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3篇
  3篇
综合类   14篇
水产渔业   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日本沼虾能量收支和利用效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4,自引:6,他引:34  
本实验采用实验生态学技术对日本沼虾摄食螺蛳的能量收支,主要环境条件(温度、盐度)对能量利用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日本沼虾摄食螺蛳的能量收支平衡方程式。结果表明:其吸收能量,可占摄食能量的80.7%;用于生长的能量占摄食能量的34.7%,证实螺蛳肉是一种热值大,又容易被虾消化吸收的天然饵料。研究还表明,水温25℃和盐度3‰时,其代谢耗能和排泄耗能最少,因而有利于提高摄食能量利用效率。本实验还测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田螺科中华圆田螺、中国圆田螺、铜锈环棱螺和梨形环棱螺4种螺的肌肉营养成分差异,评价其营养价值,本研究采用国标法对其肌肉常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组成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4种螺的肌肉中除灰分外,水分、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肌肉水分以中国圆田螺最高,为81.28%,显著高于其他3种螺,肌肉蛋白质以中华圆田螺最高,为13.11%,显著高于中国圆田螺和梨形环棱螺,肌肉脂肪含量以梨形环棱螺最高,为1.05%,显著高于其他3种螺。肌肉氨基酸测定结果表明,4种螺的肌肉均含有16种氨基酸,其中包括人体必需的7种氨基酸和2种半必需氨基酸,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蛋氨酸。此外,4种螺的鲜味氨基酸含量较高,均超过40%,且谷氨酸含量均远高于其他15种氨基酸。4种螺肉的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均在33%以上,其中中国圆田螺和梨形环棱螺在35%以上,与WHO/FAO模式推荐的标准(35.38%)相近,但4种螺EAAI值较低,均不到80分,其中梨形环棱螺的EAAI值最高,达到74.86。本研究表明,4种螺类肌肉营养组成较丰富,氨基酸比例均衡,均属于优质蛋白原。尤其是鲜味氨基酸含量丰富,具有较好的调味品开发和深加工价值。另外本研究阐明了4种螺成体的营养组成,可为其饲料配制提供参考依据,亦可为居民日常膳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底面半径10 cm、高35 cm的圆柱型玻璃柱中研究了不同密度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对养殖池塘水体理化指标及沉积物氮、磷释放的影响。试验用水为养殖池塘水,平均水温30.5℃。梨形环棱螺平均体重(1.91±0.27)g、体长(1.96±0.13)cm、体宽(1.32±0.21)cm,放养密度为287.86、590.28、1 237.03 g/m2。各处理组DO均不同程度下降,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下降频率与放养密度呈显著正相关(R2=0.8568,P0.05);pH则出现小幅波动,维持在7.76~9.63,且各处理组p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梨形环棱螺对TN、NH+4-N、悬浮物和叶绿素a去除效果显著,除NH+4-N外,去除率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各密度组去除率:TN为14.41%、29.43%、32.88%,NH+4-N为15.65%、11.38%、19.92%,悬浮物为40.22%、59.78%、73.91%,叶绿素a为1.59%、10.59%、26.60%。梨形环棱螺生物量与氨氮释放通量呈指数关系(y1=0.4147e0.0017 x1;R2=0.8221,P=0.092),与活性磷酸盐释放通量呈多项式关系(y2=-7.6×10-7x22+0.0013 x2-0.1141;R2=0.9913,P=0.082)。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太湖地区不同水生植被生境下环棱螺的生存状况,为该地区环境监测提供合适的评价指标。[方法]在太湖虞望河西附近生态建设工程区的挺水植物区、沉水植物区和无植物裸底区3种水生植被生境中放养等密度的环棱螺,测定环棱螺在蓝藻爆发阶段和非蓝藻爆发阶段的存活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和P450酶浓度,并分析所测指标与湖水氨氮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在蓝藻爆发阶段,挺水植物区、沉水植物区和无植物裸底区环棱螺的存活率分别为0%、55.2%和89.3%,SOD活性表现为先降后升,MDA与SOD变化趋势相反,P450酶则不断下降;在非蓝藻爆发阶段,3种生境环棱螺的存活率分别为90.6%、98.8和99.5%,SOD活性先降后升,MDA则为先升后降,P450酶的变化没有规律。2个阶段中环棱螺SOD活性与湖水氨氮含量均显著负相关,MDA只在非蓝藻爆发期与氨氮含量显著正相关,P450酶与氨氮含量无显著相关关系,这表明用环棱螺评价水生植被对底栖动物的影响时,P450酶活性并不是合适的指标。[结论]该研究结果表明太湖地区的环棱螺体内SOD活性可以作为评价生境的指标,MDA可作为非蓝藻爆发阶段检测氨氮含量的指示物,但P450酶不能作为该地区3种生境环境污染早期诊断与预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把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暴露于不同浓度的有毒微囊藻藻液中(对照组:只投喂四尾栅藻(Scenedes musquadricanda);混合藻组:50%四尾栅藻+50%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rtosa);蓝藻组:只投喂铜绿微囊藻),用酶联免疫检测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assay,ELISA)检测藻液和肝组织中藻毒素浓度,藻液中包括藻相和水相的总微囊藻毒素(MC)浓度分别为:对照组0ug·L^-1;混合藻组(14.47±1.22)ug·L^-1;蓝藻组(29.47±2.43)ug·L^-1。