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36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7篇
  44篇
综合类   187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31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周志仪  江婉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063-11064
以南昌市高新昌东大学园区安置小区规划的工作实践为例,采用南昌大学建筑学毕业设计前期社会调研的方式,从城镇化、住居形态、生活方式、民俗、文化传统等不同视野角度,探讨城乡结合部的村落聚落迁移后的安置特征,体现城乡统筹的和谐性。  相似文献   
82.
乡村聚落内部的绿色空间(rural settlements green space,RSGS)是与乡村居民生活最为息息相关的生态空间,厘清RSGS的景观特征及区域差异成为建设生态宜居乡村和促进乡村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该研究选择乡村聚落形态区域差异显著的陕西省为典型案例,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结合农村居民点数据,对陕西省RSGS进行了识别和提取,进而运用景观指数、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定量分析了RSGS的景观特征及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陕西省RSGS识别的总体精度为79.0%,在陕北高原的精度最高,秦巴山区次之。2)全省RSGS占村落总面积的43.0%,趋于空间正相关,关中平原的RSGS占比最低,秦巴山区最高。RSGS占比在海拔、坡度、降水和城乡联系距离的梯度上逐渐升高,而在气温梯度上逐渐降低,其中在坡度梯度上的分异特征最为明显。3)RSGS破碎度平均约为106.60个/km2,一定程度上反映了RSGS受人类干扰的程度,在人口密集的关中平原的RSGS破碎度最高,秦巴山区次之。RSGS破碎度在不同梯度上的分异特征与RSGS占比相反。4)全省RSGS连通度普遍较低,平均约为12.9%。在降水和城乡联系距离的梯度上RSGS连通度呈现总体升高的趋势,而在气温梯度上逐渐降低。未来的RSGS规划应增加公共绿地、保持私人绿地、利用自然绿地,靠近城市建成区的乡村聚落应更加注重RSGS的规划和管理。该研究结果可为乡村生态规划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3.
古村落景观的文化内涵丰富、特征鲜明,主要包括宗族礼制文化、地方传统文化和风水文化;古村落型旅游地应在全面分析旅游景观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挖掘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突出旅游产品特色,以及运用形象定位方法,对徽州古村落旅游形象合理定位。  相似文献   
84.
江西传统聚落中的祭祀类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莹  施瑛 《农业考古》2007,(3):201-203
江西传统聚落作为相对独立而完整的基层社会生活单元,在民宅以外还存在着少量公共建筑。本文分析了公共建筑中祭祀类建筑的类型、功能和基本形制。  相似文献   
85.
闻名全国的"岔口驿马"出自天祝藏区自治县金强川区,这里每年都有上千匹的优秀"走马"(藏区牧民用于骑乘放牧、参加比赛以擅长走"对侧步"的马)出售到青海、内蒙等少数民族地区,是自治县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发展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86.
一、推进藏区农业现代化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任务 农业是农民群众最基本的生计来源,是农村最主要的经济支撑,是国民经济最基础的产业形态。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农业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方式,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特别是在藏区,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中央西藏五次座谈会议精神,  相似文献   
87.
本文通过对以农业经济发展为主的贵州侗族聚落环境的生态特征、聚落土地的生态属性的剖析和阐述,从土地斑块的生态景观出发,分析农田斑块、宅地斑块和山林斑块在聚落环境中的生态表现,并进一步从聚落形态、宅田林的生态布局,以及建筑中的生态体现等方面,深入阐述侗族聚落具体的生态营造方法,为侗族聚落生态可持续性景观的发展奠定一定的指导基础。  相似文献   
88.
[目的]开展生态环境与贫困的耦合分析,为生态脆弱区的精准扶贫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建议。[方法]以典型生态脆弱区——四川省藏区为例,采用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8—2017年四川省藏区生态环境与贫困耦合状况进行动态定量分析和测度。[结果]①2008—2017年四川省藏区生态环境与贫困耦合发展呈现较低水平的平稳态势,耦合度数值维持在0.072 2~0.706 3之间,且表现逐年上升的变化趋势,2011年则波动下降。②2008—2017年四川省藏区生态环境指数呈逐年递增态势,数值维持在0.0295~1.000 0之间。且贫困指数也呈逐年增加趋势,数值维持在0.006 3~0.995 4之间,但2011年则波动下降。③除2011年波动下降外,2008—2017年四川省藏区生态环境与贫困耦合协调度呈逐年增加趋势,耦合协调度维持在0.035 9~0.839 4之间,且耦合协调度与耦合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④2008—2017年四川省藏区生态环境与贫困耦合协调度呈现低水平耦合发展、耦合过渡提升至高水平耦合协调贫困滞后3个不同阶段。[结论]未来四川省藏区应以生态保护与贫困减缓为关键点和突破点,以实现生态脆弱区社会经济和环境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9.
基于2010年、2016年的土地利用调查数据,提取建制镇、村庄、耕地、林地、草地、水体和沙地等土地利用类型数据,运用最近邻方法、核密度估算法、生态景观法、扩张指数法等方法,精准解剖莎车县聚落演变与周围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并解析聚落演化过程中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10—2016年莎车县聚落斑块面积和数目均有所增长,而平均斑块面积变化不明显;莎车县聚落斑块扩张强度比较大,演变过程中依然保持聚集模式;(2)对聚落形态特征分析发现,在2时期聚落斑块形状指数整体较高,表明在研究时间段内聚落趋于不规则化,散乱且缺乏规划,同时土地利用效率较低;(3)研究区聚落演变过程受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共同作用,表现出"低高程、低坡度、沿河流、沿交通线"的分布特征,其中聚落的生态、生活、生产"三生条件"及土地利用变化因素对农村聚落分布状况影响较大,城镇的带动作用明显;乡村聚落对农业的依赖性较强,在用地迅速扩展的同时对周围土地利用变化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0.
设施农业通过以光补热,改变了高原"冷凉性"气候,对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单位面积产出率,达到早熟、高产、优质、高效的科技农业,也是未来青海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玉树地区的设施农业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通过十几年的发展,设施农业初具规模,市场供应不断增长,开创了三江源地区发展设施农业的新纪元,成为青海省广大牧区发展设施农业的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