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88篇
  免费   809篇
  国内免费   675篇
林业   2466篇
农学   613篇
基础科学   124篇
  707篇
综合类   5737篇
农作物   180篇
水产渔业   366篇
畜牧兽医   1493篇
园艺   1032篇
植物保护   254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47篇
  2022年   209篇
  2021年   269篇
  2020年   281篇
  2019年   328篇
  2018年   172篇
  2017年   326篇
  2016年   413篇
  2015年   358篇
  2014年   525篇
  2013年   519篇
  2012年   935篇
  2011年   869篇
  2010年   652篇
  2009年   736篇
  2008年   680篇
  2007年   699篇
  2006年   625篇
  2005年   509篇
  2004年   432篇
  2003年   366篇
  2002年   290篇
  2001年   340篇
  2000年   318篇
  1999年   242篇
  1998年   235篇
  1997年   191篇
  1996年   219篇
  1995年   221篇
  1994年   162篇
  1993年   135篇
  1992年   125篇
  1991年   125篇
  1990年   97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基于信号博弈的阳澄湖大闸蟹绿色标签市场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产品绿色标签对消费者来说是高质量的信号,对卖家来说则是卖出高价的资本.但是欺诈行为的存在损害了消费者和其他卖家的利益,扰乱了市场秩序.以阳澄湖大闸蟹为例,通过信号博彝理论,对螃蟹市场中关卖双方的消费行为进行博彝分析,得到了精炼贝叶斯Nash均衡.  相似文献   
82.
本试验旨在获得中国美利奴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10,FGF10)基因的编码区(CDS)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随后对FGF10基因在中国美利奴羊毛囊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征进行分析,明确其在中国美利奴羊毛囊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为进一步研究FGF10 mRNA表达水平与中国美利奴羊毛囊生长发育的表达调控机制奠定理论基础。采用PCR扩增获得中国美利奴羊FGF10基因CDS,并克隆到zero PCR@TM-Blunt进行测序验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FGF10在中国美利奴羊毛囊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绵羊FGF10基因CDS长度为696 bp(序列上传GenBank,获得登录号:MT872422),编码231个氨基酸,与牛和山羊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100%,存在1个信号肽和1个跨膜结构域,其为分泌通路信号蛋白;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FGF10基因在中国美利奴羊毛囊发育过程中均表达,在毛囊发育第85天表达最高,显著高于其他毛囊发育时期(P<0.05)。本研究获得中国美利奴羊FGF10基因完整的编码区序列和毛囊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征,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FGF10基因编码区序列具有物种间的保守性,同时FGF10在绵羊毛囊不同发育阶段的皮肤组织中表达,由此表明,FGF10基因可能在绵羊毛囊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83.
肖旭峰  张祎  吴智明  杨寅桂 《园艺学报》2017,44(6):1181-1188
以‘油青49’和‘油青甜菜薹80’菜薹茎尖为材料,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获得组蛋白甲基转移酶基因Brcu PRMT5的全长cDNA和gDNA序列。BrcuPRMT5 cDNA序列全长为2 117 bp,其中完整开放阅读框为1 929 bp,编码642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为71.55 kD,理论等电点(p I)为5.87;多序列比对结果表明,Brcu PRMT5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含有高等植物PRMT5基因1个高度保守的结构域;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与大白菜、油菜及甘蓝的亲缘关系最近;亚细胞定位软件分析得知,Brcu PRMT5蛋白无跨膜区域,可能定位于线粒体中;对应的gDNA全长为4 151 bp,含有23个外显子和22个内含子,最长的外显子长度为140 bp,内含子的长度范围为50~150 bp。利用半定量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基因的表达,BrcuPRMT5在菜薹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花中表达量最高,叶次之,根中最低;BrcuPRMT5从苗期至完全抽薹开花期的表达量呈现上升趋势。BrcuPRMT5在菜薹花发育过程中可能起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84.
原始云冷杉、红松林树木生长对氮沉降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野外控制试验,设置4个梯度的施氮处理,分别为对照(CK,不加氮)、低氮(TL,5 g/(m2·a))、中氮(TM,10 g/(m2·a))、高氮(TH,15 g/(m2·a)),研究云冷杉红松林主要树种的径生长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结果表明,枫桦径生长随氮添加梯度的增加出现了先促进后抑制的趋势;臭冷杉和红松径生长随氮添加梯度的增加而受到抑制,其中臭冷杉表现出明显的衰退现象甚至死亡;花楷槭则表现出较为复杂的响应,可能与该树种对不同梯度氮添加的响应机制不同有关。同时还发现,各处理、各树种的胸径大小与径生长量存在相关性,可能与树种年龄及其所处的生态位相关。研究表明,氮沉降改变树木生长速率和死亡率,可能影响地上生态系统碳库和整个生态系统碳循环。   相似文献   
85.
