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8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1篇
林业   10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7篇
  203篇
综合类   379篇
农作物   21篇
水产渔业   47篇
畜牧兽医   72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采用土柱模拟实验,比较研究了覆盖绿化植物废弃物与土壤之上和绿化植物废弃物与土壤混合处理对城市绿地土壤中重金属淋溶的影响。结果表明,Zn、Pb和Cd均在80天后淋溶完全,而Cu有所不同,在80天后又有增加的趋势,原因可能跟重金属与有机质的结合能力有关。此外,绿化植物废弃物与土壤相混合能抑制Cu、Zn、Pb和Cd向下淋溶,而绿化植物废弃物覆盖于土壤之上则有促进Cu、Zn、Pb和Cd淋溶的趋势,且不论是混合处理还是覆盖处理,20cm厚绿化植物废弃物的处理均比10cm厚绿化植物废弃物处理对Cu、Zn、Pb和Cd的促进或抑制作用大。研究还得知,Cu、Zn、Pb和Cd的迁移还与土壤pH有关,低pH土壤有利于重金属的淋溶。  相似文献   
92.
松嫩平原耕作黑土Cu、Pb、Zn的污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土区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对于中国的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文以松嫩耕作黑土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呼兰、绥化、海伦、依安与嫩江5个调查区的土壤中Cu、Pb、Zn的污染现状进行研究,揭示耕作黑土的健康状况,为黑土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及TOPSIS法进行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土壤Cu、Pb、Zn的污染程度,由东南至西北未表现出明显的分布规律。呼兰、依安土壤Cu、Pb、Zn的污染程度低于绥化、海伦和嫩江;大部分样地土壤Cu、Pb、Zn污染程度具有随剖面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的特点,仅有绥化土壤10~20 cm土层污染程度小于0~10 cm土层。Cu、Pb、Zn各元素之间没有呈现显著的相关性,表明3种元素来源是不同的。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研究区域黑土环境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93.
重金属Cu2+·Zn2+胁迫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Cu^2+和Zn^2+胁迫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根长及植株生长的影响。[方法]重金属胁迫分别设置9个浓度梯度:Cu^2+为0、10、25、50、80、100、200、300和400mg/L;Zn^2+为0、50、100、150、200、300、400、500、600mg/L,利用组织培养方法,研究Cu^2+和Zn^2+胁迫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结果]低浓度Cu^2+≤25mg/L、Zn^2+≤100mg/L对紫花苜蓿的萌发率、根长和株高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并且在Cu^2+为10mg/L、Zn^2+为100mg/L时根长和植株生长达到最佳。随着Cu^2+、Zn^2+浓度的增加,Cu^2+浓度≥50mg/L,Zn^2+≥150mg/L时对紫花苜蓿萌发率、根系和植株生长抑制作用逐渐加大,高浓度时Zn^2+浓度为600mg/L、Cu^2+浓度为400mg/L时,抑制作用最明显。[结论]不同Zn^2+和Cu^2+浓度对紫花苜蓿种子的萌发率、根长和植株生长有不同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4.
Ni和Cu胁迫对骆驼蓬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温室盆栽法,研究Ni、Cu单一处理对金昌Ni/Cu尾矿库先锋植物骆驼蓬幼苗Ni、Cu积累、膜脂过氧化程度与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骆驼蓬幼苗叶片及根部Ni、Cu含量随土壤介质中Ni、Cu含量的增加而增加,Ni主要富集在骆驼蓬的叶片,而Cu主要富集在骆驼蓬的根部;叶片及根部丙二醛(MDA)含量总体随Ni、Cu处理浓度升高而增加,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剧;Ni胁迫下,骆驼蓬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较对照均有所增强,共同组成植物体内一个有效的活性氧自由基(ROS)清除系统,根部SOD、APX和CAT活性受到抑制,POD和GR受诱导活性增强,在减轻Ni胁迫引起氧化损伤方面起重要作用;Cu胁迫下骆驼蓬叶片SOD、POD、CAT、APX及GR活性较对照均有所提高,减弱了Cu胁迫引起的氧化损伤;根部APX活性受抑制,SOD、POD、CAT及GR活性受诱导增强,在缓解Cu胁迫引起氧化损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5.
