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2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355篇
林业   80篇
农学   651篇
基础科学   12篇
  98篇
综合类   1084篇
农作物   368篇
水产渔业   30篇
畜牧兽医   160篇
园艺   161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200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83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棉花抗黄萎病基因的QTL定位   总被引:33,自引:14,他引:33  
以高感黄萎病的陆地棉品种"邯郸208"与高抗黄萎病海岛棉品种"Pima90"的136个F2单株为作图群体,构建了一个包括17个连锁群、标记间平均间距18.61cM、全长1842.8cM的陆海种间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该图约覆盖棉花基因组的36.8%。单因子方差分析和复合区间作图检测到与黄萎病抗性相关的3个QTL,分别位于第四连锁群和第七连锁群上,分别解释表型变异方差的15.39%、54.11%和57.18%。初步认为海岛棉"Pima90"对陆地棉"邯郸208"的黄萎病抗性由两个主效QTL和一个微效QTL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132.
许多源于PI88788抗孢囊线虫的大豆基因型同时也抗茎褐腐病。本研究目的是对品种Bell的抗茎褐腐病QTL进行定位和绘制图谱。Bell品种既抗茎褐腐病,也具有来源于PI88788的孢囊线虫抗性。最初的图谱是采用源于Bell与茎褐腐病和孢囊线虫敏感品种Colfax组合的93个F4衍生品系的群体绘制的。在2种田间环境和一种温室环境条件下,采用连锁群J的遗传标记评价了各品系的茎褐腐病抗性。  相似文献   
133.
大豆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和油分资源。以前将控制种子蛋白质含量的QTL绘制在大豆连锁群Ⅰ上。本文旨在对该QTL进行精细作图,并弄清是否有另外的重组体能减少种子蛋白质含量和产量和含油量问负向表型相关。采用两组回交群体构建精细图谱。这些群体是将野生大豆(G.soja)P1468916的高蛋白质等位基因导人A81—356022育种品系的遗传背景构建而成。第一组群体包含BC5品系的3个群体,第二组群体包含BC,品系的4个群体。这些群体QTL图谱基因组区域的不同片断有分离。两组群体的测试结果将控制蛋白质和含油量的QTL定位在SSR标记Satt239和AFLP标记ACG9b之间的3cM间隔处。农艺性状评价试验结果的不一致性使我们很难确切地推断蛋白质QTL是否通过多效性控制了其它性状。  相似文献   
134.
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荚粒性状的QTL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利用大豆重组自交系soy01群体中的255个家系进行2年田间试验,采用两种作图方法,寻找一粒荚、四粒荚、每荚粒数等5个荚粒性状稳定的QTL。结果表明,利用区间作图法,2年共找到24个荚粒性状QTL,解释的遗传变异为5%~80%;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2年共找到27个荚粒性状QTL,解释的遗传变异为4%~73%。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2年找到2个重复出现、稳定的四粒荚QTL和2个每荚粒数QTL,为大豆荚粒性状QTL的精细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5.
QTL遗传效应正反交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应用改良AD模型对转基因棉花QTL突变体系进行遗传效应的正反交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的主要遗传方差组分分解正反交表现一致,除铃重存在显著的遗传背景加性效应(A2)外,子棉产量、皮棉产量、衣分和铃数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 dQTL加性效应(A1)和显性效应(D1),农艺性状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遗传背景显性效应(D2);棉花纤维性状的主要遗传效应正反交之间无显著差异.铃重的dQTL的加性和显性效应与环境的互作存在显著差异.对转基因系、受体及三个品系的dQTL加性效应分解结果也表明,正反交对不同材料各性状的加性效应估计也是一致的.本文还对不同组合正反交时的纯合及杂合显性效应进行预测比较.  相似文献   
136.
水稻幼苗对多浓度Fe2+胁迫的QTL联合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珍汕97B/密阳46的RIL作图群体,以基本营养液培养为对照(CK),设2种Fe2 (160 mg/L和240 mg/L)作为胁迫处理,以处理20 d的幼苗相对苗高(%)(处理苗高/对照苗高×100%)作为幼苗耐Fe2 胁迫程度的评价指标,进行2个环境的QTL联合检测分析.结果表明,RIL群体株系间对Fe2 胁迫反应差异较大,明显出现超亲分离.共检测到4个耐Fe2 胁迫的主效QTL,即qTFS-1-1、qTFS-3、qTFS-6和qTFS-9,分别位于第1、3、6和9染色体上,可解释14.96%的表型变异,它们与Fe2 胁迫浓度并无显著的G×E互作,表明这4个耐性基因在不同浓度Fe2 胁迫处理下,均可稳定表达.试验还检测到3对耐Fe2 胁迫的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共可解释7.16%的表型变异,涉及第1、2、7、9、12等5条染色体,该3对上位性互作与Fe2 不同浓度胁迫处理也无显著G×E互作.  相似文献   
137.
