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2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8篇
园艺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片形吸虫分泌排泄抗原和虫体抗原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牛源肝片吸虫(南京)、牛源大片吸虫(广西)和羊源肝片吸虫(实验感染)制备可溶性虫体抗原(BA)和和分泌排泄抗原(ES),以SDS-PAGE电泳分析比较,结果显示,3株虫体可溶性虫体抗原至少有20条以上的主要蛋白条带,分子量集中于10-90KD之间,它们之间无显著差异,而3株分泌排泄抗原蛋白成分较简单,明显可分的条带不超过5条,分子量集中于10-30KD之间,且均拥有26-28KD的蛋白成分,提示该蛋白应为片形吸虫ES抗原的主要免疫成分。  相似文献   
12.
江彤  陈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6):1149-1150
以4种胶孢炭疽菌的分生孢子为免疫原免疫家兔制备抗血清,采用琼脂双扩散和对流免疫电泳的方法对不同来源的20株炭疽菌进行了免疫学对比研究。结果表明:4种抗血清可分别与15个同种胶孢炭疽菌抗原中的大多数发生阳性反应,而只能与少部分不同种炭疽菌的抗原发生阳性反应。这说明同种的胶孢炭疽菌不同菌株间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不同种的炭疽菌间的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3.
This report is designed to provide additional information regarding larval soluble proteins toward the planned development of a comprehensive database of Rhipicephalus (Boophilus) microplus proteins that elicit a humoral immune response in cattle as a result of natural ectoparasite infestation. Larval proteins of R. microplus are complex and the protein profile is not dominated by any major proteins. This report focuses upon an S-300 Sephacryl (molecular sieve) column fraction, fraction 3 (BmLF3). With the use of SDS-PAGE (without-2ME) and Western blotting with a composite pool of pre- and post-R. microplus larval infestation antiserum BmLF3 was found to contain 7 apparent common ixodid major antigens (207.3, 171.9, 98.0, 86.5, 65.7, 58.9, and 38.0 kDa), those potentially shared with other ixodid species, and 2 apparent R. microplus specific antigens evidenced by low-level antibody binding in crude BmLF3 (149.4 kDa) and HPLC peak 8 of BmLF3 (116.0 kDa). In addition, BmLF3 contains potent inhibitors of trypsin activity. However, these inhibitors of trypsin did not appear to elicit host antibodies as a result of natural ectoparasite exposure, as defined by Western blotting of reduced and denatured trypsin binding proteins purified by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相似文献   
14.
用两种不同洗涤方法生产马传染琼扩抗原。试验结果表明,用硫酸重铬酸钾清洗液洗刷的组织培养克氏瓶,细胞生长旺介线清楚,立体感强,接种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后。细胞抗原产量高于用清洁剂刷的克氏瓶培养的细胞抗原的2 ̄3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表达小反刍兽疫F蛋白的抗原位点用于检测与预防。方法用DNAStar分析小反刍兽疫的抗原位点,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从病羊组织中PPRV的F基因的抗原位点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b中,最后用PCR、酶切和测序分析对重组质粒进行鉴定;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Rosetta中,经ITPG诱导表达PPRVF基因的抗原位点;用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分析抗原位点蛋白的表达。结果将RT-PCR产物电泳,得到与预期大小相符的特异性片段;对重组质粒PET-28b-F35-111(pZLW013)、PET-28b-F143-485(pZLW014)和PET-28b-F323-485(pZLW015)酶切后,均出现与预期相符的片段;DNA测序表明插入的片段的序列与小反刍兽疫F基因的抗原位点序列分别完全一致,其大小分别为251bp、1053bp和514bp;将重组表达的蛋白经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分析,证明小反刍兽疫抗原位点F35-111没有表达、抗原位点F143-485和F323-485得到表达。结论成功表达了PPRVF基因的两段抗原位点蛋白,为日后检测与预防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几种(海藻糖、蔗糖、山梨醇、聚乙烯吡咯烷酮、硫脲、明胶、L-精氨酸、抗坏血酸)保护剂,为口蹄疫抗原保护剂配方的形成提供参考。[方法]用三因素、三水平、双重复正交试验方法筛选出了对口蹄疫病毒(FMDV)抗原保护效果最好的I(4#)保护剂配方,以加保护剂A(已申请专利)的病毒为对照,比较其在不同条件下的TCID50和146s抗原的含量。[结果]通过方差分析4#保护剂保存病毒测得TCID50极显著的高于1、3、5、6、7、8号,显著高于2、9。将4#保护剂加入被保存的病毒抗原中,分别于4℃下保存90、120、150 d,其logTCID50分别为5.3、5.0和4.5,而加保护剂A(已申请专利)的对照病毒则为5.0、4.5和4.3;在37℃下保存40、50和60 h,其logT-CID50分别为4.5、2.5和1.0;而加保护剂A的对照病毒则为3.5、1.5和0.5,为了进一步验证保护剂对FMDV抗原的保护性能,进行了FMDV146s抗原含量的测定。分别于4℃下保存150 d,37℃下保存40 h,测得结果分别为0.796、0.462μg/ml,而加保护剂A的对照病毒则为0.602、0.307μg/ml。[结论]该复合配方保护剂I(4#)对FMDV有效抗原的保护作用优于保护剂A,尤其是病毒保护剂对提高FMDV的冷冻保存时间和耐热效能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7.
