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2篇
  10篇
综合类   85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为探明空气中邻苯二甲酸酯对葡萄植株生长及物质构成的影响,采用盆栽葡萄覆盖玻璃罩的方式,在玻璃罩内放置盛有DBP、DEHP、DIBP混合物的甲醇溶液培养皿,让PAEs自然挥发被植株吸收累积,研究不同浓度PAEs对葡萄植株生长发育及物质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PAEs使葡萄的枝条长度、粗度,地上部分生物量,叶绿素、总糖及总蛋白含量降低,且浓度越大,降幅越大.空气中邻苯二甲酸酯对葡萄地上部分的生长及物质积累具有抑制效应,且PAEs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各生长指标与PAEs污染水平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2.
《土壤通报》2015,(4):985-990
以5种优先控制邻苯二甲酸酯(PAEs)为研究对象,设置2种土壤粒径(0.25 mm、0.25~1 mm),采用淋滤模拟实验,在PAEs污染土(3 cm)下方设置不含PAEs的清洁土(20 cm),研究土壤粒径对PAEs垂向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淋滤前污染土中5种PAEs含量(5PAEs)为136.55 mg kg-1,淋滤后显著降低,0.25 mm和0.25~1 mm条件下分别只有1.16和1.25 mg kg-1,两种粒径下没有显著差异;淋滤后清洁土中0.25 mm粒径下5PAEs为11.16 mg kg-1,显著高于0.25~1mm条件下(5.77 mg kg-1);总体上,0.25 mm粒径时淋洗率低于0.25~1 mm粒径时。但是,粒径对5种PAEs含量和分布的影响不同,淋滤后清洁土中DMP和DEP含量均低于0.1 mg kg-1,不同粒径下没有显著差异;DBP和BBP在0.25 mm粒径时清洁土上层中的含量最高,而0.25~1 mm粒径下各土层均低于0.2 mg kg-1;DOP在0.25 mm粒径时清洁土上层中的含量最高,但0.25~1 mm粒径时下层含量最高。因此,对于分子量低的DMP和DEP,粒径没有对它们的迁移产生影响;但对于分子量相对高的DBP、BBP和DOP,土壤粒径大有利于迁移。  相似文献   
63.
从多年地膜污染棉田土壤中分离纯化出邻苯二甲酸酯(PAEs)降解真菌,筛选分离出对PAEs降解效果良好的3株非致病真菌PAE1、PAE6、PAE8,经形态学特征及18S rDNA序列分析,分别鉴定为菌核生枝顶孢霉(Acremonium sclerotigenum)、辐毛鬼伞(Coprinellus radians)、耐盐枝孢菌(Cladosporium halotolerans).3株真菌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起始质量分数为10 mg/kg时降解效率最高,PAE6降解率达68.4%.3株真菌均能降解多种PAEs,推测出其降解生物代谢路径为:PAE→单酯→PA→PCA→CO2+H2 O.将3株真菌接种到DBP及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EHP)污染的土壤中,接菌后21 d,DBP及DEHP降解率分别为47.2%~70.6%、54.1%~73.4%,其中PAE6对DEHP的降解率最高,达73.4%.表明3株真菌对土壤中DBP及DEHP污染具有良好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64.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土壤环境的健康程度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密切相关。邻苯二甲酸酯作为一种全球普遍关注的有机污染物,已对我国农田土壤环境及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了一定威胁。概述了目前我国农业土壤及农产品中PAEs的污染现状,分析了部分农产品中PAEs的健康风险,并提出土壤PAEs污染的防治对策,以期为我国研究和控制农田环境中PAEs的污染问题提供支持,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65.
黄河兰州段邻苯二甲酸酯类有机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黄河兰州段的邻苯二甲酸酯类污染日渐严重,为研究黄河兰州段水体中邻苯二甲酸酯类有机污染物对人体产生的潜在健康危害风险,根据黄河兰州段2005年5个采样点水质监测数据,应用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对邻苯二甲酸酯类有机污染物通过饮水和皮肤接触2种途径进入人体的健康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黄河兰州段邻苯二甲酸酯类有机污染物的非致癌风险指数值均小于1,其中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的非致癌风险指数值相对较高,在10-2数量级,偏高于邻苯二甲酸正丁酯.从位于兰州市饮用水水源地范围内的3号采样点(S3)采集的水样中邻苯二甲酸酯类有机污染物的非致癌风险指数值偏高,具有较高的健康风险.不同暴露途径健康风险的对比表明,饮水是水体中有毒有机污染物危害人体健康的最主要途径,其对人体健康总风险的贡献远大于洗浴皮肤暴露.常规的自来水处理工艺不能有效地去除源水中微量PAEs等有机污染物,因此地面水特别是饮用源水PAEs污染具有较大的健康风险.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黄河兰州段邻苯二甲酸酯类有机污染物的非致癌风险亦较高.  相似文献   
66.
