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26篇
  免费   237篇
  国内免费   844篇
林业   316篇
农学   406篇
基础科学   1129篇
  343篇
综合类   4588篇
农作物   372篇
水产渔业   302篇
畜牧兽医   2887篇
园艺   284篇
植物保护   780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286篇
  2022年   278篇
  2021年   321篇
  2020年   364篇
  2019年   444篇
  2018年   226篇
  2017年   364篇
  2016年   468篇
  2015年   505篇
  2014年   704篇
  2013年   733篇
  2012年   895篇
  2011年   788篇
  2010年   691篇
  2009年   669篇
  2008年   627篇
  2007年   505篇
  2006年   438篇
  2005年   351篇
  2004年   260篇
  2003年   253篇
  2002年   188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为了研究细胞因子对小尾寒羊胎盘成熟的影响 ,本实验采用液相竞争法和平衡法 ,对小尾寒羊空怀期 (n=5 )和妊娠期 (n=13)第 85天、10 5天、12 5天、14 0天和 15 0天 (足月 )时的血清白细胞介素 - 1β(IL - 1β)、白细胞介素 - 6 (IL - 6 )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含量分别进行检测。结果表明 ,IL - 1β和 IL - 6含量在 12 5天时与对照组间差异极显著 (P<0 .0 1) ,TNF含量在各时期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 (P<0 .0 1或 P<0 .0 5 )。随着妊娠过程的进展 ,三种细胞因子含量逐渐增加 ,12 5天时达到最高值 ,分别为 0 .390± 0 .196 ng/ ml,5 79.8± 15 2 .8pg/ ml和 2 .348± 0 .396 ng/ ml。而后逐渐下降 ,到足月前略有回升 ,但仍低于 12 5天时的最高值。由此看出小尾寒羊在妊娠期间 ,细胞因子与妊娠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前者对于维持妊娠起到重要作用。由于 14 0天至足月3种细胞因子基本稳定 ,这表明胎盘于 14 0天左右达到成熟 ,IL- 1β和 IL- 6与启动分娩有关 ,而 TNF可能参与小尾寒羊分娩的启动。  相似文献   
72.
在饲料工业生产中.氨基酸和维生素的含量测定对于判定原料的质量和决定其使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是进行这种测定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3.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家兔肌肉中氯霉素残留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家兔肌内中氯霉素残留量的实验方法,能快速、简便、灵敏地测定兔内中的氯霉素残留。本方法最低检出浓度为10μg.kg^-1,氯霉素浓度在0.01~10μg.ml^-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2.6%,RSD为1.85%~2.78%。本方法适于动物肌内组织中氯霉素残留的监测。  相似文献   
74.
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鸡肉、鸡肝、鸡皮加脂肪中脱氧土霉素进行含量测定。Mcllvain缓冲液为提取溶剂,甲醇-乙腈-0.01摩尔草酸(150:80:400)为流动相,色谱柱为C18柱,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549纳米。脱氧土霉素在0.05~2.00微克/毫升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9。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为:鸡肉78.5%~85.0%,鸡皮 脂肪89.8%~96.2%,鸡肝56.0%~67.2%。本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鸡肉50微克/千克,鸡肝70微克/千克,鸡皮 脂肪70微克/千克。  相似文献   
75.
鸡蛋经盐酸水解,将蛋白中结合的呋喃唑酮代谢物(AOZ)释放出来,经2-硝基苯甲醛37℃衍生过夜,调节pH值约为7.0,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相浓缩,用流动相溶解后过0.2 μm滤膜过滤后于液质联用仪上进行测定.采用电喷雾,选用反应监测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AOZ标准工作液在0.05~5.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其线性方程为Y=37 978.5+1 490 123.9X,线性关系r=0.999 8.AOZ在0.5、1.0、2.0、4.0μg/kg的回收率基本都在60%以上,对于经过水解提取衍生过程,回收率良好,批内RSD(相对标准差)均小于16%,精密度良好;批间RSD均小于12%,再现性良好,最低检测限为0.05μg/L.  相似文献   
76.
