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5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0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实验使用950只美国尼古拉白羽健康火鸡,中间实验使用9616只,用新城疫疫苗免疫后,抽样监测其HI抗体滴度和观测其对新城疫强毒攻击的抵抗力的方法,研究了火鸡新城疫的免疫日龄、免疫途径、免疫剂量、免疫次数以及免疫期与保护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对1日龄雏火鸡用新城疫Lasota疫苗(Ⅳ系苗),以鸡的倍量,通过滴鼻和点眼途径首次免疫,其免疫保护期可维持1个月;对21日龄的火鸡用新城疫Mukteswar苗(Ⅰ系苗)以鸡的倍量,通过肌肉注射2次免疫,其免疫保护期可维持6个月齿龄;对种用火鸡,于开始繁殖前3~4周,用新城疫Ⅰ系苗,以鸡的倍量肌肉注射进行第3次免疫,可在生产期抵抗新城疫的侵害。由此,提出商品火鸡和中用火鸡的新城疫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62.
本报告研究了火鸡雏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并初步探讨了母源抗体对接种疫苗的影响。结果表明,(1)雏鸡母源抗体从1日龄始逐渐升高,6日龄达最高峰(log2 3.47),以后迅速下降,至21日龄全部消失;(2)雏鸡在7日龄、11日龄以及14日龄接种疫苗后的血凝抑制(HI)抗体滴度与不接种疫苗的对照组无明显差别,在19日龄接种疫苗,方能产生HI抗体。因此,火鸡雏首次接种疫苗日龄不宜过早;(3)蛋黄中血凝抑制抗体滴度稍低于其产卵鸡血清中HI抗体滴度,随着孵化时间的延长,蛋黄HI抗体滴度逐渐降低至消失。  相似文献   
63.
1日龄火鸡用新城疫 Lasota 苗免疫后,在7,14,21,35日龄及攻毒后,检测了火鸡免疫器官组织法氏囊、胸腺、脾脏、盲肠扁桃体、哈德尔氏腺中浆细胞明显增多,机体体液免疫应答显著增强;胸腺、脾脏、盲肠扁桃体、哈德尔氏腺中 T_(ANAN)~+也明显增多,细胞免疫应答也显著增强。免疫后60天,用新城疫强毒攻击,免疫火鸡获得了良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64.
通过对860只(10批孵化)一日龄雏火鸡进行生殖隆起组织形态观察、摄像绘图,结合解剖观察性器官——睾丸卵巢,发现公雏有6种生殖隆起类型、母雏有5种生殖隆起类型,了解到公母雏火鸡的各种生殖隆起类型所占比例.根据这些生殖隆起类型的特征进行肛门鉴别,雌雄鉴别准确率最高达百分之百.  相似文献   
65.
经济毛皮动物“白鼻子病”发病原因初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鼻子病”在毛皮动物间的广泛流行已经影响到了毛皮动物养殖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虽然大多数学者认为是营养代谢病,但是到现在还没有确定该病的具体发病原因。在综合分析了近年基层兽医对“白鼻子病”的治疗体会和国外曾发生过的毛皮动物代谢病的情况后,对它们的发病原因、发病症状、防治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以期为“白鼻子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6.
根据高性能铜合金的特性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系列产品以替代进口,并指出了产品开发方向和具体措施。提出了通过国内同行整合组建一流的生产基地的设想和解决铍青铜熔炼环保问题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7.
美国尼古拉斯火鸡产肉性能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抽样,选择限制饲喂、公母混养、经引种入川后的美国尼古拉斯700系16周龄火鸡,按国家规定的标准方法进行产肉性能测定.测定结果,其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的平均测定值:公火鸡分别为86.9%、79.8%、24.8%、23.4%;母火鸡分别为86.2%、79.4%、27.4%、20.3%.与所测定的肉杂鸡相比,胸肌率、腿肌率极显著地高于其它家禽,肉质上乘.  相似文献   
68.
69.
研究秦陵出土的铜车马的结构及制造工艺,从中可以看出,铜车马的结构独特,驾具及系驾方式科学、先进。制作上使用了铸造、焊接、嵌铸、镶嵌等机械联接工艺,许多为我国考古史上首次发现,反映了我国两千多年前的秦代金属制造工艺已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70.
采用3因素正交旋转回归试验研究了3种因素即输精间隔天数X_1、输精量X_2、输精时刻X_3对大型宽胸白火鸡种蛋受精率影响作用的大小和交互作用。3种因素的上水平(+1)、零水平(0)、下水平(-1)分别为:X_1(7、10、14天)、X_2(0.025ml、0.0375ml、0.0500ml)、X_3(15.00时、18.00时、21.00时),按正交表L_8(2~7)设计试验方案,整个试验从2月28日开始至4月26日结束。试验结果经处理分析,得回归方程: (?)=85.8+6.975X_1+3.125X_2-2.9X_3-0.175X_1X_2+2.3X_1X_3-2.1X_2X_3显著性检验表明,该回归方程拟合得好且显著。回归系数经t检验,剔除不显著项,方程为: (?)=85.8+6.975X_1+3.125X_2-2.9X_3+2.3X_1X_3-2.1X_2X_3 上述回归方程通过计算分析,表明输精间隔天数对受精率的影响是主要的,输精量和时刻在试验条件范围内比较输精间隔天数对受精率的影响是次要的。在某一时刻输精,采用一定的输精量,缩短输精间隔天数可提高受精率;期望达到某一水平的受精率。要减少输精量(在0.0250~0.0500ml范围内),就得相应延长输精间隔天数。采用一定的输精量,将输精时刻提前,就得相应缩短输精间隔天数,才能获得预期水平的受精率。遵循回归方程规律,选择适宜的输精间隔天数、输精量和输精时刻,制定出火鸡授精最佳实施方案,以提高火鸡种蛋受精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