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5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39篇
林业   212篇
农学   74篇
基础科学   5篇
  6篇
综合类   866篇
农作物   137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232篇
植物保护   428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甘蔗异背长蝽是甘蔗的重要害虫,在江西泰和县一年发生完整的二代,部分三代,主要以卵在蔗蔸、土表层、枯鞘残茎和蔗种叶鞘内越冬,尚有少部分成虫在宿根蔗蔸和枯鞘叶中过冬。全年有两个为害严重期,第一次在五六月甘蔗苗期,第二次在八九月甘蔗伸长期。一代若虫孵化较整齐,且低龄若虫集中在心叶内吸食,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成虫多群集在蔗株下部枯鞘与蔗茎间隙内栖息、取食和交配。卵成块产于叶鞘边缘内侧,以叶鞘抱茎松紧度适中的叶位分布最多,二代成虫9月间产的卵,当年可以孵化并发育为三代成虫越冬;10月初以后产的卵,当年不再孵化而滞育越冬。  相似文献   
122.
锐劲特替代高毒农药防治盲蝽象的效果及其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2004年进行了锐劲特防治棉花盲蝽象防治效果、应用技术试验,结果表明:锐劲特防治绿盲蝽象药效迅速、效果好、持效期长,是取代有机磷类及其混配药剂防治棉盲蝽象的理想药剂.2005-2006年对该农药全面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值得在同类地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3.
尖钩宽黾蝽(Microvelia horvathi Lundlad)属半翅目Hemiptera,宽黾蝽科Veliidae,是稻飞虱成虫、若虫期重要的捕食性天敌,目前,对该虫的研究,主要是与其耐饥性和生殖力以及不同猎物对其生长、发育、存活及繁殖影响的一些研究。而对于以不同水稻品种上猎物为食的尖钩宽黾蝽,是否会因猎物质量的不同而影响其生长、发育、存活及繁殖,迄今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24.
为明确重要害虫绿盲蝽在杭白菊园发生动态和防治措施,遂于2012年选桐乡市主栽品种早小洋菊、晚小洋菊、异种大白菊园及3品种分别与桑树间作园,自6月初每半月调查1次。结果发现,7月底—8月初、9月上中旬、10月中旬—11月下旬出现3个虫口高峰,以最后1个历时最长、虫口密度最大;绿盲蝽若虫和成虫嗜好花蜜,可长时期潜入花朵中刺吸;纯菊园中,异种大白菊园虫口最少,晚小洋菊园虫口最多;间作园中,晚小洋菊-桑树间作园虫口最多,早小洋菊-桑树间作园虫口最少。药效试验表明,新型农药锐劲特效果较好。建议在10月上旬实施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125.
李明 《现代农业》2007,(2):17-17
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抗虫棉凭借其独特的抗虫效果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种植抗虫棉的面积逐年扩大,棉田用药次数及用药量相应减少,棉田益害生物种群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棉铃虫危害降为次要地位,盲蝽象逐渐发展成为棉田的主要害虫.并且它的发生与危害程度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2007年8月上旬我们经过调查。一般棉田百株盲蝽象300-400头,部分地块达到700~800头,造成棉叶大量破碎,叶片平均受害率达到85%以上.严重影响了叶片的光合作用和蕾铃的形成,使棉花的产量和品质降低,严重地降低了棉农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26.
荔枝蝽卵两种寄生蜂种间辨别寄主的能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室内以荔枝蝽卵为寄主研究荔枝蝽卵平腹小蜂和跳小蜂的种间辨别寄主的能力 .结果表明 :平腹小蜂和跳小蜂种间不具备辨别寄主卵是否被异种蜂寄生过的能力 .跳小蜂不能从寄主卵外、卵内辨别寄主卵是否被同种蜂寄生过 .两种蜂对寄主卵的竞争结果是二者都不能繁殖出正常的后代 .  相似文献   
127.
茶翅蝽的行为与控制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有效控制茶翅蝽对果实产生的严重为害,分别在室内、外不同条件下,以声、光干扰方法研究该虫行为变化及其防制途径。结果表明,饥饿12 h的茶翅蝽蛰后对食物反应敏感;触角是嗅食、确定食物方位的主要器官;在10 cm范围内视觉对食物形状及取食位点产生作用;桃、梨、苹果的果实为其最喜食物;取食过程分寻找、定位、刺入、取食、结束和离去6个阶段;成虫取食、爬行与飞翔等行为受气温变化影响明显,25℃以上时行为敏捷;触角间夹角与温度上升呈显著正相关,在5~35℃范围内变幅为45°~150°;气温<23℃时初显假死行为,然后随温度渐降而加深;突然的声、光干扰能使其假死坠落,假死深度与气温下降和干扰源功率呈正相关。选择气温<21℃的适宜日时段,以棒击震树落虫,地面喷药触杀,可取得高效、安全的防治效果,且单株药物用量较常规药量降低88.4%。  相似文献   
128.
七星瓢虫成虫对狭冠网蝽的捕食功能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自然温度条件下,初步研究了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对狭冠网蝽 (Stephanitis anagustata Bu.sp.nov)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七星瓢虫成虫对狭冠网蝽若虫密度的功能反应属于Ⅱ型,可用Holling圆盘方程拟合;随着狭冠网蝽若虫密度的增大,七星瓢虫成虫的捕食量也逐渐增加,其最大捕食量为370.4头;在供试的狭冠网蝽若虫、云杉大蚜和杉针黄叶甲3种猎物中,七星瓢虫成虫对狭冠网蝽若虫均表现出较强的选择性;当七星瓢虫与狭冠网蝽的数量同比例增加时,七星瓢虫个体间的相互干扰系数为0.076 9; 当狭冠网蝽数量不变而七星瓢虫数量增加时,七星瓢虫个体间的相互干扰系数为0.694 0。  相似文献   
129.
作者对Strachiini 族中Strachia 属群的6个属级单元的代表种做了形态学研究,选取了外部形态特征以及雌、雄外生殖器以及雌性受精囊等方面的20项形态特征,运用PAUP程序进行支序分析,得出该属群的属级关系支序图.同时对Strachia 属群的系统发育及一些雌、雄外生殖器特征的演化趋势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0.
40%杀灭菊酯、2.5%溴氰菊酯对荔蝽平腹小蜂成虫的LC_(30)分别为24.1×10~(-6)和35.41×10~(-6)。本试验分别取20×10~(-6)杀灭菊酯和35×10~(-6)溴氰菊酯作为亚致死剂量,对成蜂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其寿命缩短、寄生率下降。经t测验,与对照的差异极显著(1≥0.01)。用这2种农药的田间推荐使用浓度对荔蝽平腹小蜂的卵期、幼虫期、预蛹期及蛹期处理结果,最高死亡率不超过10%。因此当释放平腹小蜂的果园需要用药防治其它害虫时,可以选择使用这类农药,但要注意农药的残效作用对成蜂的影响,尽量选择平腹小蜂发育的前期喷药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