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6篇
林业   89篇
农学   92篇
基础科学   52篇
  55篇
综合类   1459篇
农作物   37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96篇
园艺   1500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179篇
  2010年   226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249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71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124篇
  1992年   104篇
  1991年   89篇
  1990年   83篇
  1989年   8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蘑菇人工栽培于20世纪30年代传人我国,传统的栽培技术是以牛粪和稻、麦草为培养料。80年代调整产业结构之际,平湖市引进蘑菇生产技术,由于生产规模受到牛粪资源制约,当地菇农首创了以菜籽饼、稻草加少量氮素化肥经堆制发酵而成的“蘑菇人工合成无粪培养料”,解决了牛粪资源不足的难题,促进了蘑菇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2.
<正>双孢蘑菇是目前世界上人工栽培最广泛、消费量最大的食用菌~([1]),在新疆尤其是北疆地区栽培面积较大。近年来,双孢蘑菇的工厂化栽培技术推广较多,但其需一次性购买菌包成本较高,出菇集中又难以保鲜,在北疆较偏远区又达不到规模化生产,会给栽培户带来一定的销售困境。而传统发酵技术,能因地制宜地利用当地的优势原材料资源和人力资源,可有效节省成本,增加农户收益。笔者近几年的生产调研得知,北疆除拥有大量的畜粪和  相似文献   
83.
春季气温时高时低,加上经第一年秋冬旺盛产菇后,双孢蘑菇菌丝生活力有所降低,必须加强管理,否则容易造成菌丝萎缩、死菇等现象,严重影响产量.因此,春菇生产管理应根据气候变化、培养料菌丝生长、幼菇密度及土层干湿度等情况灵活掌握.  相似文献   
84.
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支持下,两个前伦斯勒理工学院本科生加文麦金太尔和埃本拜耳,发明了用蘑菇菌丝复合材料替代泡沫塑料作为包装。他们称这个产品为"Mycobond"。该产品现已进入市场,而且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向新闻界发表的声明,其在  相似文献   
85.
黎德荣 《食用菌》2011,(4):35-36
棚栽蔬菜的棚架下遮阳好,湿度大,通风透气,非常适合高温蘑菇的生长需要,在棚栽蔬菜的的藤蔓上架并布满棚架的生长时期,选择合适的场地,进行套种高温蘑菇可提高土地的利用和增加收益。  相似文献   
86.
李寿建  陈艳琦  李晓 《北方园艺》2017,(21):155-159
以来自国内外的10株双孢蘑菇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工厂化栽培方法,对栽培过程中产量、形成原基时间、转潮时间、单位菇质量、菇体形态等栽培特性进行比较,对不同品种优良性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M10可作为选育短周期品种和机械化采收品种的亲本;M2、M3、M7、M10可作为选育适宜工厂化生产品种的亲本;M5、M6、M8可作为选育农户生产品种的亲本;M2、M3、M6、M7、M9、M11可作为选育高产品种的亲本;M1、M2、M3、M7、M11可作为选育生产二潮菇品种的亲本;M2、M3、M9可作为选育优质菇型品种的亲本;M1、M5、M6、M8可作为选育优质品种的亲本。  相似文献   
87.
为明确二嗪磷、毒死蜱和辛硫磷3种有机磷农药在双孢蘑菇栽培过程中的残留动态规律,采用在工厂化双孢蘑菇栽培基质 (覆土和培养料) 中拌料施药的方式,开展了田间试验,运用QuEChERS净化前处理技术结合UPLC-MS/MS分析,检测了3种农药在双孢蘑菇子实体和栽培基质中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建立的双孢蘑菇子实体、覆土和培养料3种基质中3种有机磷农药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经验证,在二嗪磷分别以0.000 3、0.003、0.1 mg/kg为添加水平,毒死蜱和辛硫磷分别以0.000 6、0.006、0.1 mg/kg为添加水平下,3种有机磷农药在双孢蘑菇、覆土和培养料3种基质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6%~108%,相对标准偏差为2.2%~13%。检出限分别为:二嗪磷0.000 1 mg/kg、毒死蜱和辛硫磷均为0.000 2 mg/kg,定量限分别为:二嗪磷0.000 3 mg/kg、毒死蜱0.0006 mg/kg和辛硫磷0.000 6 mg/kg。在2 和10 mg/kg两个施药水平下,二嗪磷、毒死蜱和辛硫磷在双孢蘑菇栽培基质中的消解规律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在培养料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5.2、10.6、13.6 d和5.6、11.4、12.3 d;在覆土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25.9、41.7、27.2 d和41.7、48.1、36.8 d,且在培养料中的消解快于在覆土中的。在施药剂量不超过10 mg/kg的条件下,在双孢蘑菇子实体中毒死蜱残留量最高,为0.014 mg/kg,超过了欧盟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MRL)标准,其余均低于现行日本、欧盟和美国规定的MRL值。  相似文献   
88.
《福建农业科技》2014,(2):42-42
福建省食用菌研究所教授级高工曾辉主持的蘑菇制种新工艺,获得2013年度福建省专利二等奖。  相似文献   
89.
高端珍稀蘑菇,售价高,市场需求相对较小。如何避免销售难?重庆土母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老板许云华开动脑筋,让一朵蘑菇有四种卖法。  相似文献   
90.
为优化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覆土技术,以泥炭为覆土材料,研究泥炭覆土搅拌时间对覆土物理结构以及对双孢蘑菇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证实,随搅拌时间的延长,泥炭覆土充气孔隙度降低,容重增加。充气孔隙度与双孢蘑菇产量高度正相关,但是与双孢蘑菇子实体大小及商品菇率高度负相关;覆土容重与双孢蘑菇产量高度负相关,但是与双孢蘑菇子实体大小及商品菇率高度正相关。搅拌时间较短的覆土(5~20 min),双孢蘑菇总产量较高,且每潮菇产量更均匀,更有利于工厂化生产。搅拌时间较长的覆土(40~120 min),双孢蘑菇子实体较大,但是会降低双孢蘑菇的总产量以及影响每潮菇产量的均匀性。本试验条件下泥炭覆土最适搅拌时间为10 min,双孢蘑菇3潮菇总产量34.5 kg/m~2,商品菇产量27 kg/m~2。研究初步揭示覆土物理结构对双孢蘑菇产量及质量的影响,为优化覆土技术及筛选优质覆土材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