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山地旅游资源包含复杂多变的山体景观、各类山地水体、丰富的动植物景观以及山地立体气候形成的特定文化底蕴等人文资源。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具备丰富的山地旅游资源。基于此,在分析云南山地旅游资源特征的基础上,对云南山地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策略进行分析,以促进云南省山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山地旅游资源定量评价与开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万绪才  汤家法 《山地研究》1998,16(4):291-296
在大量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定量方法对安徽山地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分析,并将其山地风景名胜区划为三个等级,最后提出该省山地旅游资源的开发设想。  相似文献   

3.
基于景观功能分区的山地旅游地水土保持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地旅游地在我国旅游目的地构成中具有重要地位.以景观生态协调发展,空间格局差异性和资源合理利用为原则,把山地旅游地分为旅游景观、生态环境保护景观、旅游引景空间景观、山地混合景观等功能区.基于景观功能分区,提出了山地旅游地的旅游景区型、农旅结合型、自然生态型、农业经济型等水土保持模式,为山地旅游地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景观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新农村建设为大背景,以乡村旅游发展相对迅速、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的四川山区为落脚点,对该地区乡村旅游及景观设计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根据山地特色景观设计要素和空间布局模式,以及乡村旅游区开发的相关理论,初步探索并找出了适合四川地区山地特色旅游区的景观设计方法和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5.
永川区位于重庆的西部,拥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和优越的地理条件,尤其是黄瓜山地区一带,更是拥有发展旅游业的天然优势。基于此,分析解读永川区黄瓜山乡村旅游发展,并提出对策,以深化和促进当地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乡村旅游现已成为国内旅游的一种重要形式。璧山县紧挨重庆都市圈西部边缘,农业与乡村发展面临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发展的良好机遇,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区位条件、资源条件、交通条件和市场条件。通过对璧山县地域空间结构、乡村旅游空间营造基础理论和营造要素的分析,阐明了璧山县乡村旅游发展的空间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名山的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霖 《山地研究》1998,16(1):21-26
名山分类是山地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理论之一,按成因,属性和功能等不同标准,将中国名山分地质,气候,历史,文化,政治,军事,揽胜,探险,科考,健身等17个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是全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因此,发展旅游业有着极大的潜力和优势。旅游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陕西经济的腾飞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陕西旅游业的实际出发,结合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陕西旅游业进行了全面的剖析,指出旅游业的发展优势、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措施。希望通过探讨,能够进一步促进陕西旅游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根据改进的生态足迹理论对中国西部地区生态安全状态进行了定量分析,以中国西部各省2010年统计年鉴数据为依据,对中国西部地区2009年的生物资源账户和能源账户的生产性生态足迹、生态承载量和生态压力指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1) 2009年中国西部生物资源账户与能源账户的生态承载量均小于生态足迹,说明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系统整体处于不安全状态;(2)空间上生物资源账户生态足迹整体上东部高于西部地区,南部高于北部地区,生态承载量呈现出南部明显高于北部;(3)人口的分布差异影响着人均生态承载量和承载总量的分布格局差异;(4)生物资源账户生态不安全地区面积占到中国西部地区总面积的68.6%;能源账户的生态足迹和生态压力指数较大的地方均分布在西北地区,西北地区能源账户生态足迹占到中国西部地区的75%.并揭示和提出了生产性生态压力指数较大的原因和减小生态赤字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当前存在"国家公园论"与"经营权转移论"两种旅游管理模式论争。在国内外旅游管理模式述评基础上,探讨了西部地区旅游管理模式重构问题。以青海湖风景名胜区为例,分析了管理体制现状及存在问    题,重构管理模式和重组管理体制,并总结了管理模式的实施结构。最后讨论了如下问题:(1)高度重视西部风景名胜区的环境特征;(2)资源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与监护权的分离与制衡;(3)风景名胜区管理模式反映各相关利益主体彼此独立、相互制约的制度与关系。  相似文献   

