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12篇
  免费   854篇
  国内免费   1074篇
林业   1018篇
农学   1027篇
基础科学   92篇
  1994篇
综合类   5825篇
农作物   1194篇
水产渔业   848篇
畜牧兽医   1491篇
园艺   497篇
植物保护   1654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252篇
  2022年   401篇
  2021年   505篇
  2020年   466篇
  2019年   548篇
  2018年   378篇
  2017年   611篇
  2016年   759篇
  2015年   626篇
  2014年   720篇
  2013年   883篇
  2012年   1116篇
  2011年   1110篇
  2010年   1007篇
  2009年   894篇
  2008年   834篇
  2007年   893篇
  2006年   703篇
  2005年   532篇
  2004年   413篇
  2003年   299篇
  2002年   220篇
  2001年   202篇
  2000年   152篇
  1999年   178篇
  1998年   117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对霉形体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采用试管肉汤稀释法和棋盘法测定了17种抗菌药物单独或几种药联合对鸡败血霉形体S_6株(MGS_6)的最低抑菌和最低杀菌浓度.结果表明,MGS_6对北里霉素、四环素、红霉素、氟哌酸等高度敏感;四环素类与TMP联合呈现协同作用。对实验性感染MGS_6的病鸡进行联合用药治疗试验,初步筛选出几个有良好治疗作用的联合用药配方。本研究是对联合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实验性鸡败血霉形体病进行的初步探讨,对防治本病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92.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肾型毒株血凝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澳大利亚T株和分离的四株肾型毒株(BJ_(9301)、BJ_(9302)、TJ_(9301)、HN_(9301)株)的血凝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IBV供试毒株经1~2%胰蛋白酶处理后,能凝集鸡和小鼠红细胞,同一毒株对两种红细胞的凝集价相近,且均能被IBV澳大利亚T株血清所抑制。处理后的IBV对鸡红细胞的血凝以缓冲液浓度0.01~0.05MpH6.0~8.4为宜,对反应温度及稀释液种类无严格要求。IBV的血凝活性能耐受37℃23天、56℃12小时、80℃1.5小时,但在-30℃、4℃和室温下保存2个月后,绝大部分丧失血凝活性。IBV经0.2%甲醛、0.2%脱氧胆酸钠、2%硼氢化钠、0.01M高碘酸钠37℃灭活24小时,仍能保持其血凝活性。从IBV的血凝活性可被过量胰蛋白酶破坏和氯仿灭活,推断该血凝素可能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相似文献   
993.
茶多酚生物学活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表明,茶叶含有大量的生物活性成分,其中茶多酚是最重要有效成分之一。本文结合近20年来有关茶多酚最新研究成果,阐述了茶多酚生物学活性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94.
银杏酸单体制备及其抗菌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银杏外种皮为原料,石油醚回流提取得粗提物,经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得银杏酸(GA)混合物,再经制备色谱柱多次分离,反复制备得到6种单体:银杏酸C13:0、C15:1、C17:2、C15:0、C17:1和一种未知新化合物,各单体纯度都达95%以上,可作为银杏产品中有毒成分银杏酸定量分析的对照品,初步鉴定该未知物是一种新的银杏酸。测定了粗提物、银杏酸混合物及3种不同单体对17种植物病原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银杏酸是银杏外种皮中抗菌活性成分之一,不同银杏酸单体的抗菌活性存在差异,C13:0的抗菌活性显著高于C15:1和C17:1的活性,C15:1的活性高于C17:1银杏酸的抗菌活性与其化学结构中苯环上第六位取代基团有关。  相似文献   
995.
鸡肿瘤坏死因子的诱生及活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鸡静脉注射卡介苗 (BCG)和脂多糖 (L PS) ,应用 L92 9细胞检测鸡体外周血清、脾细胞和外周血白细胞肿瘤坏死因子 (TNF)活性 ,表明外周血清 TNF活性最高 ,其次是脾细胞 ,而外周血白细胞 TNF活性最低。本研究也表明在正常鸡的外周血液中有少量的 TNF  相似文献   
996.
