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26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3篇
  6篇
综合类   127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0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4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91.
【目的】研究取食聚苯乙烯(PS)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塑料的黄粉虫生长发育情况,为黄粉虫降解塑料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黄粉虫在单头饲养和群体饲养条件下取食塑料的生命特征进行分析,单头饲养运用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软件分析并比较相关参数,群体饲养通过设计不同饲喂方式和饲喂比例分析黄粉虫存活率和平均虫质量的变化趋势。【结果】单头饲养结果表明,12龄及以下黄粉虫幼虫仅取食PS、LLDPE无法发育至蛹期;14龄幼虫仅取食PS、LLDPE可以化蛹,但化蛹率较低,分别为23%和31%。完成发育的黄粉虫蛹质量偏低,化蛹前最后一个龄期(P_(-1))历期延长,蛹历期未受明显影响,成虫寿命缩短;产卵前期(APOP)未受到明显影响,产卵天数缩短,繁殖力下降。群体饲养结果表明,仅饲喂PS、LLDPE的黄粉虫存活率明显下降,平均虫质量则基本保持不变;当将麦麸与塑料进行混合饲喂时,黄粉虫存活率与正常饲喂麦麸组基本一致,保持较高水平,平均虫质量变化呈现规律性,麦麸所占比例越高,平均虫质量越大。【结论】黄粉虫仅取食PS、LLDPE时其发育和繁殖受到影响,通过添加麦麸可以使种群保持较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292.
为了确定自然条件下小线角木蠹蛾Streltzoviella insularis幼虫的龄数,从野外定时采集小线角木蠹蛾幼虫,测量其头壳宽、体长、体宽、前胸背板宽、上颚长、上颚宽6项指标,利用变异系数、Brooks指数、Grosby指数、频次分布图进行统计分析,并建立6项指标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小线角木蠹蛾幼虫13龄,头壳宽是判定小线角木蠹蛾幼虫龄数的最佳指标;并确定了各龄幼虫的龄期。结果可为小线角木蠹蛾发生规律的研究和防控方案的准确制定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93.
水稻有效分蘖叶龄期的株型特征及其与产量关系初探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以汕优63和9516为材料,通过密肥措施,培育不同产量的群体,研究水稻有效分蘖叶龄期(N-n)的株型特征及其与产量关系。结果表明:高产群体N-n期叶开角较大,叶长适中而稍长,叶片的松散度较大;叶片较厚,叶绿素含量高;叶面积增长缓慢,叶面积指数较小;叶鞘积累快,单位叶鞘重要承载的叶面积小等。  相似文献   
294.
凌建标 《蚕桑通报》1999,30(4):55-55,
在蚕种生产上,日系品种较易发生不结茧蚕,特别是遇多湿等不良的上蔟环境更易大量发生,对生产成绩影响较大。我场历来对这个问题比较重视,生产上能针对日系品种的特性,在几个关键环节上给予相应的适当技术处理,故而多年来不结茧蚕发生一直较少。这对保证我场生产的长期稳定起到了较大的作用。现将我场减少日系原种不结茧蚕的初浅体会简介于后,供参考。一、使用方格蔟我场自1974年以来,日系品种一直使用方格蔟上山,主要表现为不结茧蚕少,健蛹率高,单产经常超过中系品种,由于日系品种自身抗湿能力弱而又喜结下层茧,并且营茧缓…  相似文献   
295.
研究了菜蛾绒茧蜂对小菜蛾各龄幼虫的选择性,结果表明,菜蛾绒茧蜂能寄生小菜蛾各个龄期的幼虫,但当2,3,4龄幼虫同时存在时,该蜂偏爱寄生2,3龄幼虫,对2,3,4龄幼虫的选择系数分别为0.37,0.39和0.24.菜蛾绒茧蜂对25℃下发育的不同日龄4龄幼虫的寄生能力随寄主日龄增大而急剧下降,产卵寄生的雌蜂比例也随4龄幼虫日龄增大而急剧下降.对进入4龄并发育至该龄期37%时间以上的幼虫该蜂不能寄生.菜蛾绒茧蜂在寄主体内的发育速率及个体大小与寄主龄期大小有关,寄生于4龄幼虫体内的发育最快、个体最大,3龄的次之,2龄的发育最慢、个体最小.试验还表明菜蛾绒茧蜂对小菜蛾幼虫的控制作用除成功的寄生致死外,还包括因不成功的产卵穿刺攻击所导致的死亡.文中还对田间该蜂寄生率估计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96.
