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1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181篇
林业   174篇
农学   228篇
基础科学   47篇
  150篇
综合类   1498篇
农作物   217篇
水产渔业   150篇
畜牧兽医   886篇
园艺   163篇
植物保护   153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241篇
  2011年   212篇
  2010年   185篇
  2009年   242篇
  2008年   323篇
  2007年   252篇
  2006年   249篇
  2005年   201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报道了扑菌唑的代谢产物2 ,4 ,6 -三氯苯酚在土壤和蘑菇中的残留测定方法。样品以丙酮提取 ,二氯甲烷萃取 ,吡啶盐酸盐水解 ,气相色谱测定 ,最小检测量为0.19×10-12 g。土壤和蘑菇中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0002mg/kg,添加标准样品的回收率和变异系数分别为89.68 %~96.20 %和1.75 %~3.20 %。  相似文献   
932.
以“晋豆八号”作材料,利用组织增减方法研究盐胁迫下外源脯氨酸对大豆离体胚再生植株的膜脂过氧化水平、保护酶系统、可溶性蛋白质及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外源脯氨酸的作用下,大豆再生植株体内MDA含量减少,膜相对透性降低,SOD、POD两种酶活性明显提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电镜观测显示,外源脯氨酸可以有效缓解盐胁迫对大豆离体胚再生植株线粒体结构的损伤。  相似文献   
933.
仙人掌茎粗多糖的抗衰老作用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武毅  王黎 《人参研究》2000,12(4):23-25
仙人掌茎粗多糖按100、200mg/kg给老年大鼠连续灌胃30天,测血清MDA含量,脑和肝组织Lf含量,皮肤和肝组织Hyp含量及血清SOD、CTA、GSH-Px活性。结果仙人掌茎粗多糖两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老年大鼠血清MDA含量及脑和肝组织Lf含量,明显提高血清SOD,CTA、GSH-Px活性。而对皮肤和肝组织Hyp含量无明显影响。表明仙人掌茎粗多糖可能通过改善自由基谢发挥抗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934.
MDA作为植物脂质过氧化指标已被公认.目前已有许多实验证实随着植物叶片衰老,叶片中MDA含量逐渐增高.因此,常将MDA作为植物的衰老指标.如北京大学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中的"小麦叶片在衰老过程中过氧化脂质含量的变化"这个实验.  相似文献   
935.
超干花生种子耐藏性与脂质过氧化作用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朱诚  曾广文  郑光华 《作物学报》2000,26(2):235-238
超干花生种子(含水量2.11%)在常温条件下能显著地延长种子耐藏期。 超干燥贮藏过程中, 种子内部清除活性氧的酶(SOD、 POD、 CAT)系统仍保持较高的活性, MDA和挥发性醛产生量较低。 结果认为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是超干种子耐贮藏的生理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36.
水稻免疫育苗的抗性机制新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生理生化角度进一步揭示水稻免疫育苗的抗性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在激发接种后,利用水稻免疫育苗方法培育的秧苗的膜质过氧化程度低于普通旱育秧苗,免疫秧苗体内木质素和绿株酸等抗病物质的积累高于普通旱育秧苗,这可能是免疫秧苗抗病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937.
醚唑种衣剂对小麦幼苗生长及抗病性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醚唑(Difenoconazole)种衣剂、敌萎丹悬浮种衣剂(Dividend 150FS)分别处理小麦种子后对小麦幼苗生长、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以及与植物抗病性相关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多酚氧化酶(PPO)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药剂处理均能使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株高、根长和百株鲜重显著增加,幼苗体内MDA积累减少,SOD、POD、CAT和PPO活性显著提高,但对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无明显影响。说明醚唑种衣剂包衣处理小麦种子具有促进小麦幼苗生长发育、延缓小麦衰老和诱导小麦产生抗病性的作用,为防病增产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38.
种衣剂对小麦幼苗抗旱性及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研究了种衣剂处理对小麦幼苗生长、抗旱能力及脂质过氧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种衣剂能提高小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叶片的保水力、可溶性蛋白质和光合色素含量,抑制O2^-产生和丙二醛积累,显著增加幼苗干群重和根苗比。结果提示种衣剂处理能显著降低苗体膜脂过氧化水平,提高其抗旱性。  相似文献   
939.
天然产物对植物病毒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王利国  马祁 《中国生物防治》2000,16(3):1270-130
本文简要介绍了自然界中含有病毒抑制剂的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天然产物对植物病毒产生抑制作用的有效成发和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940.
水产动物病原菌致病性胞外产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据统计 ,目前已发现的水产养殖疾病不少于 5 0 0 0种 ,其中 ,细菌性疾病成为水产养殖中最常见、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水产病原菌的致病机理错综复杂 ,如产生胞内或胞外毒性物质、质粒介导的铁结合系统、对血清杀菌活力的抗性、与宿主组织的粘附等方面已有报道 ,而人们了解最多的可能是关于病原菌致病性胞外产物的产生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收稿日期 :1998-11-0 1作者简介 :牟海津 ( 1973 -) ,男 ,山东烟台人 ,青岛海洋大学讲师 ,从事海洋微生物方面研究。1 病原菌的致病性胞外产物 (ECP)水产动物病原菌在生长和繁殖过程中 ,细胞不断向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