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33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15篇
  115篇
综合类   144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5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2011年12月24日,由界首市安监局、界首市教育局、共青团界首市委、界首市电视台、界首供电公司联合举办的界首市第二届“电力杯”安全用电征文举行隆重颁奖仪式,对中小学生安全用电征文获奖单位和学生进行公开表彰,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称赞。  相似文献   
62.
不同改良剂对苏北滩涂盐碱土壤改良效果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石膏、风化煤和微生物菌剂3种改良剂对苏北滩涂盐碱地土壤盐分、养分以及作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表施条件下,改良剂主要作用范围为0~20cm土层;3种改良剂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性质,降低土壤盐分、pH和有害离子(主要是Cl-和Na+),提高土壤肥力和促进玉米生长。相对对照而言,石膏处理条件下,表层0~20cm土壤总盐、Cl-和Na+分别降低了37.5%、55.4%和172.8%,玉米产量增加了91.3%;风化煤分别降低了34.5%、14.0%和129.5%,产量增加了43.0%;微生物菌剂分别降低了24.0%、34.7%和16.4%,产量增加了15.4%。  相似文献   
63.
1.冬季深耕。棉铃虫在距地面2.5~6厘米(深的可达9厘米)处化蛹越冬。冬耕可以破坏蛹室,降低翌春羽化率;可以将部分虫蛹翻至地表,使其干死、冻死或被天敌啄食;还能将部分虫蛹翻入土壤深层,使其不能正常羽化出土而被闷  相似文献   
64.
尹家智  魏雪川 《新农业》2011,(10):38-39
土壤精华——特优根,是台湾兴农公司研制生产的优良的土壤改良剂,有效成分来源于风化煤、褐煤的10%的腐植酸。  相似文献   
65.
曾文號  黄春燕  李真  廖洋  马骏  赵仕林 《土壤》2018,50(5):981-988
风化煤钝化修复土壤主要是其活性官能团与重金属发生络合、鳌合等一系列反应,进而降低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可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以达到修复土壤的目的。本文系统研究了风化煤对重金属汞(Hg)的吸附特性及其对Hg在土壤中径向迁移和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风化煤对酸碱有一定的缓冲作用,pH对Hg的平衡吸附量影响不大,最大吸附量为8.19 mg/g,该吸附为吸热反应。风化煤对Hg的吸附作用采用Freundlich方程描述较好,为多分子层吸附,吸附动力可用拟二级速率方程描述。土柱试验中风化煤用量为1、2、4、8 g时,淋溶液中Hg含量分别下降2.62、1.66、1.10、0.70μg/g,风化煤的使用可以降低Hg从土壤向溶液的迁移。盆栽试验进一步验证了风化煤对土壤中Hg迁移的阻控作用,其中添加风化煤黄壤中移栽30 d和70 d收获的白菜叶中Hg含量较未添加风化煤黄壤中下降了0.14μg/kg和0.09μg/kg;添加风化煤和外源Hg黄壤中Hg含量是未添加风化煤黄壤的2.4倍,而收获的30、70d小白菜叶中Hg含量前者分别为0.53、0.82μg/kg,后者分别为0.35、0.48μg/kg,理论上可认为前者较后者分别下降了0.31、0.33g/kg。可见,风化煤实现了对土壤中Hg的吸附、钝化,减缓了其生物可利用性,是一种廉价高效的环境友好型钝化剂。  相似文献   
66.
晋陕蒙矿区排土场不同改良模式下土壤养分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丽丽  甄庆  王颖  孙层层  严翔  郑纪勇 《土壤学报》2018,55(6):1525-1533
探究晋陕蒙矿区排土场不同改良模式下土壤养分效应及差异。在内蒙古准格尔旗永利煤矿排土场,选取砒砂岩沙黄土混掺(FS)、风化煤沙黄土混掺(WC)、沙黄土(SL)三种人工熟化的新构土体,与周边以长芒草为主的原地貌土壤(OL)以及新建排土场(CK)作对比,分析3种改良模式下0~20 cm表层土壤中有机碳、全氮、硝态氮、铵态氮、有效磷的含量变化及改良效果差异,并采用加权综合法对几种土壤类型的养分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不同改良模式排土场相比新建排土场,土壤各养分含量均有显著提高,原地貌土壤在0~10 cm和10~20 cm两个土层中,有效磷含量较对照分别降低了0.36 mg·kg-1和0.9 mg·kg-1。(2)重构小区中不同改良模式下土壤有机碳、有效磷、硝态氮均已超过原地貌土壤养分含量,土壤铵态氮基本达到原地貌水平,土壤全氮尚未恢复至原地貌水平。(3)由5种土壤养分指标计算出的土壤质量指数在0~10 cm土层中的变化范围是0.16~0.79,在10~20 cm土层中的变化范围是0.16~0.55,几种土壤类型的土壤质量指数排序为WCFSSLOLCK。总体而言,不同改良模式土壤养分质量以风化煤掺混土体最高,其次是砒砂岩掺混土体,沙黄土高于原地貌土壤,对照质量最差。  相似文献   
67.