对不同龄期的蚕儿进行攻毒,诱使微粒子病发生,从中探讨了微粒子孢子对不同龄期蚕儿的感染性,结果表明:食下病原越早发病愈早,感染力越强,但母蛾带毒率均为100%。探明了不同龄期食下传染与蚕期发病率和母蛾带毒的关系,为生产上防微工作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97.
王三九  陆宣 《四川蚕业》2005,33(2):33-34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农村大批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粮棉油价格的不断上扬,同时茧丝绸行业的相对不稳定,传统的养蚕方式已不适应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投入少、见效快、收益高的蚕桑业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2001~2003年,我们在洋北镇罗庄村四组30户,桑园面积3.5公顷,开展了5龄期条桑斜面育的试点推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促进了我区蚕桑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298.
为明确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幼虫龄数和龄期划分的形态依据,以室内饲养的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辽宁省、贵州省、云南省和四川省的亚洲型舞毒蛾种群以及亚洲型舞毒蛾和欧洲型舞毒蛾的杂交种群作为试验材料,收集每次蜕皮时掉落的头壳并测量其宽度和长度,绘制频数分布图后基于Dyar法则划定幼虫龄数和龄期,并利用Crosby生长法则和线性回归分析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舞毒蛾幼虫头壳宽度和头壳长度的频次分布图可以划分为7个相对集中的区域,1~7龄幼虫的头壳宽度平均值分别为0.55、0.92、1.54、2.42、3.51、4.74和5.88 mm;1~7龄幼虫的头壳长度平均值分别为0.49、0.78、1.21、1.93、2.83、3.89和4.90 mm。幼虫头壳宽度和头壳长度的Crosby指数均小于10%,说明幼虫的头壳宽度和长度均可作为划分龄期的形态指标。在室内饲养过程中,只有小部分雌性舞毒蛾幼虫才能成长至7龄,全部的雄性幼虫和大部分雌性幼虫的龄期为6龄。1~7龄幼虫的众数龄期值分别为10.75、4.99、4.68、6.27、8.24、10.20和4.90 d,整个幼虫众数龄期为50.03 d。关键词:舞毒蛾  相似文献   
299.
以山西省段峪河林场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与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油松样地的立地因子、林分因子与出材量进行分析,并将树种组成和龄期2个哑变量引入油松林分水平间伐出材模型。结果表明,龄期(0.62)、胸径(0.73)、林分密度(0.63)与林分出材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树种组成(-0.48)、坡度(-0.77)与林分出材量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由此确定了3个初始油松林分水平间伐出材模型,均能在间伐强度基本一致的情况下较好地预测林分出材量。通过优化改进,最终确定了2个油松林分水平间伐出材模型,分别为VC=b×Age+c×DBH+d×SD和VC=b×Age+f×AL+g×TH。  相似文献   
300.
为明确温度对星豹蛛Pardosa astrigera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在室内测定17、21、25、29和33℃温度下星豹蛛各发育阶段的发育历期和繁殖力,并构建其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利用构建的生命表分析不同温度下星豹蛛的存活率、繁殖力、寿命期望、繁殖值和种群参数。结果表明,当温度为17~33℃时,随着温度升高星豹蛛成蛛前发育历期呈先缩短后延长的趋势,当温度为25℃时,星豹蛛雌、雄成蛛前发育历期最短,分别为47.8 d和50.5 d;当温度为17、21、25、29和33℃时,星豹蛛雌成蛛第1次繁殖分别于第108天、第63天、第57天、第46天和第60天开始;在17~33℃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星豹蛛种群特定年龄净繁殖力先升高后降低,29℃时达到最高;在17~33℃范围内,星豹蛛的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和净生殖率随温度升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25℃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04 d-1、1.04 d-1和9.95;在25~33℃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平均世代周期则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在25℃时出现最小值,为54.8 d。表明25℃和29℃分别是星豹蛛种群增长和繁殖的最适宜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