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5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80篇
林业   9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5篇
  24篇
综合类   371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051篇
畜牧兽医   80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993.
稚鳖的越冬管理,是人工养鳖的重要一环。要保证稚鳖安全越冬,提高成活率,必须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抓好冬前强化培育。稚鳖在7一8月份才出壳,到10月下旬或11月上旬,由于温度下降而进入冬眠,在当年的培育只有2一3个月,个体的增长很有限。到越冬时,稚体一般只有5~15克,其越冬耐寒能力远不如幼鳖与成鳖。实践证明,稚鳖的越冬成活率不仅与鳖的个体大小有关,而且与鳖的肥瘦状况关系密切。为了保证稚鳖安全越冬,在其出壳后即应采取强化培育,一方面要求培育地背风向阳、池子大小适度、环境安静,排灌自如,各种条件适宜;另一…  相似文献   
994.
养鳖业在我市城乡发展很快,全市现有养鳖面积52亩,共有25个养鳖户,年产商品鳖3000kg,年产值208万元。在发展养鳖过程中存在不少技术难题。其中稚鳖期死亡率高是制约养鳖成功的重要因素。如何提高稚鳖的成活率,笔者结合生产实践,谈点个人的体会。  相似文献   
995.
用平畦预报技术指导自然海区缢蛏苗种生产,重点介绍苗埕选择、苗埕建造、平畦预报、以及蛏苗附苗后的管理。  相似文献   
996.
刺参育苗近几年发展很快.但稚参阶段成活率普遍不高.更有不少场家疏于管理,导致稚参患病甚至全军覆没.现总结出稚参培育阶段的一些技术要点.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7.
近年来,随着缢蛏人工养殖的不断发展.其苗种需求也不断加大,仅靠采捕自然野生苗己远远不能满足生产需求。为此,笔者从事了缢蛏苗种中间培育的试验和研究,取得了成功。现将有关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98.
主要依据国外学者近年所发表的文献,重点介绍弗氏鳍藻(Dinophysis fortii)和渐尖鳍藻(Dinophysis acuminata)等鳍藻类有毒赤潮生物生态特点及其对渔业危害。  相似文献   
999.
不同单胞藻饵料培养九孔鲍早期稚贝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单种培养的6种底栖硅藻和具有底栖习性的亚心形扁藻(Platymoras sp.)为饵料,培养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受精后12 d的早期稚贝并观察其生长和存活,培养期为28 d,目的是筛选能维持早期稚贝高存活率和生长率的藻种。实验结果表明,培养稚贝成活率最高的3个藻种由大到小依次是爪哇曲壳藻亚缢变种(Achnanthes javanica var.)、流水双眉藻(Amphora fluninensis)和亚历山大菱形藻(Nitzschia alexandrina),使稚贝生长最快的3个藻种由大到小依次是流水双眉藻、爪哇曲壳藻亚缢变种和亚历山大菱形藻。研究结果揭示了适宜的底栖硅藻种类对鲍早期稚贝阶段生长和存活的重要性。个体小或者胞外产物量大的藻类很可能对九孔鲍早期稚贝的培养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