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36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8篇
  45篇
综合类   187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31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以延安市安塞县为例,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相关统计方法对安塞县土地利用景观结构特征、聚落空间分布特征与规律进行量化分析,并对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聚落空间分布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林地、草地与耕地是安塞县土地利用的主要景观类型,聚落景观仅占总面积的0.92%,聚落斑块较小且连通性较差,形状较为规整;聚落空间分布密度最高的区域位于该县海拔较低,地势平缓的中东部沟谷地区;聚落斑块面积随高程、坡度和坡向变化呈偏正态或正态分布,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聚落空间分布受自然条件限制沿河流与道路集聚分布的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02.
文章选取浙北41个乡村聚落,运用SBE评价法对乡村道路植物景观开展美景度评价,按照9种道路植物景观要素分析其对14个典型道路植物景观美景度的影响,构建道路植物景观美景度模型。结果表明:影响道路植物景观美景度的景观要素主要为观赏性和整洁度,美景度值随着观赏性和整洁度增加而增加。研究结果可为乡村道路植物景观规划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3.
不同的民族地区具有不同的特色产品,开发特色产品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四川省甘孜藏区是我国典型的民族地区,甘孜藏区最具优势的特色产品就是牦牛肉产品.通过对甘孜藏区牦牛肉产品进行分析,认为该特色产品开发在肉源、加工工艺、市场营销、政府政策、融资方面存在诸多制约与问题,提出应完善融资、税收等支持政策,加强肉源基地建设,提高加工工艺,完善市场营销等促进民族地区特色产品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4.
"新甘石"联网是推进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举措,工程投运打破了甘孜州电网发展瓶颈,结束了甘孜、石渠等县电网孤网运行的历史,将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甘孜州乃至整个藏区电力保障供应的可靠性,更好地服务藏区经济社会发展2012年9月19日10时,"新都桥—甘孜—石渠"电网联网工程(简称"新甘石"联网工程)正式投入运行。"新甘石"联网工程给石渠的群众送去温暖与希望,也让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2012年11月8日上午,四川甘孜藏  相似文献   
105.
在全面建设美丽乡村、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形势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探析豫东地区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对于河南省商丘市构建新型城镇体系、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指导意义。采用样本计数法、平均近邻比率法、最近邻距离法和平均分布密度法,使用ArcGIS 10.2软件对河南省商丘市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商丘市下辖6县、3区和1个省直管县级市,乡村聚落呈聚集分布,平均分布密度较高。河南省商丘市西部乡村聚落平均分布密度高于中部和东部。河南省商丘市乡村聚落平均分布密度边缘地区大于中部地区,村均人数中部地区大于边缘地区。  相似文献   
106.
农村聚落空心化问题探讨--以太原盆地东南部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聚落空心化的因素,主要归纳为人口和家庭因素、社会经济与收入、交通条件、制度因素和文化因素等,指出了农村聚落空心化造成的问题,并提出健全用地制度和提高人口素质是遏制农村聚落空心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7.
2006年“两会”召开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又掀起了新的高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本文在剖析了我国农村建设中一系列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农业发展,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农村聚落,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民就业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08.
魏佳轩    程武学    王永祥    狄威    熊钰丹   《水土保持研究》2022,29(4):285-291
对山区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探索,可实现乡村聚落布局优化、统筹区域发展,对改善山区居民生活水平具有显著作用。以巴中市为研究对象,利用标准差椭圆分析、核密度估算、平均最近邻指数等方法,分析了巴中市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与规律,并探究了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因素对乡村聚落所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巴中市乡村聚落主要分布于西南区域,数量依次向外梯状递减,呈西南—东北向椭圆分布特征,中心位于巴州区东北部; 聚落总体为均匀分布类型,各县区自上而下分别呈现集聚—随机—均匀的链状分布形式,区域分布显著。巴中市乡村聚落随高程和坡度变化具有明显正态分布规律,聚落多分布于海拔1 000 m以下、坡度小于15°的低山丘陵与平坝盆地。距河流6 000 m内覆盖83%的乡村聚落,河流距离与聚落数量呈负相关。受人文因素影响,聚落主要位于道路通达性高、交通便捷的区域,人口经济与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及社会聚集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9.
在实地调研四川省5县(市、区)20村基础上,从宅基地和劳动力两方面对四川省山丘区农村聚落空心化现状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在宅基地方面,房屋老化、闲置和废弃现象很普遍;在劳动力方面,农村聚落大量劳动力外流,聚落人口空心化严重.通过对当地村民访谈和调查数据分析可知,四川省山丘区农村聚落空心化是受到地形、经济、人口、交通和政府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形成的,并据此提出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缩小城乡差距、规范农村聚落规划、加强闲置废弃宅基地管理和运用新技术加强聚落土地利用监管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0.
李孝坤  李忠峰  冯敏 《水土保持研究》2013,20(4):242-247,252
基于对重庆三峡库区地理环境基础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的认识,通过实地调研并结合文献资料,采用PSR剖析了影响重庆三峡库区乡村聚落分布的自然力(自然环境基础)和非自然力(包括区位力、经济力、社会力、政治力)的作用,揭示了重庆三峡库区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重庆三峡库区乡村聚落分布呈现明显的地域分异,可以划分为:平行岭谷区河谷平坝与缓丘通达良好高度聚集型、岩溶低山与中山槽谷一般通达松散聚集型、平行岭谷丘陵与低山一般通达松散团聚型、低山与中山山麓及盆地通达良好松散聚集型、低山与中山一般通达松散团聚型、低山与中山岭谷封闭散居孤立型、低山与中山坡地封闭散居孤立型等地域类型;(2)上述乡村聚落地域类型空间发展呈现集聚与扩散并行的总体特点,具体表现为聚集型分布—网络扩展并行、团聚型分布—带状伸展并进、散居型分布—串珠状伸延并存等演进类型;(3)非自然力是驱动重庆三峡库区乡村聚落分布与演进的重要力量,但自然地理环境因素的基础制约作用也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