通过对内蒙古西拉木伦河流域沉积物的采样分析,结果表明:西拉木伦河地表沉积物的粒度组成以63~250μm粒径为主,粒度特征表现出一定的风成特点;化学组成以Si、Al为主,与上陆壳平均化学组成相比,除Si O_2、Co、As Ni、Ba、Ce等元素外,均处于不同程度的亏损;不同河段沉积物粒度参数、化学元素的分布具有一定相似性,且化学元素含量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均表明其具有相似的的物源;不同河段A-CN-K图解及CIA(化学蚀变指数)揭示了西拉木伦河不同河段地表物质化学风化程度均较低,处于较弱的去Na、Ca阶段。不同河段化学风化程度差异与其局地气候及地貌格局息息相关;不同地貌单元沉积物粒度组成、地球化学过程的递变规律与距河道远近、地貌、植被等因素有关;西拉木伦河平均粒径与一些元素的相关性,说明粒度和化学元素之间存在一定关系。总之,在不同空间尺度上,西拉木伦河地表沉积物理化特征的分异实质上反映了风动力和水动力的差异性分选。该研究对于构建风水两相沉积物综合判别指标等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8.
双河洞小流域主要离子化学特征及其来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岩溶地表水和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各种盐类对主要离子的贡献,以喀斯特小流域为研究尺度,对贵州绥阳双河洞区域地表水和地下水水化学进行野外监测、采样和室内实验,并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水样点进行主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双河洞水化学阳离子主要以Ca~(2+)、Mg~(2+)为主,阴离子以HCO_3~-和SO_4~(2-)为主。水化学类型主要为Ca~(2+)·Mg~(2+)—HCO_3~-型水,而石膏洞为Ca~(2+)·Mg~(2+)—SO_4~(2-)型水。大多数离子的含量随采样点、季节和水体类型的不同而呈显著性差异;(2)岩石风化对流域离子组成影响显著,阴离子主要来自碳酸盐、蒸发盐或岩盐的溶解和风化,蒸发盐溶解是阳离子的主要控制机制,硅酸盐风化侵蚀作用对区域离子变化存在一定影响;(3)主成分分析法得出对区域离子化学组成的影响程度按碳酸盐、蒸发盐和硅酸盐递减,其中H_2CO_3风化碳酸盐岩的影响显著,但在个别地下水主要受H_2SO_4风化碳酸盐岩的影响显著,此外农业活动和居民生活也有一定影响。研究结果对双河洞洞区水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及岩溶碳循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9.
选择湟水河流域湟源至乐都段为研究区段,采集并分析了湟水河及支流北川河、南川河河道不同地点25个河床泥沙样品的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富集Si、Al、Ca和Fe;而贫K、Na、Mg、Ti和Mn,说明主要沉积有硅酸盐和碳酸盐。通过化学风化指数(CIA)计算,发现从湟源-湟中(多巴)-西宁市-平安-乐都段,化学风化强度具有不同的变化特征。西宁市及周边地区CIA最低,湟源县-多巴镇、平安-乐都以及北川河CIA明显较高,具有更强的风化侵蚀过程,并得到聚类分析结果的验证。利用CIA与现代观测气象数据(降水量变差系数)对比,发现CIA与降水量变差系数呈正相关分布,说明流域强降水(如暴雨、大雨)侵蚀了周围覆盖的第四纪黄土,并富含Ca/Mg碳酸盐。  相似文献   
70.
风化煤活化及活化产物的生物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湿法反应,研究了活化剂用量、反应条件对风化煤水溶性腐植酸和游离腐植酸含量的影响,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由风化煤活化产物和氮磷钾肥制成的有机-无机复混肥在小麦、玉米上的生物效应。结果表明:水溶性腐植酸含量以及活化率(水溶性腐植酸占游离腐植酸的百分比)随活化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水溶性腐植酸含量在物料比(活化剂占风化煤的百分比)≥15%时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加,〈15%时则相反;提高活化剂与风化煤的反应温度能够增加水溶性腐植酸含量。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水溶性腐植酸含量、成本和产能,最佳物料比为10%,最佳反应温度为105~C,最佳反应时间为24h。与施用等养分的非活化型风化煤有机一无机复混肥和化肥相比,活化型可使小麦籽粒产量分别增加19.1%、28.3%,生物量增加16.8%、27.0%;玉米籽粒产量分别增加13.5%、20.4%,生物量分别增加12.9%、2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