鸡毒支原体灭活抗原超滤浓缩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套适合生产鸡毒支原体灭活疫苗的抗原浓缩工艺。[方法]采用Millipore中型盒式超滤系统对鸡毒支原体灭活抗原进行超滤浓缩试验,并利用紫外光度法测定不同倍数浓缩滤液的吸光度变化。[结果]消毒液高压灭菌后无细菌污染,超滤仪回流液循环后、抗原浓缩前后均无细菌污染。瑞氏染色后发现,除尾液样品中无支原体外,其他样品中均可见形态不规则、蓝色的支原体菌体。使用100K超滤膜堆浓缩后,支原体抗原无泄漏。溶液的吸光度随着浓缩倍数的增加而上升。原液浓缩5、10、15倍后,吸光度分别增加了0.718、1.2815和1.4645。[结论]此次试验建立了适合于鸡毒支原体抗原超滤浓缩的生产工艺流程,为鸡毒支原体疫苗及其多联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获得抗Cu2+的单克隆抗体。[方法]以异硫氰酸苄基乙二胺四乙酸(ITCBE)为双功能螯合剂,使Cu2+分别与载体蛋白牛血清白蛋白(BSA)、卵清蛋白(OVA)偶联,获得免疫原(Cu-ITCBE-BSA)和检测原(Cu-ITCBE-OVA)。用非变性聚丙烯凝胶电泳鉴定偶联结果。免疫Balb/C小鼠,通过细胞融合,获得能稳定分泌抗Cu2+的杂交瘤细胞株,并通过亲和层析法纯化腹水获得抗Cu2+的单克隆抗体。[结果]获得了1株能稳定分泌抗Cu2+的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4A6),所分泌的抗体亚类为IgG1,细胞培养上清效价可达1∶1.0×103,腹水效价可达1∶6.4×105。以该细胞株接种Balb/C小鼠腹腔,获得抗Cu2+的腹水型单抗;该腹水经过亲和层析法纯化后,纯度可达95%。[结论]获得了抗Cu2+的单克隆抗体,为环境水样中Cu2+的免疫学检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单克隆抗体和鉴定表位。[方法]选取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WD-1株的纯化抗原免疫BALB/c小鼠,对获得2株抗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特异性单抗4C10和6E3表位进行鉴定。[结果]单抗4C10和6E3分别属于IgG1和IgG2b亚型,ELISA检测效价分别为1∶10~3和1∶10~5;HI效价分别为2~(15)和2~(14);2株单抗均具有鸡胚中和活性。利用噬菌体展示表位技术对2株单抗的抗原表位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均为针对HA蛋白的1个线性表位。[结论]该研究为禽流感病毒快速诊断方法的建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动物轮状病毒检测的临床价值及本地轮状病毒在不同动物中的流行情况,本研究以秋冬季腹泻的动物为研究对象进行采样,应用轮状病毒单克隆抗体检测其抗原的方法,检测粪便中的轮状病毒。在进行牛、羊、犬粪便轮状病毒检测中发现犬的阳性率最高,其次是牛和羊。表明本地的轮状病毒感染主要集中在幼犬中。本试验为今后动物轮状病毒在临床应用中的检测及动物轮状病毒检测试剂盒的研制等作以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