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3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193篇
畜牧兽医   138篇
植物保护   15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5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麦类赤霉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由镰刀菌引起的麦类赤霉病是大麦和小麦最重要的病害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麦类赤霉病致病病原菌种及分子鉴定、病原菌产毒及毒素化学型分子检测、大、小麦赤霉病病原菌种群结构、病原菌抗药性及新药剂研发、病害流行预测和品种抗病性研究等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2.
白粉寄生孢寄生黄瓜白粉菌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白粉寄生孢(Ampelomyces quisqualis Ces.AQ)接种离体条件下赛璐酚上黄瓜白粉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 (Schlecht)Poll.]和活体条件下黄瓜白粉菌后,通过棉兰染色和显微观察分析,初步明确了白粉寄生孢的侵染寄生过程。白粉寄生孢分生孢子产生芽管可入侵黄瓜白粉菌的分生孢子、菌丝、分生孢子梗;有时黄瓜白粉菌串生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可被2~3条白粉寄生孢的菌丝寄生,随着寄生过程的进一步发展,黄瓜白粉菌的分生孢子梗基部膨大成无色的椭圆形或球形,其上逐渐产生由黄色至褐色的白粉寄生孢的分生孢子器,器内含有大量的分生孢子。  相似文献   
103.
为从分子水平上明确入侵我国的福寿螺在分类学上的地位,采用分子克隆和序列比对的方法,对来自菲律宾及我国广东、广西、浙江等不同地理种群福寿螺的18S rRNA基因和28S rRNA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并同瓶螺科、田螺科和环口螺科相关物种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获得的福寿螺18S rRNA基因和28S rRNA基因片段长度分别为602 bp、325 bp,且不同地理种群间碱基序列无差异。通过邻接法(NJ)和最大简约法(MP)构建的系统树基本一致,证实福寿螺隶属于瓶螺科,与田螺科物种亲缘关系较近,而与环口螺科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04.
匍匐翦股颖(Agrostis stolonifera)和细弱翦股颖(A. tenuis)是优良的牧草和草坪草。寄生于翦股颖上的腥黑粉菌共有3种,即小麦网腥黑穗菌(Tilletia caries,TCT)、翦股颖腥黑穗菌(T. sphaerococca)和苍白腥黑粉菌(T. pallida)。在形态、自发荧光和萌发生理3方面比较研究的基础上,选取冬孢子形态非常相似的2种腥黑粉菌TCT和T. sphaerococca为研究对象,依据序列特点设计4套引物,成功建立了TCT和T. sphaerococca菌丝基因组DNA的特异双重PCR检测方法和冬孢子的特异套式双重PCR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5.
研究结果表明蜡蚧轮枝菌对月季长管蚜有较强的致病性,孢子浓度2.0×105个/mL时可造成大量月季长管蚜感染死亡,其LT50=(6.62±0.14)d; 而高浓度2.0×108个/mL对月季长管蚜感染致死的LT50=(4.69±0.16)d,第8天的死亡率达93.6%,致死中时随浓度增加而缩短。第5天的致死中浓度为(1.72±0.18)×107个/mL,第8天为(1.53±0.15)×104个/mL,致死中浓度随时间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06.
小胡杨小孢子发生及微管骨架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间接免疫荧光结合DAPI(4′,6-diamidino-2-phenylindole)染色方法,进行了小胡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微管骨架变化和染色体行为的研究。结果表明:①小胡杨小孢子发生过程中细胞内微管骨架呈动态变化过程,中期Ⅱ形成平行纺锤体和垂直纺锤体;末期Ⅱ未观察到典型的成膜体结构,同时型胞质分裂由子核间微管系统的相对界面发生,胞质分裂后形成四边形和四面体型四分体。②小胡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还存在各种异常细胞学现象,中期Ⅰ和中期Ⅱ存在落后染色体;中期Ⅱ相互平行纺锤体发生联合;中期Ⅱ和后期Ⅱ孢母细胞两个纺锤体间的胞质会出现裂沟;四分体时期存在三分体和二分体等,说明由于远缘杂交而造成小胡杨染色体的异质性,并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07.
 从表现轮斑病的豇豆叶片上分离到病原菌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将该菌接种到橡胶树叶片上,9d后接种的橡胶树叶片表现出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症状。表明多主棒孢霉可能可以交叉染橡胶树。通过抑菌效果试验,发现多菌灵对多主棒孢霉有良好的抑菌效果,而丙环唑、代森锰锌和百菌清的抑菌效果不理想。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多主棒孢霉菌丝体生长最适的温度是28~30℃,最适酸碱度为pH 9,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L 组氨酸,菌丝致死温度为56℃。  相似文献   
108.
张冬杰 《中国畜牧兽医》2009,36(11):118-119
试验选择野家杂交猪(大白猪和野猪杂交)F1代猪群261头,采用PCR-RFLP法进行了PRL基因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检测及不同基因型的仔猪初生重、30日龄体重和有效乳头数效应分析。结果表明,BB型个体仔猪的初生重、30日龄体重略高于其他基因型个体,而CC型个体的有效乳头数略高于其他基因型个体,但差异均不显著。   相似文献   
109.
桃蛀螟越冬老熟幼虫过冷却点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桃蛀螟(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 Guenée)越冬老熟幼虫和蛹过冷却点的测定,初步明确了寄主植物、幼虫体重、性别等因素对其越冬幼虫和蛹抗寒性的影响。取食玉米、高粱和向日葵不同寄主植物的桃蛀螟越冬幼虫的过冷却点差异不显著;幼虫体重与其过冷却点没有显著相关性;幼虫进入越冬状态越早,过冷却点越低;雌、雄越冬幼虫的过冷却点没有显著差异;蛹与越冬幼虫的过冷却点无显著差异;采自不同地区玉米植株上的5个地理种群的越冬幼虫过冷却点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0.
阿维菌素和硫线磷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毒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阿维菌素和硫线磷处理南方根结线虫离体卵与幼虫,测试其对线虫卵和卵块孵化以及对2龄幼虫的致死作用、活动能力、侵入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和硫线磷均对线虫卵和卵块的孵化表现很强的抑制作用,阿维菌素5 μg/mL处理24 h对卵孵化抑制率高达82.57%,而硫线磷40 μg/mL处理24 h对卵孵化抑制率为73.05%;阿维菌素和硫线磷处理48 h对2龄幼虫的LD50分别为7.346 1、13.345 6 μg/mL;在阿维菌素2 μg/mL和硫线磷3 μg/mL处理中,2龄幼虫在沙柱中的平均移动距离仅为0.04 cm和0.05 cm,而对照处理的线虫平均移动距离为1.04 cm;在阿维菌素2 μg/mL和硫线磷50 μg/mL处理2龄幼虫48 h后,对番茄根部的侵入率为0.12%和0.45%,而空白对照处理线虫的侵入率达21.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