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9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348篇
农学   20篇
  30篇
综合类   280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28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金沟岭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林分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吉林汪清金沟岭林场1 hm2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数据为研究基础,对样地内树种组成、直径结构以及树种的空间分布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优势物种云杉Abies nephrole-pis、冷杉Picea koraiensis、枫桦Betula costata大径阶的单木占多数,云冷杉的峰度值小于0,直径分布较为分散,枫桦峰度值大于0,直径分布比较集中。在物种的胸径分布格局解释上,负指数模型的解释程度要优于Weibull模型。2)该群落树种的平均角尺度为0.545,空间分布格局呈聚集分布,3种优势树种的平均角尺度为0.475~0.517,呈现随机分布特征。3)云杉、枫桦的平均混交度较高,而冷杉的平均混交度相对较低。4)样地所有物种的平均大小比数为0.496,3种主要树种的平均大小比数排序为云杉<冷杉<枫桦,表明云杉竞争力最大,冷杉次之,而枫桦的竞争力最小。该林分结构较为复杂,群落内树种以聚集分布为主,所以应调整林分林木分布格局,促进林木向随机分布格局发展,同时伐除上层的"霸王树"以及病腐木、弯曲树等处于竞争劣势的林木,将混交度维持在中度混交,从而尽可能保留维持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72.
以中国伏牛山脉木札岭和小兴安岭帽儿山2个区域的散孔材树种枫桦(Betula costata)为对象,研究落叶后树枝和树根木质部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的地域差异。结果表明,帽儿山枫桦树根和树枝的可溶性糖与淀粉含量均>木札岭;2个区域枫桦树根的可溶性糖与淀粉含量均>树枝。枫桦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地区差异以及组织差异是树木在休眠期应对环境变化特别是温度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73.
探究冀北山区天然林黑桦木材材质,为天然林黑桦木材的培育与加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选取阴坡和半阴坡长势良好的林木作为研究对象,借助光学显微镜和计算机显微图像分析系统,通过离析法、拉线法和切片法对冀北山区2种坡向50年生天然林黑桦木材胸径处圆盘解剖特性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阴坡黑桦纤维长度、宽度、长宽比、壁腔比均值分别为1607.86、24.74μm和64.87、0.69,半阴坡黑桦纤维长度、宽度、长宽比、壁腔比均值分别为1782.69、25.91μm和68.75、0.70;不同坡向天然林黑桦木材纤维长度、宽度和长宽比由髓心向树皮方向的径向变异趋势为初始迅速增大,随后趋于稳定;纤维壁腔比自髓心向树皮方向呈波浪式变化,且略有增大的趋势。2)阴坡黑桦木射线比量、导管比量、纤维比量均值分别为16.80%、18.93%、64.27%,半阴坡木射线比量、导管比量、纤维比量均值分别为15.37%、18.96%、68.72%;由髓心向外,组织比量等指标基本在一条水平线上波动,变异规律较差。3)黑桦木材2种坡向间纤维长度和纤维长宽比差异显著,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4.
不同轻基质和施肥处理对白桦苗木养分承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轻基质及施肥处理对白桦苗木质量指数、苗木养分承载量,以及非结构性碳(NSC)质量进行研究与分析,目的是为培育优质白桦苗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①不同轻基质处理中随施肥量增加白桦苗木质量指数呈增加的趋势,但2.5、3.0kg·m^-3施肥处理间无显著差异;随施肥量增加,轻基质处理对白桦苗木质量指数的影响逐渐减弱。②红松腐殖质结合3.0kg·m^-3施肥处理,苗木N、P、K质量达到最大,分别为42.35、4.54、27.80mg·株^-1;红松腐殖质结合2.5kg·m^-3施肥处理,苗木可溶性糖、淀粉、NSC质量均达到最大,分别为89.32、85.11、174.43mg·株^-1;2.5kg·m^-3与3.0kg·m^-3施肥处理间无显著差异。③不同处理间苗木NSC、可溶性糖、淀粉质量与N、P、K质量具有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可溶性糖质量与N、P、K质量相关性系数较高,K质量与NSC、可溶性糖、淀粉质量相关性系数较高。综上所述,红松腐殖质轻基质材料培育白桦苗木更有利于苗木生长及养分承载量积累,且最适施肥量为2.5kg·m^-3。NSC中可溶性糖是促进养分吸收的主要能量来源,而苗木K质量积累更有利于NSC的合成。  相似文献   
75.
