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50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204篇
  18篇
综合类   32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60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61.
天然气管网系统仿真技术是管网系统设计方案论证、管输计划制定、运行方案优化、应急保障决策的核心技术。基于质量守恒、动量守恒、能量守恒原理及非管元件特性方程,建立了适用于任意结构形式的管网系统仿真模型;形成了基于管道数学模型泛函分析、大型稀疏矩阵压缩存储条件下的快速LU分解等方法的管网系统仿真模型求解算法。采用B/S软件架构、大数据高速缓存技术、大数据抽取实时可视化技术,开发了包括数据通讯模块、数据库存储模块、数据滤波模块、在线仿真模块、结果推送模块的大型天然气管网系统在线仿真软件,将其分别应用于总长6 100 km、45座压缩机站和总长31 000 km、117座压缩机站的大型管网系统,软件适用规模、计算精度与速度均达到国际同类商业软件水平。(图9,参25)  相似文献   
662.
氢能是碳中和目标下新能源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中国对于天然气长输管道混氢输送的适应性研究较多,但在终端管网中应用尚缺乏全面系统的分析。调研了国内外混氢天然气在终端应用的互换性、设备材料适配性、安全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结果表明:混氢天然气对民用燃具、终端管道材料有较好的适配性,但面向终端用户使用还需要在互换性、介质分层、泄漏检测、加臭、计量等方面进一步开展研究。根据终端管网特点及供气需求,提出相关建议:(1)结合具体天然气组分、燃具工况,对混氢天然气进行互换性分析;(2)提高输送压力,消除高层建筑物立管附加压力的影响,并开展极限工况下介质分层研究;(3)对连接件密封性能进行全面分析,结合氢气泄漏扩散特性,优化泄漏检测设备及加臭剂的布置;(4)亟待建立终端混氢天然气计量标准体系;(5)加快终端管网氢气分离装置及技术的适应性调整。研究结果可为混氢天然气在终端管网中的应用及氢能产业链的发展提供参考。(参70)  相似文献   
663.
陈朋超 《油气储运》2023,(7):721-730
“双碳”战略下,管道作为能源领域和现代运输体系重要基础设施,需加快适应“能源生产低碳转型、能源传输格局重塑、能源消费灵活多样”的发展新要求,统筹解决安全高效、绿色智能、价值提升的协同问题。通过分析国家和行业发展需求,回溯了油气储运多年来取得的丰硕技术成果,借力管网改革和储运技术积淀优势,分析了未来发展多介质灵活输运和智能化高效利用的战略需求和建设目标,提出了加快推进“油气+新能源”和“储运+数智化”融合创新步伐以及储运技术重心由“钢制管道+流体力学”向“智慧管网+系统工程”演进扩展的探索性思考。深入剖析了原油管道超弹性改性输送、天然气管道减阻增输、管网仿真优化与智能控制、管体微小缺陷检测评价、纯氢/掺氢管道输运、超临界/密相二氧化碳管输、管网智能化与能源互联等关键技术发展新需求,从构建国家能源管道数据平台、完善新能源管输体系顶层设计、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面向基础-前沿-应用全链条深化创新、打造中国管道战略科技力量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建设性思考,以期为新型能源体系下管网发展提供需求参考和技术支撑。(参27)  相似文献   
664.
从福州地区9个猪场不同来源的饮用水中分离获得42株肠球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这些分离菌进行药物敏感性实验,测定了它们对6种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这些分离菌对土霉素、红霉素、氯霉素、环丙沙星、氨苄西林和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0.95%、66.67%、35.71%、19.05%、16.67%、14.29%;水池进水口及蓄水池分离菌对土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略低于饮水器饮用水分离菌的,但对氯霉素、环丙沙星、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显著低于饮水器分离菌的;保育舍饮水器分离菌对所有抗生素都有更高的耐药率;所分离的肠球菌共有11种耐药谱,发现有11株分离菌对45种抗生素耐药,其中5株来自保育舍饮水器;水池进水口及蓄水池分离菌的多重耐药率均低于饮水器分离菌的,以保育舍饮水器分离菌的多重耐药率最高。  相似文献   
665.