A foliar nematode, Litylenchus crenatae ssp. mccannii, is associated with beech leaf disease (BLD) symptoms. Information about the types of tissues parasitized and how nematode populations fluctuate in these tissues over time is needed to improve surveys as well as understand the nematodes role in BLD. During this study, the nematode was detected throughout the known range of BLD by researchers at both Canadian and US institutions using a modified pan method to extract nematodes. Monthly collections of symptomatic and asymptomatic leaves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May–October), and leaves and buds between growing seasons (November–March), revealed that nematodes were present in all tissue types. Progressively larger numbers of nematodes were detected in symptomatic leaves from Ohio and Ontario, with the greatest detections at the end of the growing season. Smaller numbers of nematodes were detected in asymptomatic leaves from BLD‐infected trees, typically at the end of the growing season. The nematode was detected overwintering in buds and detached leaves. The discovery of small numbers of nematodes in detached leaves at one location before BLD was detected indicates that nematodes may have been present before disease symptoms were expressed. Other nematodes, Plectus and Aphelenchoides spp., were infrequently detected in small numbers. Our findings support the involvement of the nematode in BLD and indicate that symptoms develop only when certain requirements, such as infection of buds, are met. We also found that the nematode can be reliably detected in buds and leaves using the modified pan extraction method.  相似文献   
86.
为得到对番茄晚疫病原菌有更好抑制作用的生物药剂,对15种中药进行筛选,并进行配伍抑菌研究,得出最佳三配伍抑菌组合为青蒿∶五味子∶乌梅=1∶4∶1,抑菌圈直径达到了56 mm,最佳配伍液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7.82 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为31.25 mg/mL,对生长曲线的抑制作用明显。将该中药配伍液稀释500~1 000倍时,其抑菌率明显高于典型化学抑菌剂。  相似文献   
87.
以大白菜吉红82、#534DH 群体及#438 群体为试材,研究了利用细胞破碎仪机械提取小孢子与人工挤压提取小孢子对大白菜游离小孢子活力及提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提取替代人工挤压可在短时间内同时提取多份样品,并可快速调整小孢子的培养浓度。收集40 个适期花蕾于5 mL 离心管内,3 000 r·min-1 破碎10 s,将提取的小孢子定容于25 mL NLN-13 培养基,可确保小孢子浓度在适宜培养范围内,并成功诱导胚胎发生。  相似文献   
88.
以毛乌素沙地东南缘优势灌木作为保育植物,选择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和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幼苗作为目标物种,将其分别种植在开阔地和优势灌木冠层下,连续3 a统计松树幼苗的存活率和主枝生长长度,从而确定毛乌素沙地优势灌木对松树幼苗的定居是否存在保育作用。同时,测量开阔地和灌木冠层下的环境指标,揭示优势灌木保育作用产生的机理。结果表明:1优势灌木冠层下松树幼苗的总存活率显著高于开阔地(P0.05),说明优势灌木可增加松树幼苗的存活率。2在持续3 a的恢复实验期间,优势灌木对松树幼苗定居的保育作用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改变。3优势灌木冠层下松树幼苗的主枝生长良好,并未受到抑制。4优势灌木通过改善微环境,从而对其冠层下松树幼苗的定居产生保育作用,其中改善最为明显的是光照强度和土壤湿度,其次是土壤的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总的来说,优势灌木对松树幼苗的定居存在保育作用,保育植物技术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恢复措施,应用在毛乌素沙地东南缘的植被恢复中,从而为该区植被的恢复与生态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9.
对于投资国来说,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对投资收益和潜在收益有较大影响。为了研究中国对美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对中国产业的影响,本文基于比较优势,构建发展中国家OFDI决策模型,通过构造评价指标以及构建回归模型,并利用2005-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出口数据、行业相关数据对中国对美直接投资的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作为中国对美直接投资的两个重点产业,第二、第三产业可以为提高本国对应产业的比较优势提供支撑;中国对美直接投资、美国自身的产业比较优势、其他国家对中国直接投资、中国国内的固定资产投资、中国各行业从业人员数均有助于提高中国产业比较优势;由于中国内部约束和外部约束的原因,中国对美直接投资对提升中国产业比较优势的作用还不明显。  相似文献   
90.
 ‘串枣’是从山东省济南市南部山区枣树实生群体中选出的早熟鲜食新品种。果实椭圆形,平均单果质量14.47 g,最大23.16 g;成熟果实红色,果面光滑,果肉浅绿色,肉质细腻,风味甜,品质佳。果核0.4 g,含仁率40%。鲜果可溶性固形物31.5%,可滴定酸4.11 g · kg-1,可食率96.7%,维生素C 3.039 mg · g-1。在济南市南部山区8月下旬果实成熟,果实发育期80 ~ 85 d。早熟,丰产,稳产,耐瘠薄,耐干旱,适应性强,适合在枣产区栽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