2种组胺受体拮抗剂对低温诱发的肉鸡肺动脉高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探讨组胺H1受体拮抗剂扑尔敏和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对低温诱发的肉鸡肺动脉高压的影响,并由此推测组胺在低温诱发的肉鸡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的作用。140只17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4组。(1)常温组:40只在常温条件下饲养(22~23℃),每日注射生理盐水2次;(2)低温组:40只在低温环境中饲养(9~11℃),每日注射生理盐水2次;(3)扑尔敏组:40只在低温环境中饲养(9~11℃),每日注射扑尔敏2次;(4)西咪替丁组:20只在低温环境中饲养(9~11℃),于24日龄至38日龄期间每日注射西咪替丁2次。分别于低温处理后1周(24日龄)、2周(31日龄)、3周(38日龄)、4周(45日龄)从常温组,低温组,扑尔敏组中各随机抽取10只,西咪替丁组在低温处理后2周(31日龄)、3周(38日龄)各随机抽取10只,称取体重,然后利用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压(PAP),并测定红细胞压积(PCV),腹水心脏指数(AHI)。结果发现:(1)24日龄、31日龄、38日龄时,低温组肺动脉收缩压,舒张压显著高于(P<0105)或极显著高于(P<0101)同日龄常温组。24日龄时扑尔敏组肺动脉收缩压显著低于(P<0105)同日龄低温组。38日龄时西咪替丁组肺动脉收缩压,舒张压极显著低于(P<0101)同日龄低温组。(2)24日龄、31日龄、38日龄、45日龄时,低温组PCV极显著高于(P<0101)同日龄常温组。24日龄时扑尔敏组  相似文献   
77.
BQ123对低温诱发的肉鸡肺血管重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动态观察了肺小动脉中膜平滑肌的增殖及管腔面积的改变,探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BQ123 对低温诱发的肉鸡肺血管重塑的影响。200只16日龄AA肉鸡随机均分为4组: 常温(20 ℃)对照组、低温(7~9 ℃)组、低温低剂量BQ123组和低温高剂量BQ123组。23日龄、30日龄时测定肺动脉压,并取肺组织做石蜡切片, 以Weigert间苯二酚复红染色,形态学计算机图象分析法测定肺细小动脉外径和内径、管总面积和管腔面积,计算中膜厚度占外径百分值(%)mMTPA及管壁面积/管总面积WA/TA(%)。结果显示:(1)BQ123 抑制低温肉鸡平均肺动脉压的升高,23日龄时低温高剂量BQ123组显著低于低温组(P<0 05),30 日龄时低温低剂量BQ123 组和低温高剂量BQ123组均极显著低于低温组(P<0 01);(2)BQ123 抑制低温肉鸡肺小动脉WA/TA(%)的升高,30~50μm的肺小动脉,低温组极显著高于低温低剂量BQ123 组及低温高剂量BQ123 组(P<0 01),其它分级的肺小动脉组间差异性与此类似;(3) BQ123抑制低温肉鸡肺小动脉的mMTPA的升高,30~50μm的肺小动脉,23日龄时低温组极显著高于低温低剂量BQ123 组和低温高剂量BQ123 组(P< 0 01), 30 日龄时低温组显著高于低温低剂量BQ123组(P<0 05)、极显著高于低温高剂量BQ123组(P<0 01),30μm以下的肺小动脉组间差异性与此类似,50~120μm  相似文献   
78.
赵森  何斌 《中国兽药杂志》2018,52(11):34-39
为研究泰地罗新在藏香猪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征,了解其在藏香猪体内的吸收、分布、转化及排泄规律,为泰地罗新注射液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本试验选取8头藏香猪,泰地罗新单剂量注射给药,不同时间点采集藏香猪血液,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药物浓度。结果表明:泰地罗新注射给药(4 mg/kg.bw)后,泰地罗新在藏香猪体内的药-时曲线符合有吸收三室开放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max为0.457±0.143h,Cmax为0.759±0.192 μg/mL,t1/2为120.518±10.181h,AUC为22.224±2.641μg.h/mL。表明泰地罗新注射给药后,在藏香猪体内吸收迅速,消除较为缓慢。  相似文献   
79.
定性和定量分析一批兽药硫酸黏菌素可溶性粉中的未知添加物。照《中国兽药典》2010年版一部对该批检品用微生物检定法进行含量测定时,发现该样品的抑菌圈为虚圈,用薄层色谱鉴别该样品,未显示与标准品溶液一致的主斑点,怀疑该样品中有处方外非法添加物。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 MS)对该样品进行筛查,发现疑似添加物,并使用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HPLC-DAD)法进行了双重确证和含量测定。该样品中非法添加物确证为磺胺氯达嗪和甲氧苄啶,添加量分别为58.5 mg/g和13.4 mg/g。本研究通过建立筛查方法为监管部门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分析非法添加物的可能原因为打击兽药处方外非法添加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80.
建立了阿维菌素粉中非法添加非泼罗尼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使用C18(100 mm×2.1 mm ,1.7 μm)色谱柱,以水-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检测模式(ESI-)和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非泼罗尼进样浓度在0.025~20 n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5);平均回收率为100.2%(n=15),RSD为7.7%。本方法简便、准确、快速、灵敏,适用于阿维菌素粉中非法添加非泼罗尼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