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2篇
  11篇
综合类   85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塑化剂的危害与预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塑化剂的危害与预防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少量摄入塑化剂不会对健康产生影响,但是长期大量食用会给人体的生殖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带来慢性危害。对塑化剂的危害与预防进行了综述分析,为人们正确认识塑化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2.
行业动态     
食品塑化剂行业标准出台日前,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审定通过由厦门检验检疫局起草制订的《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测定》行业标准。该标准发布实施后,能够对食品中添加塑化剂进行更加全面的监测,规范食品生产  相似文献   
83.
84.
综述了我国水体、沉积物、土壤、生物体及人体PAEs污染特征,讨论了其可能的污染来源及生态风险,并探讨了我国PAEs污染研究存在的问题,以期为PAEs污染进一步研究及其风险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5.
食品包装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向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UPLC-MS/MS)对不同温度、时间条件下的16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从食品包装材料中向水性、酸性、酒性与脂肪性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食品模拟物富集浓度30μg/m L,富集时间6 h条件下,PAEs富集最佳。其中PAEs在不同食品模拟物中迁移率为:脂肪性酒性酸性水性;在同一种食品模拟物条件下,随着迁移时间增长和温度增加都有助于PAEs迁移速率提高;同时,同一性质食品模拟液在同一温度条件下,随着分子链长逐步增长,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迁移率基本呈逐渐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86.
甜菜-牧草体系对土壤中4种邻苯二甲酸酯的修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了甜菜与黑麦草、苜蓿、苏丹草分别间作及4种植物各自单作对土壤中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和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二酯(DEHP)4种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的植物修复效果。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种植植物的修复效果更好;苜蓿单作与间作都有较好的修复效果,其中甜菜/苜蓿间作PAEs的去除率最高,可达66.48%;植物单作与间作相比,间作的修复效果高于单作,间作增强土壤中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的活性,从而促进了根际微生物对PAEs的降解;就单一污染物来说,DBP和DEHP在污染土壤和植物茎叶中的浓度较其他两种污染物高,两者在土壤中的去除率也较高,其中DEHP为最高,均可达50%以上,DBP的去除率也在40%以上;DEHP在植物茎叶中的生物富集系数明显较低,且单作低于间作,而DBP和BBP的生物富集系数较高。可选择苜蓿作为土壤中PAEs修复的一种高效修复植物,植物间作相对于单作有更好的修复效率,也可更高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因此可优先选择作为植物修复的一种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87.
典型超微细菌菌株PAE-UM属于β-变形菌门丛毛单胞菌属(Curvibacter sp.),是革兰氏阴性菌株,可利用DBP作为唯一碳源。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菌生长情况,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DBP的浓度,结果显示该菌对DBP的降解率为94%,菌株最大生长速率为0.237 2 h-1。已经完成了该菌株的全基因组测序,Gen Bank登录号为LKCX00000000。通过全基因组数据分析及文献对比发现该菌在降解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途径中,4-oxalomesaconate水合酶(OMH)是原儿茶酸间位裂解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具有催化4-oxalomesaconate(OMA)降解为4-carboxy-4-hydroxy-2-oxoadipate(CHA)的能力,该酶是降解邻苯二甲酸酯过程中的关键酶之一,也是芳香化合物降解过程中的重要降解酶。利用蛋白结晶技术及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关键酶(OMH)进行分子构建,表达、纯化、结晶的筛选,应用X-ray衍射技术对关键酶的晶体进行衍射,获得晶体的衍射数据,进行关键酶的三维结构解析。Curvibacter sp.PAE-UM菌株中的OMH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得到表达,经多种方法纯化后筛选获得了纯度大于95%的蛋白,并经试剂盒筛选获得高质量的蛋白质晶体。在上海光源同步辐射(SSRF)BL~(-1)9U线站收集数据,通过X射线衍射实验收集到分辨率达到2.00的衍射数据,并使用软件HKL2000进行了数据处理与修正,该OMH的结构解析为2.00。后续将通过该关键酶的三维结构的解析进一步阐明该菌降解PAEs的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88.
以深圳市113批次市售塑料瓶包装液体、半固体食品样品作为研究对象,以GC-MS法对样品中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三种塑化剂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在27批次的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中有1批次样品检出DBP,DBP为0.430 mg/kg,判定为不合格;1批次样品DEHP有检出,DEHP为1.62 mg/kg,判定为不合格;其余2批次的乳制品、79批次的饮料、2批次的糖果制品(含巧克力及制品)、3批次的蜂产品共86批次样品中,DIBP、DBP、DEHP 3种塑化剂均未检出,表明深圳市市售塑料瓶包装液体、半固体食品中塑化剂风险整体较低。  相似文献   
89.
郑贺  姚海旭  吴月  张丽华  郭威  李芊  张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969-11970,11980
[目的]测定方便面包装物中5种邻苯二甲酸酯的含量。[方法]采用溶剂溶解方便面包装物,滴加甲醇使杂质沉淀,以正己烷-异丙醇为流动相,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uV检测技术时常用于增塑剂的5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PAEs)[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该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O.01mg/L,相对标准偏差为1.51%~2.47%,回收率为85.6%-105.3%。[结论]方便面包装物中的邻苯二甲酸酯在一定条件下有溶出现象。  相似文献   
90.
于2010年9-11月在长江干流朱杨江段采集到8种鱼类标本,分别为圆筒吻鮈(Rhinogobio cylindricus)、鲫(Cyprinus auratus)、铜鱼(Coreius heterodon)、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鲤(Cyprinus carpio)、大眼鳜(Siniperca kneri)、鲇(Silurus asotus)。在该江段上游支流沱江富顺江段采集到5种鱼类标本,分别为鲤、鲫、大鳍鱯(Mystus macropterus)、大眼鳜、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各种鱼的样本量为6~12尾。采用快速溶剂萃取及气相色谱法对各标本鱼体内的6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在两个江段的各种鱼类标本体内检测到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和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DEHP);在所有鱼体样本中均未检出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nOP)。在长江干流朱杨江段所采集到的8种鱼中圆筒吻鮈体内邻苯二甲酸酯的总量(∑PAEs)最高,为(1 818.32±190.88)μg/kg。在沱江富顺江段采集到的5种鱼中鲤体内∑PAEs最高,其含量为(790.60±76.04)μg/kg。在长江朱杨段和沱江富顺段两采集地的相同种类有3种,其中鲤和大眼鳜各自体内的∑PAEs之间的差异不显著,但朱杨段鲫体内的∑PAEs含量显著高于富顺段鲫体内的含量。结果表明,长江朱杨段及支流沱江富顺段的鱼体均受到了PAEs的污染,而长江干流朱杨段的污染程度要稍高于其上游支流沱江富顺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