11.
豫西雨水资源开发利用刍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豫西山丘区地处半干旱地带,仅靠开发地表径流与地下水资源不能满足当地生活、生产和生态的需要。通过选择能够代表该地区3种不同自然条件的4条典型小流域,对豫西山丘区的雨水资源进行系统分析。从降雨的源头开始,探索先进、有效的开发途径与技术,最大限度地利用雨水资源,是解决当地水资源短缺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耕地自然质量条件与立地系统共同决定了耕地可持续的生产能力,测算二者之间的协同比例关系可为耕地资源的保护分区提供理论和方法借鉴。该文以辽宁省不同地貌区为例,通过构建不同地貌区耕地自然质量评价系统与耕地立地条件评价系统,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量化分析二者之间的协同关系,最后依据二者之间协同关系特征建立耕地资源保护分区。研究结果表明:在辽宁省西部的丘陵地貌区、中部的平原地貌区以及东部的山地地貌区,耕地资源保护优势条件特征存在区域差异,3个地貌区耕地自然质量条件与立地条件协同关系比值分别为4:6、6:4和5:5,应遵循耕地资源条件的地域差异特征实行协同保护。在此基础上,依据耕地资源优势条件特征将辽宁省耕地区域划分为核心保护区、优势整治区以及重点调控区,并提出不同区域耕地资源差异化的利用和保护措施。该研究结果体现了不同地貌区耕地资源优势保护条件特征的差异性与规律性,可为省域尺度耕地资源的永续利用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海南岛与台湾岛农业气候资源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胜  田红  吴坤悌 《中国农业气象》2007,28(1):25-28,35
利用1971-2000年实测气候资料系统研究了海南岛与台湾岛农业气候资源状况,结果表明:两岛热、水、光资源均十分丰富。两岛温度、日照时数均为中部山区低,南部最高;年雨量以及雨日的分布以台湾岛北部与海南岛中部山区最多,西部最少;热带气旋、季节性干旱、低温冷害等均是两岛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  相似文献   

14.
鲁承琨 《水土保持研究》2022,29(6):425-430,443
为了明晰旅游业在乡村振兴中的增长效应与发展作用,以东北地区36个市(州)范围内的87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等空间统计方法,阐释了东北地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东北地区乡村旅游重点村在空间上呈集聚分布态势。(2)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南多北少”的特征,大体可分为辽宁中东部、吉林中部、吉林东北部和黑龙江中部4个“中心—外围”片区。(3)从乡村旅游重点村所在市(州)来看,延边州与本溪市是乡村旅游重点村数量最多的地区; 从空间关联来看,“高—高”集聚区在延边州,“低—高”集聚区在白山市,“高—低”集聚区在本溪市。(4)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受到地形、水资源、区位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综上,东北地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具有集聚特征,各区域受自然条件与社会人文等因素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东西部区域经济差距拉大 ,人口与资源矛盾日趋尖锐、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内需不足等问题严重阻碍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西部地区需求潜力巨大 ,中西部地区本身的开发条件和环境趋于成熟。实施西部开发战略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6.
山地灾害地貌与水土流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山地众多,山地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山地区极易孕育自然灾害,特别是那些具有突发性灾变过程的灾害现象,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山地灾害发生过程其实质就是水土流失过程,现代山地灾害地貌形成过程中,人为因素在因山地灾害发生而引起的水土流失过程中起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土壤水分状况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土壤水分状况(SMR)是确定土壤分类单元的重要依据,也是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保证。基于1951—1980年四川省160个气象站的地面气候资料,利用FAO-56 Penman-Monteith公式和FAO-PPP-17 Penman修正公式计算各个站点年/月潜在蒸散量和干燥度(IA),采用地统计学原理与普通Kriging法对年/月IA进行空间插值,依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中有关SMR的规定,对四川省可能的SMR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SMR区域差异明显,整体呈现"东湿西干"的空间分布特征;以"湿润"和"半干润"为主,湿润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半干润"主要分布在川西南山地及川西北高山高原地区;"常湿润"分布在宜宾部分区域,川西北德荣南部为"干旱"。本研究为四川省土壤系统分类与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海南是我国的旅游大省,尤其是"建设国际旅游岛"政策的颁布将海南旅游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了加快海南旅游的信息化速度,提高旅游资源的开发管理水平,建立一套旅游资源评价系统则是非常必要的。阐述了旅游资源及其评价的相关理论、方法,介绍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的过程,初步形成一个新的旅游资源评价模型,并对此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9.
中国沙漠生态旅游资源赋存及开发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北方辽阔的沙漠为开发沙漠生态旅游提供了广阔的资源基础.同时,沙漠旅游区的建立能够形成良好的沙漠生态安全保障.探讨了中国沙漠生态旅游资源的赋存条件,从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两方面对中国沙漠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分析.根据主要类型沙漠旅游景区(点)统计,分析了沙漠生态旅游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中国沙漠生态旅游开发的优化策略,并对旅游线路进行了设计.今后应该进行沙漠生态旅游功能的深度研究,注重沙漠生态旅游产品的品质开发与管理,使中国沙漠生态旅游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