姜琳琳 《福建水产》2014,(2):132-140
建立了测定水产品中常见的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 PAEs)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方法。样品经环己烷:乙酸乙酯(V/V,1∶1)混合溶液超声提取,用乙腈饱和的正己烷除脂,再用正己烷饱和的乙腈反提,过PAE30006-C固相萃取小柱净化,用1%乙酸乙酯的正己烷淋洗,再用正己烷:乙酸乙酯(V/V,1∶1)混合溶液洗脱,洗脱液浓缩后,正己烷定容,供GC-MS测定。结果显示: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 PAEs)在10-5000 ng/mL的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在0.9992-0.9998,线性良好,检出限( LOD )在0.62-2.96μg/kg,定量限( LOQ)在2.0-9.0μg/kg。选择罗非鱼样品为测试对象,按照10μg/kg、50μg/kg和100μg/kg 的添加量做加标回收试验,平均回收率在70.5%-105.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3.78%-7.57%之间;选用南美白对虾、草鱼、锯缘青蟹、大黄鱼和牡蛎样品对此方法进行验证,在添加浓度为50 ug/kg的水平上进行加标回收实验,6种PAEs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在71.5%-102.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3.25%-7.86%之间。该方法提取效率高,净化效果好,可操作性强,符合水产品中药物残留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67.
为探究寿光设施菜地PAEs污染分布特征及在农产品中的富集状况,采集了寿光某镇0~8年棚龄共16个大棚的设施菜地土壤和农产品,采用加速溶剂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LC-MS/MS),对土壤-农产品(黄瓜)中PAEs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查的大棚中,土壤中6种优先控制的PAEs总量(∑PAEs)范围为0.453~1.615 mg·kg~(-1),均值±标准差为1.197±0.361mg·kg~(-1)。以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正二丁酯(DBP)为主,其中DEHP占∑PAEs含量的45%~77%,DBP占17%~44%。参照美国优先控制PAEs化合物的控制标准,100%的土壤样品DBP含量超过控制标准,52%的土壤样品DMP含量超过控制标准,表明调查设施菜地土壤已存在一定程度PAEs污染风险。随着种植年限(棚龄)的增长,土壤∑PAEs并非呈现线性增长态势,5年棚龄的大棚土壤∑PAEs含量最高,5年后含量稍许下降,变化比较平稳。∑PAEs与DBP、DEHP、有机质、CEC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p H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调查的农产品(黄瓜)中∑PAEs含量为0.42~1.62 mg·kg~(-1),平均为1.09 mg·kg~(-1),平均富集系数为1.02,以DEHP和DBP为主,两者合计共占PAEs总量的53%~97%。调查的农产品中PAEs含量及各组分含量均低于美国和欧洲的建议摄入标准。  相似文献   
68.
土壤酸碱性和有机质含量对邻苯二甲酸酯纵向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种优先控制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为研究对象,设置土壤pH值为5.2、6.2、7.0、8.3、9.1,有机质含量为9.9、21.2、30.6、41.7、50.4 g/kg,采用土柱淋滤模拟实验,土柱上层为PAEs污染土(3 cm),下层为不含PAEs的清洁土(20 cm),研究了土壤酸碱性和有机质含量对PAEs纵向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pH值为9.1时淋滤后污染和清洁土中4种PAEs总含量最低,总淋出率最高,可达98.0%;污染土中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迁移不受土壤pH值影响,但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在强碱性土壤中更易迁移;清洁土中各PAEs均是在pH为6.2时的含量较高,其中DMP和DEP在土壤底层含量最高,但DBP和DOP在土壤上层含量最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为9.9 g/kg时4种PAEs总含量最低,淋出率最高,达82.4%;不同有机质条件下污染土中DMP、DEP和DBP的迁移没有差异,DOP在低有机质含量土壤中更易迁移;总体上有机质含量为30.6~50.4 g/kg的清洁土柱DEP、DBP、DOP的含量更高,不易迁移.  相似文献   
69.
建立了改进的GC-MS方法分析底泥中7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样品经20mL乙腈+水(3+1)混合溶液作提取剂超声提取,使用QuEChERs方法净化。底泥样品经HP-5MS色谱柱分离后,7种PAEs在15min内均完全出峰,且在0.1~50.0μg/mL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0.2%~104.0%,相对标准偏差为2.5%~9.7%,检出限为0.01~0.05mg/kg。此法适宜应用于底泥中7种PAHs的检测。  相似文献   
70.
邻苯二甲酸酯是一类普遍使用的有机化合物,主要用作增塑剂。由于其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性,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由于农用地膜的广泛使用,邻苯二甲酸酯在农用土壤中均造成了不同程度污染。该文对邻苯二甲酸酯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总结了细菌、真菌、植物和联合修复是目前邻苯二甲酸酯污染土壤的主要生物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