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40篇
农学   41篇
  15篇
综合类   220篇
农作物   31篇
园艺   87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目的]建立野生黄蝉兰的无菌快繁技术体系。[方法]以云南野生黄蝉兰为试材,以自交果实为外植体,通过在1/2MS基本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BA和NAA以及附加物质香蕉泥和活性碳进行培养,构建野生黄蝉兰的非共生萌发和快繁技术体系。[结果]野生黄蝉兰在2.0~2.5mg/LBA与0.5~1.0mg/LNAA的激素组合处理下,40d后种子萌发率可达93%;1/2MS+2.5mg/LBA+0.1mg/LNAA+浓度8%香蕉泥培养的野生黄蝉兰丛芽增殖率为320%;1/2MS+0.3mg/LNAA+0.3%活性炭诱导生根率达100%,且植株长势正常。[结论]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成功构建了野生黄蝉兰的非共生萌发和快繁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32.
【目的】阐述建兰花芽分化与发育过程,针对花芽不同发育阶段,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调控,以解决建兰花期不统一、观赏期短的问题,为实现建兰周年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建兰品种‘小桃红’为材料,通过解剖观察建兰花芽分化发育特点,分别在分化前期和花芽快速发育期喷施不同浓度的 6- 苄基腺嘌呤(6-BA)、赤霉素(GA3)、萘乙酸(NAA)、碳酰胺(CH4N2O)和 3% 赤霉酸乳油等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其对建兰各花期花序比例、开花数和花朵直径等开花性状的影响。此外,在排铃期喷施硫代硫酸银(STS),分析其对建兰花朵开放持续期的影响。【结果】建兰花原基开始分化至花朵开放整个花分化与发育过程需要 30 d,可分为分化前期、花芽分化发育初期、花芽快速发育期、花梗伸长期、排铃期和开花期,共 6 个时期;处于不同发育期的花芽对植物生长调节剂反应不同,花芽分化前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可促使建兰花期提前 1 个月左右,其中 200 mg/L 6-BA+ 75 mg/L NAA+ 10 mg/L CH4N2O + 50 mg/L 3% 赤霉酸乳油效果最为显著、花期提前 33.03 d;花芽快速发育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提前建兰花期 1 周左右,其中 150 mg/L 6-BA+ 75 mg/L GA3+ 50 mg/L NAA+ 10 mg/L CH4N2O 效果最佳、花期提前 8.30 d。排铃期喷施 100 μmol/L STS 处理可延长建兰单花花期 3.83 d。【结论】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建兰有其特殊的成花需求与反应,适宜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有效调控建兰花期,使建兰开花提前或花期延长。  相似文献   
33.
尤毅 《热带作物学报》2014,35(7):1302-1305
在西藏林芝地区,利用当地常见的腐熟牛粪和羊粪、柳树下采集的腐殖土、半腐熟的玉米和油菜秸秆以及碎石为材料,根据各种材料的特点设计出5个不同的基质配方,以单纯腐殖土作为对照,对杂交兰‘春蕙’品种进行盆栽试验。综合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干物质的积累量等指标来看,腐殖土∶碎石=3∶1是‘春蕙’品种更适宜的基质配方,可在西藏林芝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4.
建兰38个品种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RAPD标记对建兰38个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用筛选的18个10 bp随机引物对其DNA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116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103个,多态位点比率占88.79%,表明建兰38个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38个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0420~0.5385(均值0.2902)。基于RAPD标记的建兰38个品种的UPGMA聚类结果支持将建兰分为彩心和素心两个变种,以及素心多由彩心变异而来的传统分类观点。研究发现:引物S153-650 bp位点是'闽西鱼魫'、 '鱼魫大贡'、 '鱼魫'和'银边鱼魫'的特异标记,引物S38-1 200 bp位点是'十六罗汉'和'鱼魫'的特异标记,引物S38-800 bp位点缺失是'马耳四季'的特异标记。  相似文献   
35.
对同一居群寒兰的叶(上表皮细胞形状、气孔等)、花(萼片和花瓣的形态、大小、颜色等)及其花粉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寒兰的花和花粉存在丰富的变异,为培育出更多的优良品种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6.
兰属品种的RAPD鉴定和亲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兰属7个种的9个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从6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6个对9个供试兰花品种均能产生多态性谱带的引物。在这6个引物所检测的64个位点中,61个位点为多态性位点,占总位点数的95.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兰花品种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而且根据RAPD标记进行的兰花品种聚类结果与传统的形态学分类结果基本一致,只是莲瓣兰与建兰组的分类地位有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37.
5种中国兰花RAPD反应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5种中国兰花为材料,提取了其叶片基因组DNA;以春兰叶片的基因组DNA为模板,优化了RAPD的反应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春兰基因组DNA的最适扩增条件为,25μL体系,Taq酶0.08 U/μL,dNTP 240μmol/L,Mg^2+1.2mmol/L,随机引物0.5μmol/L,模板DNA6.2 ng/μL;反应因子低于最适值,会导致扩增带数减少甚至无带;但若高于最适值,则会出现带的弥散或缺失.  相似文献   
38.
采用SRAP技术对24份杂交兰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筛选出的11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119条谱带,其中102条为多态带,多态性比率86.1%,平均每对引物组合产生9.3个多态性位点。各种质之间的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43~0.98,平均为0.67。UPGMA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0.69处将24份供试材料划分为5个类群,较好地揭示了杂交兰种质间的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可为杂交兰种质资源利用、杂交育种亲本选择及杂种后代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9.
以兰花‘霞光’组培苗为试验材料,采用LED光源发射的单色光谱红光(R)、蓝光(B)、绿光(G)和白光(W)等不同光质的配比组合光对组培苗进行处理,以荧光灯为对照(CK),研究不同光质对兰花‘霞光’组培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CK相比,红蓝绿复合光(RBG)、单色红光(R)和红蓝复合光(1RB)对组培苗的株高、叶长、叶数、根长、根数等有影响,但与对照差异并不显著;1RB处理下植株的干重显著高于CK。(2)与CK相比,在白光光源(W)下,植株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但与对照差异并不显著;在不同光质处理下,可溶性糖含量差异不显著。(3)红蓝白复合光(RBW)处理下,‘霞光’组培苗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相比之下,LED红蓝白复合光(RBW)处理下的‘霞光’组培苗长势最好,可替代普通荧光灯光源,作为‘霞光’组培苗生长的理想光源。  相似文献   
40.
采用LED光源单色红光、蓝光、绿光及白光不同光质配比7种组合处理,以荧光灯为对照,研究其对野生碧玉兰组培苗叶片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红蓝绿复合光(RBG)下,组培苗的淀粉含量最高,为9.977 8 mg/g,极显著高于荧光灯处理。在单色蓝光(B)下,组培苗的淀粉含量最低,为3.684 5 mg/g,极显著低于荧光灯(CK)和单色红光(R)处理,说明蓝光会明显抑制碧玉兰组培苗的淀粉合成。因此,在碧玉兰组培苗培育过程中,利用LED红蓝绿复合光源(RBG)取代传统的荧光灯光源是值得推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