The distributions of ectomycorrhizas and ectomycorrhizal fungal inoculum with soil depth (0–45 cm) were determined in a 40-year-oldBetula platyphylla var.japonica forest. Mycorrhizal and non-mycorrhizal fine roots were measured in each soil core sample that was collected at soil depths of 0–5, 5–10, 10–15, 15–20, 20–25, 30–35, and 40–45 cm. The ectomycorrhizas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50%) in the top soil (0–5 cm) of organic forest floor horizons. Below 5 cm the quantity of ectomycorrhizas decreased sharply. The percentage of fine roots which were ectomycorrhizal gradually declined with the depth of soil. The ectomycorrhizal fungal inoculum was evaluated by a bioassay method, measuring the lengths of the entire root system and of the ectomycorrhizal roots of birch seedlings planted in each soil sample. The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0–5, 10–15, 20–25, 30–35, and 40–45 cm depths of the soil profile. Ectomycorrhizal formation on birch seedling roots in the bioassay was high in both the soil depth intervals 0–5 cm and 10–15 cm, while the amount was lower in the soil depth interval from 20–45 cm. The results of these investigations show that the amount of the ectomycorrhizas in soil, and the ectomycorrhizal fungal inoculum potential as determined by bioassay, are not always consistent with each other.  相似文献   
76.
白桦组培再生系统的研究(Ⅱ)——影响因素及培养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白桦(Betulaplatyphylasuks)组培再生系统的研究(Ⅰ)”的基础上,以展叶顶芽、休眠腋芽和种子为最初外植体,通过初始培养获得无菌苗后,选取无菌苗的不同部位作外植体,如:茎节、嫩枝、愈伤组织等,经过诱导培养、分化培养及生根培养,形成再生植株。研究了培养基、激素种类及浓度、无性系、外植体类型、蔗糖浓度对诱导及生根的影响,提出白桦组培的最佳条件及程序。最佳无性系的一个外植体,经三次继代培养增殖达3000株,最佳培养基上的生根率达95%以上,Ⅰ、Ⅱ级苗的移栽成活率达90%。  相似文献   
77.
阐明了桦属植物在中国的地理分布特点,白桦(BetulaplatyphylaSuk.)的分类学位置及分布,以白桦及其变种为优势种的森林植被的水平与垂直分布;分析了桦属植物在全球范围内组成植被的特征:①桦属狭域种是北方林线的重要组分.②桦属植物是植被动态中比较活跃的组分,表现为桦属植物多是次生植被的先锋组分,多为超地带性植被的组分,桦属广域分布种多是植被交错区的组分.  相似文献   
78.
我国西南桦的地理分布与适生条件   总被引:28,自引:8,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南桦是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以及部分中亚热带地区的速生、珍贵用材树种。论述了我国西南桦天然林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基本特点探讨了西南桦的适生条件,为西南桦天然林的保护与人工林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9.
不同种源西南桦在云南景东的生长差异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西南桦分布区内选择的13个种源在南亚热带山地进行筛选试验的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在生长、产量、形态 特征上都有很大差异。以胸径、树高、材积和干形等为指标,用坐标综合评定方法对13个不同种源进行综合评定, 结果表明:潞西、屏边和镇源3个种源生长和形态等各种特征都比其它种源好,位列前3名,是当地适生的好种源; 西马、龙陵和百色种源表现较好,属可利用种源;腾冲和西莲种源表现差,不好利用;平果、凭祥、靖西、景洪和田林5 种源表现一般,最好不发展。  相似文献   
80.
以雅长林场九龙分场13 a光皮桦纯林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土壤酶活性、土壤化学元素以及林分温度对光皮桦生长的影响,采用相关性分析探究影响光皮桦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土壤酶活性与光皮桦树高、胸径、冠幅呈正相关,且相关性均较高,光皮桦生长受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作用较大;除速效磷外,土壤中其他化学元素含量与光皮桦生长量相关性较高,其中总氮含量相关性最高,对光皮桦的生长起主导作用;光皮桦林分内地表温度、空气温度与其生长量的相关系数均较低,其与光皮桦的生长没有直接影响;土壤中的蔗糖酶活性、酸性磷酸酶活性、土壤总氮与光皮桦的相关性相对较高,因此,土壤蔗糖酶活性、酸性磷酸酶活性、总氮含量可能是影响光皮桦生长的主导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