激素、Ca^2 及钙调素等对卵母细胞发育调控机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我国饲料工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措施及对策三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菊苣开花及种子形成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菊苣(Cichorium Intybus L.)开花及种子形成规律的研究表明:在太原地区,菊苣6月上旬开始开花,三周之后即7月初达盛花期。种子在授粉后20天即发育成熟,此时,种子发芽率及千粒重均达到最高。最佳种子收获期应在盛花期后20~30天,此时种子呈深褐色,水分含量为25%左右。  相似文献   
9.
桂东南旅游资源特色及其旅游文化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文化发展成为近年来旅游业新的增长点,旅游资源文化的正确定位和开发层次是提升旅游产品档次的关键。桂东南旅游资源文化内涵丰富,特色是侨乡风情文化、喀斯特———丹霞地质文化、自然生态文化和名人历史文化等。文章首先阐述旅游与文化的关系,进而论述旅游资源文化的内涵,然后深层次挖掘桂东南旅游资源文化,提出桂东南旅游资源文化发展构想。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生化角度研究了F型(形成子实体)和N型(不形成子实体)两类香菇菌株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生化代谢活动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在香菇的整个生长过程中,F型菌株的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漆酶、酸性蛋白酶和果胶酶的活性均高于N型菌株,尤其在形成子实体的第二和第三阶段,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酸性蛋白酶的活性均呈较大幅度的增加,这种趋势与胞外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增幅是一致的,同时F型菌株对培养基中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能力也高于N型菌株,说明在形成子实体的过程中,F型菌株具有比N型菌株相对更强的生化代谢能力;各种与物质降解有关酶的代谢活动在某些环节上受阻或不能有效地表达是N型菌株不能形成子实体的一个重要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