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7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64篇
林业   237篇
农学   65篇
基础科学   65篇
  50篇
综合类   863篇
农作物   21篇
水产渔业   68篇
畜牧兽医   968篇
园艺   76篇
植物保护   15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951.
2006年,笔者扦插了两盆鼠尾掌,其中一盆是与草球共栽的。去年有一盆少量开花。入冬时,这两盆鼠尾掌都经过了长时间的干旱。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我没有把它们移人室内。一盆放在房沿下,一盆挂在墙上,两盆一冬天都见不到一点阳光。去年我们这里下了3场大雪,最低气温在-12℃以下,我也没做任何保护,任凭寒冬风雪的侵袭和考验。雪化后,鼠尾掌表皮都冻得发白了。  相似文献   
952.
安徽省农区害鼠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安徽省 2 0 0 3年实施的农区害鼠综合治理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项目 ,浅谈了农区害鼠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其中包括生态控制、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法。还推荐了农区灭鼠新技术———竹筒毒饵站法。  相似文献   
953.
现已证明 ,在生长料和肥育料中添加二甲酸钾 (potassiumdiformate ,HCOOH··HCOOK)可迅速而有效地降低猪体内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水平。  相似文献   
954.
贵州绥阳双河洞旅游地学文化村始创于2018年8月,地处黔北大娄山山脉中部,绥阳县北东部温泉镇双河村、公平村境内,面积约15km2,距绥阳县城45km。构成双河洞地学文化村内主体地质遗迹景观的岩性组合是距今约4.6亿~5亿年的奥陶系、寒武系地层;在由地下及地面径流、重力崩塌等地质营力联合作用下,双河洞地学文化村形成以赤尾溪水体景观、赤尾溪两岸分布的羽状、枝状水系及地下白云岩溶洞系统等为主体的地质、地貌景观。  相似文献   
955.
研究饲料中添加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粉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2. 5%、5%、7. 5%和10%的鼠尾藻粉,饲喂初始体质量(66. 45±0. 52) g的大菱鲆幼鱼8周。结果表明:随着鼠尾藻粉添加量的升高,增重率(WG)、特定生长率(SGR)和日摄食率(DFI)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2. 5%组与空白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 0. 05);全鱼粗灰分含量有逐渐升高的趋势,藻粉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酸性磷酸酶(ACP)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5%组达到最高。本实验条件下,添加2. 5%的鼠尾藻粉对大菱鲆幼鱼的生长无显著影响,添加5%的鼠尾藻粉显著提高了大菱鲆幼鱼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956.
卫万荣 《草地学报》2019,27(2):350-355
种群密度和植被群落结构决定着种群内个体捕食风险水平的高低。警戒时间、警戒频次和警戒距离是评价小型啮齿类动物捕食风险水平高低的三个指标。2017年采用录像法对不同种群密度和植被结构中高原鼠兔个体的捕食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原鼠兔警戒时间比重随种群密度的增加呈显著下降趋势;高原鼠兔警戒频次随种群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警戒频次差异不显著;而高原鼠兔警戒距离随种群密度的增加呈显著增加的趋势。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高原鼠兔的警戒时间所占比重与植被群落高度和盖度呈显著正相关性,警戒频次与植被群落高度和盖度无显著相关性,而警戒距离与植被群落高度和盖度呈显著负相关性;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植被群落高度对鼠兔警戒时间和警戒距离的影响要大于植被盖度。以上结果说明,种群密度越大,植被高度越低,盖度越小,种群内高原鼠兔个体的捕食风险水平就越低。  相似文献   
957.
不同形成时间鼢鼠鼠丘土壤水力学性质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寻高原鼢鼠活动对若尔盖草原土壤持水性能的影响,通过田间原位张力入渗和室内沙箱+压力膜仪试验,探索不同形成时间鼠丘土壤水力学参数以及土壤大孔隙度的差异。结果表明:与草地对照相比,鼠丘土壤中易于流失的结构性孔隙水(θstr)含量增加,而能被植物有效利用的基质性孔隙水(θtxt)含量下降(由对照组(0.14±0.02)cm~3/cm~3降低至(0.10±0.02)cm~3/cm~3)。新鼠丘和1年鼢鼠鼠丘中半径250μm中大孔隙的有效孔隙度较草地对照组分别平均增加30%和11%,饱和导水率分别平均增加38%和21%。高原鼢鼠活动改变了土壤水力学特征,降低了土壤有效水的持水量,提高了土壤饱和导水率,使草地保水能力下降,易出现水分亏缺,增加草地退化和逐步沙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958.
无公害生物灭鼠剂世双鼠靶原理与室内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森林害鼠棕背平进行了世双鼠靶室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新型鼠药世双鼠靶具有适口性良好,无环境污染、灭鼠效果显著的特点,灭鼠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959.
采用堵洞法设置高原鼠兔干扰区和非干扰区,然后在干扰区和非干扰区内利用样方法研究了高原鼠兔干扰对青海湖流域高山嵩草草甸植物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物种多样性和不同植物功能群多样性对高原鼠兔干扰的响应并不一致,其中干扰增加了杂类草功能群丰富度指数与物种丰富度指数,降低了物种均匀度指数、莎草科功能群丰富度指数和禾草科功能群均匀度指数(P<0.05)。干扰区内物种均匀度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和杂类草功能群丰富度指数随干扰强度增加而呈增加趋势,但禾草科功能群均匀度指数却呈显著降低趋势。虽然高原鼠兔干扰显著降低了植物群落总生物量,莎草科、禾草科和豆科功能群生物量(P<0.05),但显著增加了杂类草功能群生物量(P<0.05)。干扰区随干扰程度增加,莎草科功能群和豆科功能群生物量逐渐降低,杂类草功能群生物量逐渐增加,而禾草科功能群生物量则先增加后降低。鉴于高山嵩草草甸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对高原鼠兔干扰的响应不一致,植物物种多样性和功能群多样性之间不能互相替代。  相似文献   
960.
旨在建立C57BL/6小鼠骨髓源CD103+树突状细胞(CD103+ dendritic cell,CD103+DC)分离培养方法,阐述LPS对其形态与功能特征的影响。在无菌条件下分离C57BL/6小鼠骨髓细胞,并用重组GM-CSF和FLT3L对其进行体外联合诱导培养;利用光镜、扫描电镜、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分别对LPS作用前后细胞形态、表型及功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细胞培养至第3天有零星集落出现,第13天后集落开始分散,可见典型的树突状突起,第15天后可得到大量的CD103+DC,加LPS刺激培养24 h后细胞表面树突样结构更加明显;分离培养的骨髓细胞能够表达表面分子CD103,其表达率达90%以上。RPMI-1640组(LPS未刺激组)可吞噬VOA的CD103+DC比例为25.70%,能够表达MHC-Ⅱ和CD83阳性细胞分别为41.31%和13.79%;LPS刺激组可吞噬VOA的CD103+DC比例为10.33%,能够表达MHC-Ⅱ和CD83的阳性细胞分别为68.10%和24.71%。MTT法检测结果显示,经LPS处理的CD103+DC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明显增强。综上所述,分离于C57BL/6小鼠的骨髓细胞,可在体外经FLT3L和GM-CSF共同诱导培养出CD103+DC,LPS可促进CD103+DC的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