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86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6篇
  32篇
综合类   370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32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从农药厂、焦化厂、臭水沟的废水中筛选出3株苯酚降解细菌,编号分别为NYC-4、JHCXZ-4、CSG-4,将这3株细菌分别接种于人工苯酚废水中,分别测得它们的COD<,Cr>值,比较它们降解苯酚的能力.结果显示,COD<,Cr>初始值为204.33 mg/L的人工苯酚废水用NYC-4、JHCXZ-4、CSG-4处理22 h后,COD<,Cr>值分别降至41.50、57.54、55.33 mg/L,说明NYC-4降解苯酚能力最强.通过提高培养液中苯酚浓度对细菌NYC-4进行驯化,驯化后的细菌接入COD<,Cr>初始值为204.33 mg/L的人工苯酚废水中,处理3 h后COD<,Cr>值降至54.86 mg/L.最后通过对NYC-4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研究,初步确定NYC-4属于黄杆菌属.  相似文献   
102.
为使农作物秸秆得到资源化利用,研究采用慢速热解技术于650℃条件下制备茄子秸秆生物炭和玉米秸秆生物炭吸附剂,以去除废水中的苯酚。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废水中苯酚的初始浓度、吸附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均能影响生物炭对苯酚的吸附效果。两种秸秆生物炭对苯酚的吸附能力表现为玉米秸秆生物炭茄子秸秆生物炭。两种生物炭对苯酚的等温吸附线符合Langmuir模式和Freundlich模式。  相似文献   
103.
In order to extract and purify the capsular polysaccharide of Enterococcus faecium and measure contents of polysaccharide, high pressure crushing methods and enzyme decomposition methods (RNase A (25 μg/mL), DNase (0.5 mg/mL), lysozyme (0.25 mg/mL) and protease K (1.25 mg/mL)) were used to remove the nucleic acids and proteins to obtain crude capsular polysaccharide, and centrifugal ultrafiltration with 30 and 100 ku ultrafiltration centrifuge tubes and DEAE Sepharose Fast Flow column chromatography were also adopted to obtain the purified capsular polysaccharides of Enterococcus faecium. Then the content of polysaccharide was determined by the phenol-sulfuric acid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e capsular polysaccharide content was 75.21%.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capsular polysaccharide ofEnterococcus faecium was extracted successfully. The method of extracting capsular polysaccharide in Enterococcus faecium was established initially.  相似文献   
104.
薄层色谱法与苯酚硫酸法联用控制黄芪多糖粗粉质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有效控制黄芪多糖粗粉质量的方法。[方法]用薄层色谱法半定量测定了自制黄芪多糖粗粉中葡萄糖和蔗糖的含量,用苯酚硫酸法测定了其中总糖的含量,并初步研究了影响苯酚硫酸法测量重复性的因素。[结果]该批黄芪多糖粗粉中,葡萄糖、蔗糖和总糖的含量分别为0.83%、6.67%、42.00%。[结论]该研究所用的方法简便、快速,可以作为现场检测黄芪多糖制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5.
易志刚  熊雄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646-18647,18650
以紫外光为光源,低浓度苯酚溶液模拟工业废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自制TiO2-ZnO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考察了苯酚溶液初始浓度、催化剂投放量等对光催化降解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其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TiO2-ZnO复合催化剂对苯酚光催化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光催化效果随苯酚初始浓度增加而降低,催化剂最佳投放量为2 g/L,TiO2-ZnO复合催化剂光催化活性高于纯TiO2、ZnO的光催化活性,是一种降解效果优异的光催化材料。  相似文献   
106.
