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6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73篇
林业   589篇
农学   77篇
基础科学   82篇
  399篇
综合类   922篇
农作物   38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123篇
园艺   70篇
植物保护   5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1.
Surface area processing in GIS for different mountain region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urface area is a fundamental parameter derived from terrain analysis in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for modeling the real world. Therefore, an evaluation of the techniques implemented by GIS models is important in order to obtain reliable area measurements. The study compares two raster-based methods with a TIN-based (triangulated irregular network) method for surface area approximation using a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 with 25 m × 25 m resolution in six mountain regions of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Raster-based method Ⅰ calculates surface-area grids from DEMs directly. Eight 3-dimensional triangles connecting the center point of each cell with the center points of the eight surrounding cells are generated and then the areas of the portions of each triangle that lay within the cell boundary are calculated and summed. Raster-based method Ⅱ produces the surface area of each cell directly from the pixel size and the slope value for the pixel.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surface areas calculated by raster-based method Ⅰ are equal to those of the TIN-based method. The results of raster-based method Ⅱ are the lowest but the difference in areas between the two raster-based methods decreases with the decrease in terrain complexity. Compared to the method with TINs, raster-based method Ⅱ can do better because it has some advantages, such as neighborhood analysis, more consistent output and faster processing speed. The results also demonstrate tha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urface and horizontal areas should be considered if more than 30% of the area of a region has slopes steeper than 18.2 degrees.  相似文献   
112.
沉香山位于粤西沿海地区,地处重要的南药产地,区内植物资源丰富.经初步调查发现,药用植物种类达406种(其中苏铁蕨、土沉香、金毛狗等属珍稀濒危物种),分属106科;植物的药用范围十分广泛,遍及19大类.  相似文献   
113.
中国西部山地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及其开发的限制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地旅游资源是中国西部地区极为重要的一种自然旅游资源 ,从地理学角度对中国西部地区山地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 ,认为西部山地旅游资源具有 6个显著的特点 ,并对西部山地旅游资源开发的限制因素及需注意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4.
重庆缙云山典型林分土壤结构分形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长江三峡库区森林土壤的物理性质,运用分形原理,研究重庆缙云山4种典型林分林地土壤分形特征,建立土壤结构分维与土壤性质预测模型,运用弹性分析与边际分析,探讨土壤结构分形变化与土壤性质变化的关系。研究表明:土壤机械组成分维、微团聚体组成分维和孔隙组成分维可作为评价土壤结构的指标。不同林分林地土壤颗粒机械组成分维值为2.7~2.9,土壤微团聚体组成分维为2.5~2.8,土壤孔隙组成分维为2.3~2.8。从质地、微团聚体组成和孔隙组成来看,常绿阔叶灌丛土壤结构要明显优于其他林地土壤,而楠竹林最差。不同林分及农地土壤的微团聚体组成、机械颗粒组成和孔隙组成分维与土壤性质存在较明显相关关系,相关系数都在0.5以上。由弹性系数和边际量可以看出,机械分维的影响要大于微团聚体分维和孔隙组分维。这对进一步探讨分形学在土壤结构与土壤性质的应用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5.
北京山区泥石流与滑坡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泥石流、滑坡是北京山区常见的山地灾害 ,尤以泥石流灾害最为严重。全市共有泥石流沟 70 0条 ,分布在房山、门头沟、昌平、怀柔、延庆、密云、平谷 7个区县 ,涉及乡镇 6 1个。泥石流、滑坡多次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防治泥石流、滑坡灾害 ,对改善北京山区环境 ,保护首都水源地等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6.
植被恢复是退化生态系统重建的重要途径,植被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反映了植被的恢复程度,通过群落调查,研究了太行山片麻岩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及其与土壤含水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物种多样性指数天然灌木群落〉人工乔木群落。乔木和灌木群落各指数大小为封禁20年〉封禁10年〉封禁5年。6种群落其土壤含水量均偏低,随着封禁时间的加长,含水量略为增加,但天然灌木群落平均含水量稍大于人工群落。不同封禁时间群落土壤含水贯与均匀度指数成正相关,多样性指数与含水量先呈正相关,在封禁20年时,呈负相关。采取封禁措施,减少人为干扰、进行合理抚育措施,是太行山片麻岩区植被群落恢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7.
吴永夏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145-5146
从永川黄瓜山梨的种植历史、生产的自然环境和栽培管理技术三方面介绍了重庆永川黄瓜山梨的地理标志特征;分析了重庆永川黄瓜山梨实施地理标志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8.
酷爱山水的李白,以其与自然浑融一体的个性精神与思维表达方式,将盛唐山水诗推向了新的高度。本文主要从视野、形象、角度三方面分析李白山水诗的艺术特征,探讨其宏大境界的成因。  相似文献   
119.
丽水白云山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浙江省丽水市白云山野生观赏植物资源丰富,共计115科400属792种.按其观赏部位及其用途可分为庭荫植物、观花植物、观果植物、观叶植物、垂直绿化植物及地被植物6个类型.笔者对开发利用和保护白云山野生观赏植物资源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0.
对黑龙江省伊春林区的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云冷杉林进行了调查。根据pH值、阳离子代换量、营养元素、微生物数量及云杉根部着生小斑块的大小等,分析了黑龙江省东部山区谷地云冷杉林的衰退原因。结果表明:土壤pH值与云杉死亡没有明显关系;土壤阳离子代换量低是云杉死亡的一个因素;云杉衰退与营养元素的吸收及微生物数量无明显关系;云杉的生长与根部着生小斑块的大小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斑块越大,云杉长势越好,生存周期也更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