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3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12篇
林业   104篇
农学   197篇
基础科学   20篇
  47篇
综合类   1317篇
农作物   114篇
水产渔业   74篇
畜牧兽医   971篇
园艺   95篇
植物保护   381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225篇
  2013年   201篇
  2012年   231篇
  2011年   218篇
  2010年   209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25%氟噻唑吡乙酮悬浮剂是近年来研发的新型杀菌剂,通过试验表明,氟噻唑吡乙酮单剂及桶混剂对黄瓜霜霉病均有优异的防治效果,第二次药后7d,防效均在70%以上;第二次药后14 d,防效均在76.3~88%。建议在生产使用25%氟噻唑吡乙酮(SC)3.2~4.0ml/mu、氟噻唑吡乙酮12 ml/mu+阿米西达124 ml/mu或氟噻唑吡乙酮12 ml/mu+瑞凡100ml/mu进行喷雾,可有效地控制黄瓜霜霉病的发展蔓延。  相似文献   
42.
为了探究不同浓度的板蓝根提取物对果蝇生长发育的影响,采取对照组果蝇喂食正常的玉米粉-酵母培养基,实验组喂食含有4%和8%的板蓝根提取物的正常培养基的方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板蓝根提取物对果蝇的生长速率、发育时间、结蛹率、羽化率、蛹大小、成虫大小、成虫翅膀面积、幼虫翅原基面积及成虫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喂食低浓度的板蓝根对果蝇的生长发育没有产生影响,喂食8%板蓝根使果蝇的生长速率、发育时间明显延缓,结蛹率、羽化率、蛹大小、成虫大小、成虫翅膀面积、幼虫翅原基面积以及成虫寿命明显降低的现象。此结果说明高剂量的板蓝根能够显著抑制果蝇的生长发育和生存率,为板蓝根作为新型植物源杀虫剂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3.
为了筛选一种合理的吡喹酮(Praziquantel)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前处理方法,分别用甲醇、乙酸乙酯、乙醚3种有机溶剂,对相同浓度的吡喹酮血浆样品进行了萃取,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萃取回收率。结果显示:乙酸乙酯和乙醚对吡喹酮的萃取回收率分别在80%和70%左右,甲醇仅为30%左右。结果表明:乙醚和乙酸乙酯可以更好地用于血浆中吡喹酮的萃取。  相似文献   
44.
主要阐述了工业防腐防霉剂1,2-苯并异噻唑啉-3-酮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根据主要成分不同配方的杀菌剂对棉花枯萎病病原菌进行室内毒力实验和进行筛选,以筛选出来的杀菌剂为目标杀菌剂进行杀菌机理及无毒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45.
《中国兽医学报》2020,(2):369-374
为研究阿苯达唑和吡喹酮对兔豆状囊尾蚴病的治疗效果,将30只患豆状囊尾蚴的病兔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阿苯达唑、吡喹酮和淀粉进行2个疗程的治疗,从临床症状、体质量变化、白细胞分类变化、病理学宏观、微观和超微结构检查等方面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证明2种药物对兔豆状囊尾蚴病的治疗主要有3点不同:一是阿苯达唑可使豆状囊尾蚴头节的齿钩破坏,吸盘闭锁,并发生凝固性坏死和钙化,囊液充分吸收;而吡喹酮主要引起头节和原始体节起泡、破溃和崩解,皮层破坏,平滑肌收缩,吸盘口闭合,死亡的虫体呈扭曲状,囊液吸收不充分。二是阿苯达唑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但反应较慢;吡喹酮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引起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三是阿苯达唑治疗组的增长速度比吡喹酮治疗组的快,差异显著,而2治疗组的增长速度均比对照组的快,差异非常显著。总之,阿苯达唑和吡喹酮对兔豆状囊尾蚴病均有较好的疗效,但以前者更好。  相似文献   
46.
栗酮枯病是板栗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主干及主枝,少数在枝梢上也有危害,近年发生较普遍,病后树势衰弱,生长不良,影响产量和质量,严重时整株枯死。试验结果表明,用不同处理对栗酮枯病防治均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7.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肤康安洗液中丁香酚和三白草酮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分析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230nm。结果:丁香酚和三白草酮分别在0.6192-9.2887μg(R2=0.9998)、0—3.2040lug(r2=0.1000)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55%、98.92%,RSD分别为l。27%、1.03%(n=6)。结论:肤康安洗液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简便、灵敏、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肤康安洗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8.
水稻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尤其在我国的南方农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水稻的病虫害严重影响着水稻的健康生长及产量,尤其是常见稻飞虱对水稻生长造成较大影响,如何有效防治这种虫害,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试验表明,采用15%阿维噻嗪酮WP防治水稻稻飞虱有明显效果。本文围绕水稻稻飞虱的生物学特性、15%阿维噻嗪酮WP防治稻飞虱具体过程及田间具体药效试验等方面展开阐述,希望对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49.
奶牛酮病是奶牛在养殖过程中常见的一种营养代谢病,其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酮血、酮乳、酮尿升高,血糖、泌乳量降低、消化能力降低为主要特征,严重时可导致奶牛淘汰,危害性非常严重,常给奶牛养殖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本论文结合多年临床工作经验,就奶牛酮病的病因进行详细概述,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期为防控奶牛酮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0.
本文研究了3%双氟·唑草酮悬浮剂对麦田播娘蒿、猪殃殃的防除效果,以及对小麦和后茬玉米的安全性。结果表明,3%双氟·唑草酮悬浮剂在小麦分蘖期施药,对播娘蒿、猪殃殃效果明显,见效快,持效性好。药后30 d,播娘蒿、猪殃殃未发现复活即反弹现象,施药区无杂草再次出土。经观察,3%双氟·唑草酮悬浮剂750、1 500 m L/hm~2均对小麦和下茬玉米无不良影响,在小麦田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