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4篇
  7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1.
于海军  范天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275-13276,13306
利用牡丹江2006~2007年较详细每日环保大气监测资料以及探空资料,来分析牡丹江山区出现逆温的属性特征,重点分析并对逆温的生消规律、大气污染物的日变化及出现逆温和没有逆温情况下的浓度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来分析逆温对大气主要污染物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牡丹江出现逆温主要以地形辐射逆温为主,逆温在08:00和20:00有逆温强度中心峰值,并对大气污染物浓度产生较大影响。当出现逆温时,在05:00~08:00、20:00~23:00时间段,污染物浓度增大,其他时间段浓度较小或变化不十分明显:没有逆温时,大气处于不稳定层结状态,有利于污染物扩散,浓度较小。  相似文献   
12.
马国忠  银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611-19614
利用2007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内开展的冬季雾天边界层探测试验,分析了2007年12月13~14日南京一次大雾天气的温度、风向、风速、湿度廓线特征及其在雾生消过程中的演变规律,揭示了南京冬季大雾的边界层结构特征,并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模拟了雾发展的整个过程。结果表明,雾发展过程中近地层逆温和湿度变化对雾的生消有很大的作用,另外,近地面层风向对平流雾的生消也有影响。中尺度数值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雾体发展过程中温度、湿度、垂直速度等各物理量的演变,模拟雾体水汽含量可以预报雾的生消过程。  相似文献   
13.
试验对赤鲤村郭宅底果场高、中丘陵两个山坡定点定位的低温考察,运用相关统计分析研究冬季晴夜山坡地逆温效应规律.结果表明,对于相对高差(△H)为281m的山坡,晴夜日最低气温随着高度的上升而升高,在相对坡位G为0.725处出现最大逆温,对于△H为113m的山坡,晴夜日最低气温随着高度的上升而升高,在山坡中上部或山坡顶出现最大逆温.晴夜两组山坡坡下点温度最低,阴雨天两组山坡坡下点温度最高.  相似文献   
14.
<正> 日光温室番茄秋季生产阶段,气温由高温向低温变化,这与番茄的生物学特性是从低温向高温要求相反,此阶段一般称之为“逆温栽培”阶段。生产上为了提高番茄冬前产最,将播种时间提前,致使番茄苗期处于高温季节,环境极不利于番茄生长。 1 易发生病毒病 在7、8月份高温季节播种、定植的番茄,很容易发生病毒病。播种越早,病毒病发生的可能性越大,病情越重。  相似文献   
15.
倒春寒晚霜造成严重的茶园冻害,经济损失巨大,成为茶叶生产的瓶颈问题.气流扰动作为一种有效的机械化自动化防霜方法,其控制技术尤为重要,但目前的研究尚不深入,仍存在诸多问题.论述了国内外现有气流扰动防霜装备及其控制技术,以实例论证现有各种控制策略在充分必要条件和节能上的缺陷,并进行分析,从而为制定完备的气流扰动防霜控制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1982~1955年四川盆周21个山地剖面气候观测资料,分析了盆周山地逆温规律,指出山地逆温使山地某些气候要素在垂直方向上出现非线性变化。掌握这些变化特点对认识山地气候分布规律及其对农业的合理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西双版纳山地逆温的考查结果表明;逆温顶层最高海拔上限达1800m,厚度600m-800m,最大逆温强度为3.7℃-3.8℃/100m,冬季逆温出现频率最高,在90%以上;逆温在山体坡面形成一个暖带,一般位于雾层顶部以上100m-200m范围内;越冬期间山区比坝区最低温度累计值高约700℃,日均温累计值高约230℃,日照在多4h-5h;西双版纳山区按垂直高度分为三个气候带,海拔800m以下为北热带  相似文献   
18.
早春晚霜冻害对早熟名优茶生产造成严重危害,为探索茶园防霜方法与技术,研究了晚霜时茶园下垫面气温的变化特点。在分析茶园小气候和晚霜形成的基础上,试验测定茶树冠层上方12 m高度范围内的气温,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不同天气条件对成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早春晴朗、风速小于05 m·s-1的夜晚,当气温降至0℃时,易随辐射逆温的出现而成霜,风速大于20 m·s-1或阴雨天时则无霜;逆温约始于傍晚17:30,之后逆温强度迅速增大,最大的逆温差为99℃;从20:00至第2日06:00逆温强度波动较平稳,平均波动率为141%,其后逆温强度迅速减弱,在8:00左右逆温基本消失;在1:00~6:00时段,近地气温在高度方向上分层显著,(0~30),(60~75) m高度范围的温升变化率较大,分别为151 ℃·m-1和158 ℃·m-1,而(30~60),(75~120) m高度范围的温升变化不明显,故60~75 m可作为防霜风机优选的安装高度。  相似文献   
19.
利用MICAPS和鞍山站实况资料,对2010年2月24日鞍山出现的罕见冻雨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地面气温在0℃以下,地面到850 hPa甚至到700 hPa有逆温层,从高空到地面为冷-暖-冷的温度层结结构,且存在一定厚度的冰晶融化层时,鞍山市出现冻雨天气。  相似文献   
20.
路爽  孙凤华  孟鹏  李大为  侯亚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339-12341
分析了2009年11月30日~12月2日沈阳地区持续性大雾天气的发生机理,揭示出沈阳地区平流雾的典型特征。结果表明,此次大雾天气发生于冬季高空槽前的暖湿气流中,雾区范围广、强度强、持续时间长,大雾随着高空槽所携带的冷空气过境逐渐消散;逆温层的高度变化可以作为大雾发生、发展、消散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