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15篇
  免费   714篇
  国内免费   768篇
林业   1351篇
农学   994篇
基础科学   137篇
  713篇
综合类   6776篇
农作物   502篇
水产渔业   421篇
畜牧兽医   1653篇
园艺   1172篇
植物保护   278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152篇
  2022年   245篇
  2021年   295篇
  2020年   284篇
  2019年   373篇
  2018年   197篇
  2017年   398篇
  2016年   455篇
  2015年   410篇
  2014年   600篇
  2013年   548篇
  2012年   921篇
  2011年   966篇
  2010年   760篇
  2009年   851篇
  2008年   765篇
  2007年   815篇
  2006年   715篇
  2005年   587篇
  2004年   482篇
  2003年   408篇
  2002年   296篇
  2001年   313篇
  2000年   303篇
  1999年   230篇
  1998年   208篇
  1997年   170篇
  1996年   197篇
  1995年   193篇
  1994年   162篇
  1993年   135篇
  1992年   127篇
  1991年   120篇
  1990年   82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中药成分对雏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38 0只雏鸡随机分为 19组 ,于 11日龄试验组分别肌肉注射高、低剂量的当归多糖、黄芪多糖、板蓝根多糖、淫羊藿多糖、蜂胶多糖、淫羊藿黄酮、蜂胶黄酮、黄芪皂甙和人参皂甙等 9种中药成分 ,对照组注射同量生理盐水 ,每天 1次 ,连续 3d,于 14日龄用新城疫 系弱毒疫苗首免 ,2 8日龄二免。分别于 35、4 2、4 9和 5 6日龄心脏采血 ,监测 T淋巴细胞转化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所有中药成分均能显著促进 T淋巴细胞转化 ,并有一定的量效和时效关系  相似文献   
72.
黄羽肉鸡育肥期维生素A、E适宜添加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体重和脚胫颜色度接近的56日龄黄羽肉鸡共960只,随机分为16个处理组,每处理60只鸡。采用双因子4×4水平的随机试验设计,4个维生素A添加水平(0、5000、10000、20000IU/kg)和4个维生素E添加水平(0、30、60、120IU/kg)。结果表明:在维生素A0~10000IU/kg、维生素E0~60IU/kg范围内,黄羽肉鸡的日增重和饲料报酬逐渐提高;日粮维生素A添加量超过10000IU/kg,血浆中维生素E含量有下降趋势。高水平维生素A(20000IU/kg),升高血浆TBARS值,大剂量维生素E(120IU/kg),提高机体脂质稳定性。日粮添加20000IU/kg维生素A对色素的沉积有抑制作用,随维生素E水平的上升,皮肤的颜色指数呈现上升趋势。维生素A和E含量及其互作对血清新城疫抗体效价有显著影响。综合考虑,黄羽肉鸡育肥期维生素A、E的适宜添加量分别为5000~10000IU/kg,30~60IU/kg。  相似文献   
73.
观察了复方中草药“毒菌杀”的安全性及其对禽大肠杆菌及鸡白痢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情况。结果发现“毒菌杀”安全性高,组成“毒菌杀”的各单味中药及其合剂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g/mL)分别为板蓝根0.05、穿心莲0.05、黄芪0.025、黄柏0.05、柴胡0.05、生地0.05、甘草0.05、当归0.025,“毒菌杀”方剂为0.05;对沙门氏菌的MIC分别为板蓝根0.05、穿心莲0.025、黄芪0.025、黄柏0.05、柴胡0.025、生地0.05、甘草0.025、当归0.05,“毒菌杀”方剂为0.025;而牛胆汁对这两种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2%和1%。说明“毒菌杀”方剂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4.
根据中兽医辨证论治理论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选择体外有良好杀菌效果的中草药组成一个复方制剂对大肠杆菌和肠炎沙门氏菌作灭活试验和地面现场消毒试验。结果显示所选中草药组成的复方制剂杀灭大肠杆菌的最低有效量为1:64,对肠炎沙门氏菌为1:32。该制剂在现场使用90分钟可杀灭99,90%的细菌,显示该消毒剂是一个良好的消毒剂。  相似文献   
75.
中药制剂防治肉鸡肾性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某养殖场已确诊为肾性传染性支气管炎的25日龄肉鸡300只,随机分为6组,应用研制的复方中药制剂——禽速康口服液按不同剂量组合进行治疗试验。结果表明,禽速康(3mL/kg)与肾舒宝(40mg/kg)联合疗法,对内鸡肾性传染性支气管炎有较好的疗效,用药3d可控制发病鸡死亡,治愈率达82%。经大群推广试验表明,禽速康与肾舒宝联合防治肉鸡肾性传染性支气管炎,效果确实,防治有效率达93.75%。  相似文献   
76.
采用微卫星标记多重扩增结合荧光标记检测技术,对152头金华猪种群的30个微卫星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与生长发育性状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显著性检测。结果显示SW 2476、SW 0215、SW 24等3个微卫星位点不同基因型间的出生重差异显著;SW 902、S0143、SW 0215、S0228、SW 24等5个微卫星位点不同基因型间的60日龄重差异显著;S0178、S0218、S0255、S0155、SW 951等5个微卫星位点不同基因型的4月龄重差异显著;而S0217微卫星位点的不同基因型的6月龄重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7.
牛蒡子是一种常用中药,性寒,味辛、苦,归胃、肺经,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的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外感风热、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症。综述了牛蒡子的主要化学成分木脂素类、挥发油类、脂肪油类及帖类及其抑菌、抗病毒、抗肿瘤、治疗肾病、降血糖等众多药理作用现状,旨在为牛蒡子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指导传统中草药牛蒡子在畜牧业养殖生产中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8.
An 8‐year‐old Appaloosa mare with rectal paralysis due to a cosmetic ethanol ‘tail block’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 medicine treatments including acupuncture and herbal medicine. Her rectal and tail tone gradually improved after the treatment. At 4 months after initial presentation, the mare was able to produce faecal piles on a regular basis, and manual evacuations were no longer need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was within 30 days of beginning treatment. At 8 months, the owner indicated that the mare had normal defaecation, was able to swish the tail from side to side and lift the tail to urinate, and had no evidence of straining to defaecate or colic.  相似文献   
79.
赵树堃 《现代农业科技》2011,(2):364-365,371
介绍白酒低度化的原因,分析低度化中品质稳定、去浊澄清和保持原风味等问题,并提出对策,以为低度化白酒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0.
以3个不同种源的砂生槐种子为研究对象,对种子外部形态特征、千粒重及不同处理条件下其发芽率和发芽势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源砂生槐种子的横纵径差异不明显,千粒重之间有差异,其中,日喀则种源千粒重最大.拉萨种源在各水温浸泡后其发芽率较其余2个高,达到42%,3个种源的砂生槐种子随着浸泡水温的升高,其发芽率也表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均表现为沸水浸泡后发芽率达到最大.3个种源的砂生槐种子在不同温度下发芽率不同.温度越高并不表现为发芽率较高,其中拉萨和林芝种源的砂生槐种子在15℃时发芽率最好,日喀则种源在20℃发芽率最好.GA3对砂生槐种子的萌发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切破种皮和酸碱处理均有利于不同种源砂生槐种子的萌发,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砂生槐种子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