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0篇
林业   10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12篇
  1篇
综合类   74篇
农作物   121篇
畜牧兽医   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31.
<正>2008年,全国茶叶会议在杭州召开,时任安徽省黄山市植保站站长的洪哲生代表全国植保系统唯一一家单位应邀参加。会上,一款叫做"碧护"的产品引起了洪哲生的重点关注。据了解,黄山市向来是以种茶、产茶而闻名于外,在茶叶的种植过程中如何能有效的保证茶叶产量、提高茶叶品质一直是当地涉农部门最为关心的大  相似文献   
32.
关于我国茶叶规模化经营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世界主要的茶叶出口竞争国相比,我国的茶叶生产经营规模水平是最低的,这是造成我国茶业国际竞争力低下的重要原因。在现有的生产条件下,如何通过扩大茶叶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是我们做好茶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分别从政府、茶农(茶园)、茶叶行业协会三个不同角度论述了我国当前茶业的规模经营之道。  相似文献   
33.
《中国茶叶》2013,(1):29
近年来,安溪县各金融机构创新融资方式,当好"金融"保姆,推出多种信贷产品,为茶产业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到2012年11月底,全县金融机构发放涉茶贷款近67亿元,比2011年同期增加6亿元,助推安溪茶产业腾飞。小额贷款:支持千亩退茶还林2009年,安溪县提出在全县范围内每年实施100座茶山退茶还林。也就是从这一年起,茶农们纷纷扛起锄头,挖掉茶树,种上一株株绿苗,还大山以"绿装"。可是造林需要近3000万资金,除了政府投入,安溪县各金融机构积极靠前服务,为茶农发放小额担保贷款,全力支持"退茶还林"。  相似文献   
34.
通过对武夷山地区武夷茶农的调查数据分析,运用累积比数logit模型,对武夷山地区武夷茶农土地流转满意度评价影响展开实证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茶农文化程度、机械化程度、家庭年收入、茶农是否愿意土地流转、是否有技术指导、是否减免农业税与茶农对土地流转运行效果的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茶山面积、非农年收入占比重茶农是否减免农业税与农户对农民用协会工作效率的满意度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5.
完善的茶农投资和经营直接关系到茶叶市场的发展完善度。但是对于茶农来说,由于其缺乏必要的法律理念和内涵,因此未能对整个茶叶投资生产给与足够的信心,从而影响了其扩大茶叶市场投资建设的积极性。结合当前茶叶产业发展趋势,必须完善物权保护理念的有效实施,从而提升茶农投资生产积极性。本文拟从物权保护的概念内涵分析入手,结合影响茶农投资生产积极性的因素分析,从而探究物权保护对茶农投资生产积极性的具体影响和帮助。  相似文献   
36.
利用16个茶叶主产省2 210份茶农调查数据,借助Logit模型分析了影响茶农绿色防控技术采用行为的因素。结果表明,茶农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受个人特征、家庭特征、茶园经营特征和组织与技术服务特征4个方面的因素影响,其中组织与技术服务特征因素的影响最大。具体来看,年龄、家庭人口规模和茶园规模对茶农采用绿色防控技术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农残限量标准认知、家庭年收入、组织化程度、技术培训和技术交流对茶农采用绿色防控技术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了解农残限量标准的茶农采用绿色防控技术的概率约是不了解的2倍;家庭收入每增加1万元,技术采用发生比相对增加2%;加入合作社的茶农采用绿色防控技术的概率是未加入的1.73倍;茶农参加病虫害防治培训次数每增加1次,技术采用发生比提升为原来的150%。受教育程度、打工收入占比、农药价格敏感性等因素在本研究中对茶农绿色防控技术采用的影响不显著。由此,有关政府部门需要通过增强茶农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户病虫害防治培训,降低技术使用成本等手段促进农户绿色防控技术的采用,以便实现绿色农业。  相似文献   
37.
李丽 《国土绿化》2018,(5):54-54
白茶,属微发酵,由中国茶农创制的六大传统茶类之一。白茶,素为茶中珍品,历史悠久。史载,东汉时期,一个叫尹珍的青年怀揣家乡生长、自制的"荼",拜谒著名儒学大师许慎,遭门丁刁难,便在其檐下席地嚼"荼",片刻,许慎整个府邸充溢着浓郁的茗香。许慎踱步而出溯源,随即便邀尹珍入书房,将其"荼"冲泡相观,见其外形优美,白色叶底如银针坠壶,汤色碧绿明亮,品之顿觉味鲜而清爽醇厚,偶有淡雅苦味即刻津生口中。  相似文献   
38.
罗琼  马隽 《中国茶叶》2012,(6):10-11
正四川嘉竹茶业有限公司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从2005年开始邀请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西南农业大学等单位专家进行现场指导,结合本地实际,开展了统防统治茶园管理模式的实践。通过几年的探索,编制了《茶园管理操作规程》,对基地茶园实行"五统一"管理措施,具体做法是:一、因地制宜、创造条件建立茶园基地1.认真调查,确定影响茶叶质量安全的原因四川嘉竹茶业有限公司所处茶区属丘陵地貌,茶农历来有在茶行间种柑橘树的传统,部分柑橘病虫害和茶树病虫害  相似文献   
39.
从卖散茶起步,河南省狮河区文新有机茶农民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刘文新通过办茶庄、创公司、建茶园、拓市场,历经十多年艰苦努力,打响了信阳毛尖品牌;同时带领当地的茶农,一起走出了一条致富的道路。2010年,刘文新被评为全国劳模。  相似文献   
40.
基于对福建省茶农的调查,描述了农民参加培训的需求意愿和已接受培训的现状,分析了受训农民对培训内容、机构、方式、师资、时间以及培训效果的评价,进而从加强市场研究实现培训供需对接、引入竞争机制优化培训资源配置、加强培训后的技术跟踪指导等方面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