螺在两种不同毒素浓度藻液中暴露15d后再移人四尾栅藻藻液中降解15d。结果表明,暴露期间,混合藻组、蓝藻组螺肝组织中MC含量均为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且同期混合藻组MC含量都明显高于蓝藻组;作为机体代谢生物标志物的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随MC浓度及其暴露时间发生相应变化;作为解毒生物标志物的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在混合藻组先被诱导后被抑制,在蓝藻组初期变化不明显后表现为诱导。在15d降解过程中,混合藻组和蓝藻组MC含量均持续下降;机体生物标志物ACP、AIJP和GST活性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降低。本试验结果为ACP、ALP和GST活性作为MC胁迫的生物标志物提供了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梨形环棱螺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及影响体质量的因素组成,随机选取太湖野生群体、阳澄湖野生群体、江阴养殖群体共698个个体,测量梨形环棱螺壳高(SH)、壳宽(SW)、壳口高(AH)、壳口宽(AW)、体螺层高(BWH)、体质量(BW),并鉴定其性别,采用相关与通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为梨形环棱螺人工繁育和品系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测度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群体的壳高、壳宽、壳口高、壳口宽、体螺层高、体质量及性别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决定系数分析表明不同群体梨形环棱螺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并不相同,但不同群体中壳高对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和直接作用均最大,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在人工模拟的微型生态系统中,不同水生植被下的污水中环棱螺的生存状况。[方法]通过模拟冬季不同植被湿地条件,检测污水对太湖环棱螺(Bellamyas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活性及其存活率的影响,探究不同大型湿地水生植物模型条件下太湖环棱螺的生存状况。[结果]在不同水生植物建立的湿地模型中,从环棱螺的存活率来看,水花生组显著高于其他组,芜萍组存活率最低;环棱螺的SOD活性均为先降后升的趋势;MDA活性的变化趋势有所差异,芜萍组、灌木柳组和对照组为先升后降,最后趋于一致,而金鱼藻组和水花生组无明显变化,水芹菜组变化比较复杂。[结论]在冬季的5种水生植被环境中,水花生与环棱螺的组合对富营养化污水有明显的抵御效果,而芜萍与环棱螺的组合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导了对拟建巢湖电厂前水域水生生物调查和预测电厂建成后温排水对该水域环境的影响。经实验表明,拟建电厂的温排水对温升区内的水环境会带来一定影响。春末、初秋水温升高,会促使微囊藻Microcystis提早滋生,大量繁殖;盛夏高温季节水温超过34℃时,对微囊藻生长不利,甚至引起死亡。但因拟建电厂的温排水等温线,在最不利的条件下,3℃升温区的面积为1.02~2.03km^2,仅占全湖面积的1.33~2.26‰,对巢湖水环境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导了对拟建巢湖电厂前水域水生生物调查和预测电厂建成后温排水对该水域环境的影响。经实验表明,拟建电厂的温排水对温升区内的水环境会带来一定影响。春末、初秋水温升高,会促使微囊藻Microcystis提早滋生,大量繁殖;盛夏高温季节水温超过34℃时,对微囊藻生长不利,甚至引起死亡。但因拟建电厂的温排水等温线,在最不利的条件下,3℃升温区的面积为1.02~2.03km^2,仅占全湖面积的1.33~2.26‰,对巢湖水环境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温度和盐度对中华圆田螺和铜锈环棱螺标准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环境因子(温度和盐度)对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athayensis)和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标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35℃范围内,两种螺的耗氧率、CO2排放率和排氨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至30℃达到最大值。从Q10值来看,铜锈环棱螺的代谢水平对水温的响应较中华圆田螺更为敏感。呼吸熵和氧氮比结果表明,25℃时两种螺体内的蛋白质消耗最少,由此初步判断二者的最适温度在25℃左右。盐度升高至1.8时两种螺的耗氧率等代谢指标显著提高,同时二者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降低。但从动物呼吸熵和氧氮比的测定结果来看,该盐度下机体仍维持在相对正常的代谢水平。温度和盐度对中华圆田螺代谢活动的影响有显著的交互作用,但对铜锈环棱螺的影响不显著。此外,两种螺的代谢率都存在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夜晚的代谢率要显著高于白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