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07篇
  免费   364篇
  国内免费   438篇
林业   778篇
农学   486篇
基础科学   243篇
  724篇
综合类   2642篇
农作物   408篇
水产渔业   182篇
畜牧兽医   586篇
园艺   260篇
植物保护   300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140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185篇
  2016年   219篇
  2015年   205篇
  2014年   282篇
  2013年   255篇
  2012年   406篇
  2011年   418篇
  2010年   369篇
  2009年   373篇
  2008年   303篇
  2007年   379篇
  2006年   399篇
  2005年   336篇
  2004年   274篇
  2003年   217篇
  2002年   176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3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国内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的重点和发展趋势,认为国内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施的意义及必要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存在的问题、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下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运作模式等方面,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效益分配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效益评价等问题的研究较少,应重视对这类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2.
为明确福建省致病疫霉的群体结构及其变化特点,对2001—2007年分离自11个市(县)的番茄和马铃薯产区的致病疫霉菌株进行交配型、甲霜灵敏感性及生理小种测定。交配型测定的187个菌株中,181株为A1交配型,1株为A2交配型,1株为A1,A2交配型,1株为自育交配型,其余3株交配型未知。对187个菌株的甲霜灵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高抗、中抗和敏感菌株分别占97.3%、2.1%、0.5%。生理小种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的11个抗性基因均可被克服,其毒性频率在3.3%~100%之间,51个菌株存在30个生理小种,其中小种3.7出现频率最高,为13.7%,是福建省优势生理小种类型;其次为小种3.4.7,发生频率为9.8%。  相似文献   
993.
宁南山区退耕还林还草效益评估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生态发展与区域自然、社会、经济复合协调的系统角度出发,建立分层评价指标体系,借鉴相关专家的研究成果推算直接测量比较困难的部分数据,并在总结目前生态效益评价定量方法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了近5年来宁南山区退耕还林还草产生的效益。结果表明,宁南山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2004年发挥的效益是2000年的近2.2倍,各年的平均增长率都达到50%左右,生态效益逐步发挥,从时间序列上呈积累式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994.
成都平原两熟区籼粳稻品种籽粒灌浆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成都平原两熟区籼、粳稻品种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差异,为成都平原种植粳稻提供依据。【方法】以籼稻品种辐优838、泸优578及粳稻品种辽星15、辽星19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利用Richards方程对不同品种强、弱势粒的灌浆过程进行比较,进而分析不同品种灌浆特性与抽穗后物质积累和转运及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粳稻品种中辽星19不仅库容量大,结实率也高,其产量显著高于辽星15,且与籼稻品种辐优838、泸优578相当。籼、粳稻稻品种籽粒灌浆类型分别为强、弱势粒同步灌浆型和异步灌浆型,并且穗型大小对籼、粳稻灌浆结实的影响也存在差异。辽星19抽穗后干物质转运能力更接近当地的籼稻品种,有利于籽粒灌浆的启动;其每穗粒数虽显著高于辽星15,但弱势粒的灌浆速度并未降低,且达到灌浆峰值后下降减缓,灌浆时间也有所延长,最终结实率得到显著提高。【结论】粳稻品种辽星19每穗粒数虽多,但其抽穗后干物质转运能力得到加强,籽粒灌浆得到改善,仍能实现较高的结实率,因此在成都平原仍表现出较好的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995.
Weeds within canopies are depleted in photosynthetic photon flux density (PPFD) and red to far‐red light ratio (R/FR) throughout their lifespan. Growth cabinet studies isolated PPFD and R/FR effects and explored the adaptive traits of a model invasive weed, Chenopodium album, to light and temperature. Reproductive development progressed rapidly at high temperature, yet the rate of leaf appearance was insensitive to temperatures of 25:15 and 10:5°C (day:night). Low R/FR effects were detected early in the life cycle, but by seed set, growth was influenced by low PPFD. C. album adapted to the simulated canopy environments by delaying seed set, growing taller and producing more leaf area per mol of accumulated incident PPFD. Low PPFD reduced seed number per plant and the carbon/nitrogen ratio of those seeds, but not seed weight. PPFD was a primary cue for many shade avoidance traits and only under low PPFD did R/FR modify the expression of these traits. This study elucidates the adaptive strategies that make C. album a persistent weed.  相似文献   
996.
用无性系变异获得抗条锈小麦新品系4-8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永良4号春小麦幼胚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将获得的愈伤组织经过继代培养、分化培养后获得45株移栽成活的再生植株,通过田间条锈病诱发鉴定选择,获得了抗条锈病小麦种质资源材料4-8。研究结果表明,4-8在田间连续5个世代中均表现对当前流行的条锈菌混合菌系(条中31号、条中32号、水-4、水-5、水-7、水-14)免疫;人工接种鉴定中,在苗期对上述混合菌系表现免疫,成株期分小种和混合菌系鉴定中仍表现免疫,说明通过组织培养获得的小麦种质材料4-8具有稳定遗传的条锈病抗性变异,从而为利用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进行小麦抗条锈病新种质创制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997.
人工合成小麦新种质抗条锈性鉴定与Yr18基因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97份来自CIMMYT的人工合成小麦新种质进行了主要农艺性状考察、Yr18分子检测和成株期田间抗锈性接种鉴定。结果表明:参鉴种质间主要农艺性状变异程度较大,尤其千粒重普遍偏高,有30份材料千粒重达50 g以上、占30.9%;利用csLV34标记检测到合成20和合成43携带Yr18,占2.1%;鉴选出成株期呈抗性反应的材料30份、占30.9%,高度慢条锈材料19份、占19.6%,其中合成2、5、14、60、75、76、78、82、83、84计10个合成种同时表现高抗和高度慢锈。这些大粒、抗条锈或慢条锈合成小麦种质的鉴定筛选,为选育小麦新品种提供了优异资源。  相似文献   
998.
辽宁省蔬菜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药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6年从辽宁省不同地区采集蔬菜灰霉病果或病叶,经分离共获得灰霉病菌株86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对嘧霉胺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灰霉病菌对嘧霉胺产生中等水平抗药性,抗性频率为17.41%。经紫外、药剂联合诱导获得了高抗菌株,抗性倍数最高达62.78倍。嘧霉胺与多菌灵和腐霉利间不存在交互抗药性,苯胺基嘧啶类杀菌剂之间存在交互抗性。野生抗性菌株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连续转接9次后抗药性无明显下降。不同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鲜重和产孢量存在明显差异,但该差异与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敏感性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9.
2007年我国部分麦区小麦白粉菌对三唑酮的抗药性监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拌种离体叶段法测定了我国9个省(市)的112个小麦白粉菌株对三唑酮的抗性。结果表明,供试菌株的平均EC50为57.25mg/L,平均抗性水平为27.39倍,其中86.61%供试菌株已经产生抗性,抗药性比敏感菌株高出10~40倍的菌株占47.32%,四川、山东、甘肃和贵州等地菌株的抗性高于其他地区。此结果可为三唑类杀菌剂在我国的推广应用和制定合理的抗药性治理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对四川地区养殖池塘生石灰清塘后主要理化指标水温、pH值、溶解氧、COD、营养盐等的监测,探讨主要理化因子的变化特点。通过高pH值对岩原鲤鱼种的急性毒性试验,计算出岩原鲤鱼种对pH值的安全值为8.565。研究结果表明,把pH值作为生石灰清塘后确定鱼种下塘时间的主要指标是可行和适宜的。根据四川地区目前的清塘方式,鱼种的适宜下塘时间为清塘后第5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