天然气管网失效事件会严重影响天然气供应安全,降低天然气管网供气可靠性和用户满意度。为了最大限度保障用户的用气需求,将失效事件对管网供气可靠性和用户满意度的影响降至最低,提出耦合单元失效和需求侧影响的天然气管网事故工况流量分配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适用于不同类型天然气用户的需求预测模型和用户分级机制;其次,天然气管网水-热力计算模拟,量化失效事件对管输能力的影响;最后,基于混合整数线性规划建立天然气管网流量分配优化模型,考虑用户需求侧和失效事件影响以及气源进气量、管网流量、压力和水力等约束,确定事故工况下管网最优流量分配方案。将所提方法应用于某实际天然气管网中,对管网关键供气节点和环节进行识别,并确定不同失效事件下的管网流量分配方案。结果表明,采用该管网流量分配方法,能够最大程度保障重要度更大的天然气用户,从而降低事故对下游用户的影响,为管网精准调控提供技术支撑。(图4,表6,参24)  相似文献   
666.
667.
将蚁群算法引入到灌溉管网设计当中,综合考虑管网设计的经济性条件和运行性条件,通过MATLAB软件编程求解,研究了不规则树状管网的布置及管径同步优化设计。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法拥有较为广阔的应用空间,可以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668.
周鹏  魏琪 《油气储运》2023,(9):968-977
天然气管网优化对于降低管网运营成本、提升天然气供应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将天然气管网优化模型分为基于物理属性与基于经济属性两类,系统总结回顾了天然气长输管网优化建模及求解的研究进展。现有研究多集中于解决特定阶段下单一属性的管网优化问题,但要提高管网的经济性、可靠性及可持续性,需要综合考虑经济属性与物理属性,并系统统筹设计优化与运行优化。当前,中国在天然气管网优化建模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于物理属性的建模方法上,未来还需关注天然气市场均衡模型在管网优化中的应用。在模型求解方面,总结了多种启发式算法。从管道安全优化、非稳态优化及市场均衡建模3个方面,对未来天然气管网优化建模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图1,参71)  相似文献   
669.
随着中国天然气管网的逐步加密,管网运行愈加复杂,对管网拓扑结构、供气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近年来,复杂网络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已在交通、水力、电力等输送网络领域实现广泛应用。为借鉴复杂网络理论在相似输送网络中的研究成果,梳理了复杂网络理论在拓扑结构分析、输送可靠性评价、瓶颈识别、网络区域划分、网络流追踪5个方面的研究进展。针对中国天然气管网研究现状,提出发展建议:根据天然气管网无标度网络的特点,发展用于可靠性评价的随机抽样方法、网络流算法、人工智能需求预测方法,形成3大类瓶颈识别方法,建立区域划分算法,并对各类经营模式提出不同的网络流追踪算法;尽快进行管网拓扑结构特征分析,建立完整、快速的供气可靠性评价方法;利用网络流模型识别管网瓶颈,为新建管道提供依据;基于天然气管网供气特征进行区域划分,并发展一套清晰、透明的气流追踪算法用于管输费结算。研究结果可为天然气管网长期发展提供技术参考。(图1,表1,参75)  相似文献   
670.
智能管网建设需要准确描述管网特性和行为,随着智能管网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仿真技术成为智能管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梳理了国内外油气管网仿真技术在理论研究、工程应用及仿真软件研发方面的发展现状,明确了智能管网建设对油气管网仿真技术和仿真平台的需求,从规划与设计、投产、运行维护等不同阶段,阐述了油气管网仿真技术在智能管网建设中的应用场景,并从通用性、高效性、智能化等方面对油气管网仿真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更好地发挥油气管网仿真技术在智能管网建设中的作用。(图2,参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