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0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69篇
林业   31篇
农学   97篇
基础科学   39篇
  57篇
综合类   323篇
农作物   40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34篇
园艺   41篇
植物保护   2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滇重楼2种真菌性叶斑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栽培滇重楼病害进行调查、鉴定,明确滇重楼白霉病由半知菌类的柱隔孢(Ramularia)引起,褐斑病由细交链孢菌(Alter-naria tenuis Nees)引起,并针对这2种病害提出了建议性的生态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2.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牡丹链格孢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孢子活力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牡丹链格孢菌菌丝的生长受温度条件影响较大,16~28℃较适宜菌丝的生长,菌丝生长量与温度、时间呈正相关,其中28℃最适合菌丝的生长。4~28℃时,病菌孢子的萌发率与温度、时间呈正相关,最适宜病菌孢子萌发的温度为28℃。温度对牡丹链格孢菌的孢子活力有明显影响,45℃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孢子活力明显下降,60℃以上时孢子失去活力。说明温度对牡丹链格孢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孢子活力均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3.
 为了进一步研究云南省烟草赤星病病原的系统发育关系,提取28份供试菌株的菌丝基因组DNA,进行rDNA ITS序列及两侧ITS序列扩增。28个供试菌株与GenBank中登录的链格孢属7个种(包括5个小孢子种Alternaria citri,A.alternata,A.longipes,A.mali,A.gaisen和2个大孢子种A.porri,A.solani)14个菌株的序列进行聚类分析:42个菌株明显地分成两支,供试菌株与5个小孢子种聚为一个分支,序列同源性高达99%~100%,没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但另2个大孢子种聚为单独的一支,明显地与供试菌株和其他5个小孢子种区分开。rDNA ITSl 58S ITS2序列在相对保守的基础上又存在一定变异,在一些菌物属的研究中可作为分类鉴定、分子标记、系统发育的重要依据,但通过对世界各地Alternaria菌株序列的分析发现,rDNA ITS1 58S ITS2仅能将大孢子种和小孢子种分开,还不能作为区分不同地域不同来源菌株的标准。  相似文献   
64.
【目的】发现链格孢属新种资源,以丰富生物多样性研究,为植物病害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地考察、分离培养和鉴定的方法,与我国和世界已经发现的链格孢属的种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得到的链格孢属新种沙棘链格孢不同于已发现链格孢属种之处主要在于,其孢子深褐色,长倒棒形,一些孢子近圆柱形,只在孢身与喙处才收缩。【结论】沙棘链格孢与已报道的种在孢子颜色、形状等方面均不同,是一链格孢属新种。研究的模式标本(PSNXAAFS19785)保存在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病害标本室。  相似文献   
65.
选取病拟南芥转基因NahG(抗病)、生态型WS-2(抗病)和Shakh-dara(感病)为材料,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DDRT-PCR)对抗、感病材料接种葱链格孢后抗性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共获得135个与拟南芥抗葱链格孢侵染相关的差异表达片段。反式Northern杂交结果表明,38个差异表达片段为阳性片段,阳性率为28.1%。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拟南芥抗感生态型感染葱链格孢后,诱导了呼吸过程、参与细胞壁构建和蛋白质水解等相关基因的表达。其中,接种3 h诱导表达的WS-2-47序列编码含有SH3保守域的Sla1蛋白,表明拟南芥受葱链格孢侵染后可能是通过寄主细胞壁的改变来提高寄主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66.
以烤烟K326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分根交替灌溉、亏缺灌溉和充分灌溉对烤烟的产量、相关化学成分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探讨分根交替灌溉提高烤烟产量和品质的生理基础。结果表明:分根交替灌溉的烤烟水分利用率及其抗旱相关生理指标比充分灌溉的均有显著改善,其叶片数量、根长、叶绿素含量和烟碱含量均高于亏缺灌溉和充分灌溉;烤烟的根系活力和电导率明显高于亏缺灌溉和充分灌溉,表明分根交替灌溉在提高烤烟烟叶的品质的同时也提高了烤烟耐旱能力。  相似文献   
67.
[目的]了解虎耳草科植物蔽果金腰内生菌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利用 PDA 培养基分离蔽果金腰叶内的真菌,利用 PDA 培养基、察氏培养基、改良型 KB 培养基分别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培养。[结果]菌株在 PDA 培养基、KB 培养基和察氏培养基上均为菌落舒展,白色毡帽状,等径生长,边缘整齐,呈波状,菌落到后期变为青褐色;孢子黑色,在 PDA 培养基上生长在菌落表面,基质呈黑色;而在 KB 培养基和察氏培养基上生长在菌落边缘,基质呈黑色。孢子形态多样,多数为倒棒状,也有球形和椭圆形的,具有纵、横或斜的真隔膜,呈砖格状分隔,喙为短柱状假喙。[结论]分离得到的菌株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暗色孢科链格胞属真菌的一种。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沼液复配药剂对番茄早疫病病原菌(Alternaria solani Sorauer)的抑制效果。[方法]将沼液与不同浓度的三唑酮、禾康、易保、霜霉威和井冈霉素进行复配,并分别采用菌丝抑制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其对番茄早疫病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菌丝抑制法研究显示,霜霉威复配农药抑制效果最为显著,其EC50为3 mg/L。孢子萌发法测定过程中由EC50和EC90可知,5种农药对病原菌孢子萌发抑制效果均不显著,其中禾康和井冈霉素复配沼液的抑制效果相对较好。沼液复配农药较以水为溶剂配制农药的抑制效果显著。5类沼液复配农药对番茄早疫病病原菌菌丝的抑制效果较其对孢子的抑制效果更为显著。[结论]为新型农药的研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9.
在甘肃河西走廊沿祁连山高海拔冷凉气候区开展西芹种植密度、节水灌溉及有机肥施用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西芹最佳种植密度为7 411株/667m2,垄植沟灌,垄面宽40cm、垄沟宽20cm、每垄种2行、株距30cm。应用隔沟交替灌溉(灌水量为正常灌水量的80%)对西芹的生长和产量无显著影响,水分利用率为75.1kg/m3,较对照增加16.0%。配施矿物质有机肥可以显著降低西芹硝酸盐含量,提高单重和产量,增加效益;在当地最佳施肥水平下减量10%并配施矿物质有机肥150kg/667m2与当地最佳施肥水平处理的西芹产量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0.
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重庆市巫溪县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该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地区马铃薯早疫病菌丝有横隔和分支|分生孢子梗单生或丛生|分生孢子倒棒状或手雷形,大小为(46.32~156.33)μm×(11.58~28.95)μm,具纵横隔膜。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确定为茄链格孢菌(Alternaria sonali Sorauer)。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显著,但黑暗条件有利于产孢|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7~28 ℃,最适pH值为6|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30 ℃,最适pH值为7~8。营养特性研究表明,蔗糖、果糖、乳糖、麦芽糖和淀粉都比葡萄糖更有利于菌丝生长,其中蔗糖、果糖、乳糖效果较好|甘氨酸和硝态氮能促进菌丝生长,铵态氮抑制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