不同改性方法对沸石吸附对硝基苯酚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酸改性、热活化、有机改性及联合改性等方法对沸石进行改性,制备了不同种类的改性沸石.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这些改性沸石吸附对硝基苯酚的能力进行检测,并用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对改性沸石的结构进行表征,着重比较改性过程中酸改性和灼烧改性实施顺序不同对沸石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500℃灼烧相比,900℃灼烧对沸石吸附能力的提高更为明显,但对沸石的结构有所破坏.酸改性可以去除沸石所携带的大量杂质,使孔道的连通性更好,从而使酸改性沸石对对硝基苯酚的吸附能力比灼烧改性沸石高.未经酸洗涤的沸石中所含杂质可能会在灼烧过程中对沸石的结构产生影响,先采用酸改性再结合热活化的方式对沸石进行改性比较合适.酸改性+热活化(500℃)后再与有机改性结合,可以使改性沸石对对硝基苯酚吸附量大大增加.不同改性沸石的吸附能力依次为:有机改性沸石>热联合改性沸石>改性沸石>烧(500℃)改性沸石>然沸石.  相似文献   
107.
酚类化合物对发光细菌的急性毒性和对ETS的抑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5种酚类化合物对发光细菌毒性和活性污泥脱氢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酚类化合物对502海水发光细菌的毒性大小顺序为2,4-二氯苯酚>对硝基苯酚>邻甲基苯酚>苯酚>对氨基苯酚,对应的EC50值分别为4.95、23.90、42.43、83.65和178.75 mg/L。而对活性污泥脱氢酶活性抑制的大小顺序同发光细菌毒性测定结果不太一致,毒性大小顺序为2,4-二氯苯酚>邻甲基苯酚>对氨基苯酚>苯酚>对硝基苯酚,相应的EC50值分别为37、398、575、794和1 333 mg/L。两种毒性测定方法的EC50结果差异比较大,可能和测定方法的特点有关。但仅仅根据单一的、高灵敏度的发光细菌毒性测定结果来调整废水处理工艺中的各项参数而实现对水质的调控,可能会造成处理成本的大幅度地增加,因此根据两种或多种毒性测定方法(其中包括以活性污泥为对象)的测定结果判定有机污染物的毒性更科学。  相似文献   
108.
以不同来源的17个猪苓菌株为研究对象,基于菌丝干重、生长速度、多糖含量、菌丝细胞核数目以及菌丝颜色这5个筛选指标,用SPSS16.0对各个菌株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GU-02、GU-04、GU-06、GU-07-2、GU-15菌株的菌丝体纯白色,培养14 d后未见老化现象,双核菌丝较多,菌丝体多糖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菌株。  相似文献   
109.
从某化工厂废水车间污泥中驯化分离得到一株高效苯酚降解菌HGP9,该菌能以苯酚为惟一碳源生长。动态研究表明,该菌10h内能完全降解300mg/L的苯酚,在无机盐加氮培养基中,最大苯酚降解浓度为500mg/L。单因素多水平试验确定其降解苯酚最适温度为35℃、pH值为7.0。通过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试验,结合16S rDNA鉴定,HGP9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HGP9还能高效降解对硝基苯酚、对苯二酚、1,2,4-苯三酚和萘等芳香族化合物,是一株高效广谱酚降解菌株。  相似文献   
110.
向日葵秆超微粉用于酚醛树脂添加剂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非木质造纸原料成分分析方法》(GB 2677.2—93)和红外光谱分析法,分析了向日葵秆主要成分、基团结构特征等,结果表明:向日葵秆超微粉具备作为酚醛树脂添加剂的条件。对向日葵秆超微粉与酚醛树脂混合体系的胶合性能、热力学反应性质、游离苯酚质量分数、价格成本等分析,结果表明:向日葵秆超微粉与酚醛树脂易混合;当超微粉的添加量达到m(酚醛树脂)∶m(向日葵秆超微粉)=100∶11时,胶液的黏度比较理想,游离苯酚的质量分数从加入面粉m(酚醛树脂)∶m(面粉)=100∶25时的0.30%降至0.16%,胶合板强度达到了国家标准(GB/T 9846—2004)规定的Ⅰ类胶合板的要求,向日葵秆超微粉可以替代部分工业面粉作为酚醛树脂添加剂使用,每生产1 m3的胶合板胶黏剂使用成本至少节约3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