通过田间试验,以南果梨树为试材,在不同的施肥处理下,研究了南果梨花青素含量与PAL活性的关系及施肥对南果梨花青素含量及PAL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南果梨整个生育时期,PAL活性的变化与花青素的合成都有两次高峰,但它们之间无显著的相关关系;不同施肥处理对花青素含量及PAL活性的影响极其显著,施高量钾、铁肥和不施氮、磷有利于花青素含量的增加和PAL活性的提高,中量施肥水平对花青素含量及PAL活性都表现出了较好的调控效果,其花青素含量及PAL活性分别为48.95nmol/g和19.72U/(g·h),虽然花青素含量与PAL活性低于高量钾处理,但它们之间差异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997.
超级小麦生育后期根系活力与净光合速率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超级小麦PH01-35、PH62008、988044和鲁麦14(CK)为试验材料,对小麦开花后根系活力变化、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和光合速率的变化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小麦开花后根系活力(TTC还原力)的变化总体呈现相同趋势,即开花期根系活力较低,开花期至灌浆期根系活力升高,成熟期根系活力则处于低值水平的相对缓慢的下降趋势,但超级小麦根系活力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明显高于鲁麦14。在小麦根系衰老过程中,POD活性的变化与根系活力变化的同步性和时间上的轻微差异,显示着根系活力与POD活性之间的某种必然联系。超级小麦品种在光合生理特性方面,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998.
谷氨酰胺对早期断奶仔猪胰腺及小肠胰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用大长北母猪所产仔猪 45头 ,2 1日龄断奶。断奶时宰杀 5头公仔猪作为哺乳对照 ,其余仔猪按公母各半随机分为 2组 ,试验组添加 1.2 %谷氨酰胺。断奶后 14d和 2 8d宰杀仔猪 ,以研究谷氨酰胺对早期断奶仔猪胰腺和小肠胰蛋白酶活性的影响。断奶后 14d,日粮中添加谷氨酰胺可极显著提高胰腺胰蛋白酶相对活性和总活性 (P<0 .0 0 1)以及比活 (P<0 .0 1) ,而对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食糜及粘膜中胰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影响 ;断奶后 2 8d时 ,日粮添加谷氨酰胺对胰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食糜粘膜中胰蛋白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对照组仔猪胰腺、十二指肠和回肠胰蛋白酶活性在断奶后 14d已基本恢复到断奶时水平 ,空肠胰蛋白酶活性显著超过断奶时水平 (P<0 .0 5 ) ;断奶后 2 8d胰腺胰蛋白酶比活和总活性极显著高于断奶后 14d(P<0 .0 1) ,胰腺和回肠胰蛋白酶相对活性显著高于断奶后 14d(P<0 .0 5 )。试验组仔猪胰腺和空肠胰蛋白酶相对活性和比活在断奶后 14d极显著超过断奶时水平 (P<0 .0 1) ,达到了对照组断奶后 2 8d时酶活性水平 ;断奶后 2 8d胰腺胰蛋白酶相对活性、比活和总活性维持在断奶后 14d水平 ,而空肠胰蛋白酶相对活性和比活又降至断奶时水平。结果表明 ,早期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谷氨酰胺有助于缓解由于早期  相似文献   
999.
有效纤维及其在奶牛日粮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奶牛日粮纤维的化学与物理特性对于刺激其咀嚼活动和维持稳定的乳脂率十分重要。奶牛对日粮中有效中性洗涤纤维(eNDF)水平的反应是乳脂率变化,而对日粮物理有效中性洗涤纤维(peNDF)水平的反应是其咀嚼活动。目前产奶牛peNDF最低推荐量是占日粮干物质的21%。本文对奶牛日粮有效纤维的发展、eNDF和peNDF的概念、奶牛对日粮有效纤维的反应、日粮peNDF的估测方法以及奶牛对peNDF的最低需要量进行了简单的综述。  相似文献   
1000.
植物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过程中,往往会有多种信号共同作用。电信号的产生与植物的敏感性、植物的生理状态及刺激因子有关。已发现的电信号有动作电波,变异电波,复合电波,振荡电波及波中波等多种类型。电信号的传递途径及传递机制仍然存在争议。植物的多种生理效应与电信号的产生、传递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