蜀葵(Althaea rosea)是我国广泛分布的一种乡土花卉。最大的特点是长势旺盛,抗性强,耐旱、耐涝、耐瘠薄、抗病虫害。在与杂草竞争中脱颖而出,势压群芳。蜀葵在7~9月开花,无限花序从下而上次第开放,花期很长。炎热的夏季正是多数植物韶华逝去的时候,蜀葵的花繁叶茂正好填补了这一段少花的空白。花色有粉、白、黄、红、紫等过渡色,有单瓣和重瓣。在天然杂交的情况下,一  相似文献   
138.
高丹草(高粱×苏丹草)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QTL定位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在许多作物上已获得了高密度的分子遗传图谱,并定位了许多主要农艺性状的QTL,而在牧草上这方面的研究尚属空白。为提高育种中对牧草产量性状优良基因型选择的效率,对高丹草的单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株高、分蘖数、叶片数)进行QTL定位,确定其在染色体的位置及其遗传效应,探讨其杂种优势产生原因。在以高粱413A和棕壳苏丹草杂交获得的248个F2:3家系构建的作图群体中,应用AFLP和RAPD两种标记技术构建了高丹草(Sorghum×Sudan grass)的遗传连锁图谱。共包含168个标记,分布于10个连锁群,图谱总长度为836 cM,标记间平均图距为4.98 cM。采用Joinmap/QTL4.0对高丹草单株产量及其三大构成因素进行QTL定位。共检测到QTLs19个,分布在8个连锁群上,其中,第1和3连锁群最多,各为4个和3个。单个QTL解释性状表型变异的5.20%~51.50%。检测到的19个QTL中,表现加性效应的有1个,占5.26%,部分显性效应的有3个,占15.79%,显性效应的有6个,占31.58%,超显性效应的有9个,占47.36%。超显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在高丹草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39.
栽培种花生是异源四倍体,基因组大,构建花生的分子遗传连锁图谱并对相关性状进行QTL定位研究的工作缓慢。本研究以遗传差异大的亲本组配杂交组合富川大花生×ICG6375构建F2作图群体,采用公开发表的2653对SSR引物,构建了一张含有234个SSR标记、分布于20个连锁群的栽培种花生遗传图谱。该图谱覆盖基因组的长度为1683.43c M,各个连锁群长度在36.11~131.48 c M之间,每个连锁群的标记数在6~15个之间,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7.19 c M。结合F3在湖北武汉和阳逻环境下的主茎高和总分枝数鉴定结果,应用Win QTLCart 2.5软件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了QTL定位和遗传效应分析。共检测到17个与主茎高和总分枝数相关的QTL位点,贡献率在0.10%~10.22%之间,分布于8个连锁群上。综合分析武汉和阳逻环境的鉴定结果,获得重复一致的与主茎高相关的6个QTL,其中q MHA061.1和q MHA062.1位于连锁群LG06上TC1A2~AHGS0153标记区间,贡献率为5.49%~8.95%;q MHA061.2和q MHA062.2位于LG06上AHGS1375~PM377标记区间,贡献率为2.93%~5.83%;q MHA092.2和q MHA091.1位于连锁群LG09上GM2839~EM87标记区间,贡献率为0.53%~9.43%。  相似文献   
140.
以中国华南地区曾普遍使用的抗瘟性水稻材料外选35和广东最早的优质食味好的品种七丝占为亲本材料,建立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利用广东省水稻育种新技术暨农业部水稻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分离的广东稻区稻瘟菌ZC-13和ZC-15两个小种进行单小种接种鉴定抗瘟性,利用QTLmapper2.0进行抗瘟性QTL定位分析。结果共检测到2个QTL,均位于第12号染色体的RM117-RM179区间。对由外选35育成的7个抗性品种进行检测分析,所选的品种该区段均来源于外选35,初步验证该区段可能含抗稻瘟病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