重金属Cu污染对苏丹草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探讨苏丹草在重金属Cu污染土壤植被修复中的应用,以苏丹草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铜(Cu)溶液对苏丹草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Cu胁迫浓度低于10 mg/L时,对苏丹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5 mm胚芽鞘的伸长具有促进作用,随Cu浓度升高,促进作用变为抑制效应;Cu胁迫浓度对幼苗高度、根长、鲜重和干重均存在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对幼苗生长抑制越明显;Cu对苏丹草幼苗地上部分的抑制作用大于对根系的抑制。重金属Cu对苏丹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存在抑制效应,植被修复中应测定土壤Cu含量后决定播种及种子用量。  相似文献   
96.
张轶辉  崔小伟  毕亚玲  王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342-15344
采用体外试验方法,以蚯蚓和家兔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了Cu2+对二者AChE的半抑制浓度(IC50)和双分子速率Ki。结果表明,在抑制时间为10 min时Cu2+对蚯蚓AChE和家兔脑部AChE的IC50分别为3.6和2.4 mmol/L;在IC50浓度的Cu2+作用下,Cu2+对家兔脑部AChE的Ki值较大,为Cu2+对蚯蚓AChE的3.59倍,表明家兔脑部AChE较蚯蚓AchE对Cu2+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97.
[目的]研究Cu2+和Hg2+对裸体方格星虫的急性毒性。[方法]采集裸体方格星虫于实验室暂养3~4 d后,选用健康和规格一致个体进行试验。分别选用Cu2+浓度为0.350、0.408、0.477、0.556和0.649 mg/L,Hg2+浓度为0.400、0.480、0.576、0.691和0.829 mg/L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裸体方格星虫对Cu2+和Hg2+的耐药性均随试验时间延长而缓慢降低。Hg2+对裸体方格星虫24和48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615和0.374 mg/L,Cu2+对裸体方格星虫24和48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497和0.407 mg/L。[结论]Cu2+和Hg2+均对裸体方格星虫具有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98.
陈丽萍  段毅文  陈艺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607-1609,1611
[目的]以寻求廉价而高效的生物吸附材料为目的,研究向日葵秸杆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方法]以向日葵秸杆为主要原料,对含Cu2+的模拟废水进行了吸附试验。[结果]吸附作用受pH值影响明显,在pH值为6.00时,吸附量最大;向日葵秸杆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Freundlich方程更适合描述Cu2+在向日葵秸杆上的吸附行为;对吸附热力学参数ΔG、ΔS、ΔH的计算表明,吸附反应具有自发性、吸热特性。[结论]向日葵秸杆是一种优良的处理铜离子废水的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99.
[目的]研究Cu2+、Cd2+、Cr6+对斑马鱼抗氧化酶活性影响,探讨重金属对斑马鱼毒性大小。[方法]以斑马鱼为模式生物,采用半静态法对斑马鱼进行驯养和试验,测定Cu2+、Cd2+和Cr6+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影响。[结果]Cu2+暴露1d胁迫斑马鱼SOD和CAT为诱导效应,胁迫POD为抑制-诱导-抑制效应,Cu2+暴露7 d胁迫斑马鱼SOD为诱导效应,胁迫POD和CAT为抑制效应;Cd2+和Cr6+暴露1 d和7 d胁迫斑马鱼SOD和CAT均为诱导效应,胁迫POD为抑制效应。且暴露1 d和暴露7 d酶活性变化均显著。[结论]Cu2+、Cd2+和Cr6+单一胁迫斑马鱼抗氧化系统酶活性变化显著,在短时间和低浓度暴露下,Cr6+毒性作用最显著;在短时间中、高浓度暴露下,Cd2+毒性作用最显著;长时间暴露时,Cu2+毒性作用最强,可为重金属污染对水生生物毒性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
以红豆为实验材料,研究镧对铜胁迫红豆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mmol/L铜剂量胁迫下,加入15mmol/L镧溶液,对铜胁迫下的红豆幼苗生长有一定缓解效应,可减轻铜对幼苗的伤害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